?

如何運用“互聯網+圖書館資源”推進農村中小學生“海量閱讀”

2019-01-30 01:33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9年24期
關鍵詞:海量課題組師生

蔡 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被A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著眼運用“互聯網+圖書館資源”推進農村中小學生“海量閱讀”,從而提升農村教育教學的水平、提高農村中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以課題研究為載體 凝心聚力向“閱讀”

以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為例,我區各農村中小學校園設施建設都達到了均衡發展硬件要求的標準,每所學校都建有圖書館,達到網絡全覆蓋。但要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教育一體化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發展,我區農村中小學最缺的是利用這些資源開展教學的創新型教師,以及運用這些資源的方式方法和有效途徑,互聯網應用缺乏指導和推廣。而且,我區地域廣,農村中小學學校地址分散,不容易集中開展教學研討等活動。

為此,我區教育體育局電教館成功申報了中央電教館課題《運用“互聯網+圖書館資源”推進農村中小學生海量閱讀的研究》,并得到省、市教育局電教館領導們的高度重視。在開題儀式上,課題組確定了研究目標:以運用“互聯網+圖書館資源”為手段,以推進“海量閱讀”為突破口,加快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步伐,為實現城鄉公平教育而努力。全區農村中小學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嚴謹開題明思路,凝心聚力向閱讀,一起為做好這件事而群策群力、拼搏進取。

二、以課題研究為平臺 精益求精推“海量”

課題組嚴格按照《開題報告》中的實施方案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扎實課題研究的每一個環節,認真組織、詳細分析、積極活動、豐富內容、科學評價,有效推進了我區農村中小學生的“海量閱讀”。

1.調查問卷顯短板

針對“互聯網+圖書館資源”的運用,課題組編制師生調查問卷:學生問卷共發放500份,回收492份;教師問卷共發放150份,回收149份。課題組真實地了解了我區農村中小學生目前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利用情況、學科教師對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興趣的培養及指導現狀,凸顯了我區農村中小學生的閱讀短板。

(1)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匯總分析后,發現有以下特點。

①學生閱讀行為習慣尚需培養

學生課外閱讀行為習慣的培養,實際上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閱讀由句、段到篇。這時的閱讀習慣,僅限于興趣,并且可選讀物種類單一。隨著學齡逐步增加,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外書籍尤為重要。從調查結果看卻不容樂觀。第1題得出結論:喜歡閱讀的人占96%;第6題:“你哪方面的書讀的比較多一點?”,兒童漫畫類的圖書占的比例較大。學生所選課外讀物類別比較單一,文學類與科普類圖書占比接近,各占一半。這說明學生在圖書選擇上,還需要家長、教師和社會的正確引導,這樣學生閱讀面才能更廣。

②學生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不夠

第3題:“你每天花多少時間進行課外閱讀?”調查中,每天用1小時以上的,占34.1%;每天1小時的,占53.4%。

③學生對科學的閱讀方法掌握不足

從第12題看出,大部分學生的書籍通過購買獲得。從第18題了解到,學生沒有互相交流讀書感受的習慣;寫讀書筆記的學生僅占14%,說明閱讀時很少有學生寫讀書筆記。從第17題可以看出,學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基本選擇直接問爸爸、媽媽或教師,而不去查找資料,幾乎沒有學生運用互聯網進行閱讀與分享。這說明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沒有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2)教師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由教師問卷調查結果分析看出,我區農村學校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相對城區學校是落后的。從第7題看出,56.3%的學校經常性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從第14題看出,只有29.2%的教師經常性地布置課外閱讀作業,70.8%的教師偶爾、有時會布置一點;從16題看出,85.4%的教師將閱讀方法、閱讀策略穿插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只有6.3%的教師比較系統地教授精讀、略讀等讀書方法,幾乎沒有教師運用互聯網推進閱讀教學。

2.培訓引領促成長

課題組針對短板,以培訓引領成長,把領導和專家請進來,帶著骨干教師走出去,與“一線實踐經驗”面對面,獲得上級部門全力支持,從而加強教師理論學習,提升教師專業化素養,為全面推進“海量閱讀”工作培養過硬的師資隊伍。

(1)請進來—如何扎實開展“海量閱讀”教學工作

首先,課題組誠邀張家口市電教裝備站負責圖書館工作的郭麗芳主任來我校做培訓講座。郭主任通過自己的工作經歷,講述了張家口市12年來圖書裝備工作的發展歷程。她從科學發展的視角剖析了推進“海量閱讀”的意義和作用,與時俱進的工作方式方法引領全市圖書裝備工作步步登高,同時肯定了我區這些年取得的成績,對我區農村中小學教師提出新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本校學生特點,創新思路,運用多方資源,從興趣著手,真正實現推進農村中小學生“海量閱讀”。郭主任明確表示,將以這個課題為平臺,為宣化區農村中小學提供更廣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成長機會,全力支持我區圖書裝備工作的區域發展。

