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教學點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研究

2019-01-30 01:33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9年24期
關鍵詞:教學點教學資源信息化

姚 娟

2018年4月,教育部出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目的是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強教先強師,這首先要求大力提升教師教育技術素養,主動應用新技術進行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1]。由于區域教育資源和教師發展的不均衡,使發達城市與農村的教師之間應用教育技術的水平存在差距。本文立足于陽江教學點的實際,探討如何提升教學點教師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縮小城區教育之間的差距,從而推進教學點的教育現代化進程。

一、教學點應用教育技術教學的現狀分析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師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才能適應新時代的信息化教學。由于教學點地理位置偏遠、師資力量不均等現實條件的限制,教師雖然渴望學習新技術,但缺乏技術指導,有心無力,因此出現教學點教育資源的浪費、教育技術應用不充分的普遍現象,適應不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求。經過實地調研,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點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

教學點管理者對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缺乏全局規劃與目標性,確立沒有設備專門管理人和建立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導致教育信息化建設處于無序低效的狀態。經過調查,教學點的教育設備沒有統籌安排,基本沒有學生機房,也沒有配備專門的信息技術教師和信息管理員。大多數教師缺乏教育信息管理意識和對教育技術的深度應用,不能很好地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

2.教學點教師教育技術素養普遍較弱

走訪發現,由于地處偏遠,條件相對艱苦,師范畢業生都不愿意到教學點任教,因此教學點的教師老齡化現象嚴重。根據走訪的18個教學點的統計數據,超過45歲的教師占33.5%。教學點教師教育技術素養良莠不齊,信息的加工、處理及整合等信息能力普遍不強。年輕教師使用教育技術開展教學的頻率較高,但甚少自主開發設計本土教學資源。年長教師對計算機的使用存在無力挫敗感,甚至對教學資源的獲取方式仍感到迷茫,他們更青睞傳統教學模式。同時由于教學場館及配套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不足,教學點均沒有開齊小學的全部課程,大多數教師身兼多職,設備維護、軟件設計都依賴外部支持。因此,教師教育技術素養普遍較薄弱,在應用教育技術開展教學時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遇到了一定的現實阻力。

3.扶持資金不到位 軟硬件不配套

根據調查,所有教學點都配備了一體機或電子白板、教學電腦、投影儀等先進設備,部分裝備配置優于城區小學,但一體機的使用缺乏自主性,比較依賴相應廠家所提供的付費教學軟件。由于地方財政扶持資金不到位、學校財力有限,加之教育技術設備容易老化,大多數教學點面對大筆的軟件使用費和設備維修費,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梢?,教學點的教學設備不能充分應用,無法打造高效的信息化課堂。

4.教學點教師缺乏教育技術專項培訓

由于經費和場地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很難做到國家級、省級培訓全覆蓋教學點所有教師。教學點校長參加培訓的機會更多,但因其自身水平有限,不能將所學的理念和技能完全地傳授給本校教師,二級培訓效果甚微。與此同時,網絡培訓基本實現全覆蓋,但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大部分教學點教師更希望開辦現代教育理論與技術的面授培訓??h區教育行政部門每年都會選派教育技術專家下鄉開展實地培訓,受制于場地設備,教學效果一般,教師的課件、微課制作能力有所提升,但