其次,課題組邀請我區名師李樹娟老師做《靜水深流,本固枝榮》的培訓講座。李老師在推進“海量閱讀”方面有獨到的見解,經過多年的一線實踐,形成了一套較成熟的工作方法,一是“海量閱讀”積累的內容,二是如何推進“海量閱讀”。深入淺出的實例講解吸引了在座的教師,為教師拓寬了工作思路。

(2)走出去—體驗最前沿的“互聯網+閱讀”

為了提升教師的認知水平,與時俱進,緊跟閱讀潮流,課題組一行12人參加了在唐山舉行的“2019京津冀中小學圖書館建設、合作與發展論壇暨2019京津冀閱讀指導課教學風采展示交流活動”。

活動中,課題組成員聆聽了朱自強教授的《閱讀是什么?—兒童文學視角》的培訓講座,講座內容以最低齡學生的需求為切入點,用樸實的語言講述學生的閱讀需求。教師深刻認識到推進大閱讀不僅僅關乎學校、課堂、學生、圖書館,更關乎家庭、社會,關乎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

領導和教師聆聽了4節閱讀指導課,其中3節是中小學各學科閱讀指導課的說課,最后1節是小學語文閱讀指導課的展示課。不管是說課還是展示課,課題組成員都認真記錄,學習點滴。每聽完一節課,教師都表示“大開眼界”,對比發現自己以前對閱讀指導課理解的狹隘,也對閱讀指導課提出了困惑和疑慮,相信教師在回到學校后定能潛心鉆研,解開疑慮,在推進“海量閱讀”的教學中尋求新思路、新方法。

課題研究的主旨是運用“互聯網+圖書館資源”推進“海量閱讀”,但是我區農村中小學在互聯網應用方面還存在缺口,這次讓教師最興奮的是看到了科技前沿的應用,近距離感受互聯網在閱讀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觀看學生展示,聽完學生的簡介后,饒有興趣地詢問學生制作的各類機器人的應用;機器人“小智”成了大家交流對話的寵兒;有的教師著迷于網絡教室的書法課程,還有的教師體驗朗讀廳的使用。

各類閱讀軟件和閱讀教室展示了新時代、新科技在圖書裝備工作中的運用,教師不僅深刻領悟了“互聯網+圖書館資源”推進“海量閱讀”的意義,更堅定了深入研究課題的信心。

3.課堂教學換新貌

課堂是推進閱讀的主陣地,為了夯實推進工作,課題組舉行了閱讀指導課研討活動,大家分成幾個小組分赴宣化區五大學區進行聽課、說課、評課、教研。

宣化區實驗二中李曉霞老師的語文閱讀課《傾聽愛國心》,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激情洋溢的演唱讓朗朗上口的詩詞、娓娓道來的故事在課堂上充滿詩情畫意,面臨初三畢業的學生依舊有著閱讀從容的心境。

宣化區第一實驗小學岳崢嶸老師的品德與社會閱讀指導課《科學利用網絡—反思巴黎圣母院大火》,通過辯論,把學生帶進無邊的網絡世界中,大家通過討論、交流,正視民族屈辱的歷史、更新與時俱進的文明觀念,所有聽課教師被學生博學的知識折服。

宣化區深井九年制學校郭麗娜老師的音樂閱讀指導課《中國復興之路—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從長征到改革開放,再到“一帶一路”,一氣呵成的四首歌曲把在場所有師生帶入不同時代的中國,學生展示的一張張新舊生活對比圖片裝滿的不僅僅是回憶,更是對當今美好時代的謳歌,學生眼中噙著的淚水不僅是感動于時代的進步,更是對祖國無限的熱愛。

還有深井九年制學校管利新老師的《走進頤和園—品大國匠心》、王琪老師的《子兒,吐吐》、暖點灣小學郝世偉老師的《外婆的澎湖灣》、新范莊小學楊智花老師的《走進繪本世界》、小村小學劉曉晨老師的《走進安徒生童話—那書那人那情》等,每節課都凝聚著每位教師的心血,他們是學生閱讀推進的潛行者。

在集體教研活動中,各學校的教師說課、互評課,暢談感受,反思不足,白曉紅老師為每節課都做了精細的點評。教師發現學生較之過去,閱讀的知識范圍更廣了,許多家長也參與到閱讀中,課堂上學生更自信、更大膽,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才藝,這是閱讀為學生帶來的文化底蘊。

課題組發現,教師較之前對閱讀指導課的教學設計更成熟了,尤其是在選題上下了功夫、想了辦法,課堂教學更自如、更有“閱讀味兒”了,而且很多教師運用了先進的智能教學手段,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同時課題組給教師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不僅指導了本節閱讀指導課,更為今后閱讀推進、閱讀指導課的開展指出明確方向,有利于各學校教師的教學實踐。

2018年,我區農村中小學僅有宣化區江家屯明德小學推出的一節語文閱讀指導課參加了市級競賽并取得較好的成績。2019年,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我區上報參賽的閱讀指導課數量增加到8節,有4節被推送到省里,由原來只有的語文學科擴展到更多學科,參賽教師也是老中青皆有。

雖然,我區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利用和閱讀指導課的開展一直和城區學校有差距,但是通過此次教學研討活動,發現差距在快速縮小,越來越多的學校更加重視“海量閱讀”的推進工作,各校從校長、副校長、主任、副主任到專兼職閱讀教師全都參與其中,各校閱讀指導課的水平有大幅提升,學生的表現可圈可點,課堂教學真正換了“新貌”。

4.組織活動助推廣

課題組積極組織農村中小學師生開展豐富多樣的讀書活動,將課堂閱讀延伸至課外,并推廣師生閱讀成果,將“海量閱讀”推進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時時處處。

課題組組織五大學區實驗校師生走進宣化區圖書館、新華書店,感受書香氛圍,體驗智能閱讀。有的學生家在大山里,離城區很遠,他們利用春節假期擠出時間去圖書館、去書店,寒冷擋不住墨香,寒風吹不散對閱讀的向往。

課題組組織師生開展各類讀書活動,并向師生征集課本劇、繪本、讀后感、讀書小報、優秀美篇、讀書卡片等將近500份,分別評出一、二、三等獎。學生用溫馨的語言表述閱讀之美,教師用語言表達促讀之勁!2019年,宣化區農村中小學推送市級的課本劇3個,手創繪本2本,宣化區實驗二中申報了河北省最美校園書屋。

各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有的學校開設《入館第一課》,規范校園圖書館教學;有的學校開設親子閱讀課,加強家校合力,助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有的學校開展經典閱讀展演,為師生搭建閱讀展示的舞臺;有的學區以實驗校為點,分享經驗,助推更多學校開展“海量閱讀”。

活動中涌現了一大批骨干教師,他們有思想、有見地,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宣化區實驗二中王玉忠老師、陳瓊老師,宣化區第一實驗小學劉立婷老師、王撰書老師、岳崢嶸老師,宣化區江家屯鄉明德小學郝光宇老師、袁向璐老師,宣化區趙川小學高穎老師……越來越多的師生愛上閱讀、迷上閱讀,爭做閱讀的主人。

三、以課題研究為抓手 與時俱進升“素養”

課題組以“調—培—研—展”一體化模式深化課堂閱讀指導課的教學過程,帶動師生以課堂為主陣地推進“海量閱讀”的“量”,利用“互聯網”優勢引領師生拓延“海量閱讀”的廣度、深度、寬度,真正提升閱讀的“質”。

1.利用網絡通“有無”

“互聯網+圖書館資源”是此項課題的研究中心,也是研究重點,因此在推進工作中,十分注重互聯網的利用,讓網絡服務“海量閱讀”。

(1)注重運用微信及美篇等App

課題組組建了五個學區課題實驗校教師群,利用微信群,上傳下達活動通知,以便各??焖匍_展相關活動;課題組還組建了培訓微信群,集中時間開展閱讀指導課的網絡培訓和教研活動,以最便捷的方式互相討論、溝通、交流、分享;實驗教師建立班級微信群,便于學生課外閱讀交流、匯報等;各實驗學校、各位實驗教師經常運用美篇展示師生閱讀作品,在多角度宣傳閱讀成果中體現閱讀評價的多元化。

學校通過各類讀書活動,引領學生自主課外閱讀,最大限度發揮“互聯網+圖書館資源”的作用,提升師生閱讀水平。

(2)注重運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

不管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海量閱讀”,師生都離不開互聯網,離不開信息技術,如教室多媒體(智能教室)教學、圖書館的超市化借閱、圖書館電子閱讀、樓道智能閱讀、宣化區圖書館的朗讀亭體驗閱讀、手機網絡閱讀等。

2.美篇宣傳指“方向”

課題組創建了美篇公眾號“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教體局電教館”,利用美篇發布每次活動的動態,既記錄了課題組的研究過程,又對各學校推進“海量閱讀”起到了輻射、引領、評價的作用,美篇中展示的學校、師生,在推進海量閱讀中更加積極、自信、陽光。課題組不斷完善課題研究的多元評價體系,利用網絡、美篇評閱讀興趣、評閱讀積累、評閱讀成果,層層深入地明確推進工作的進度。

四、結語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宣化區農村中小學五大學區運用“互聯網+圖書館資源”有效推進了農村中小學生的“海量閱讀”,為推動區域共發展做出了自己應有貢獻。俗話說:土地可以貧瘠,學生的智慧不能貧瘠;江河可以干涸,學生的心靈不能干涸。用閱讀為學生插上飛翔的翅膀,為明天展翅高飛做準備。

猜你喜歡
海量課題組師生
一種傅里葉域海量數據高速譜聚類方法
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iSoil課題組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利用與生態修復課題組
原科技大學新能源開發與應用課題組介紹
海量快遞垃圾正在“圍城”——“綠色快遞”勢在必行
一個圖形所蘊含的“海量”巧題
麻辣師生
課題組成員
一種海量衛星導航軌跡點地圖匹配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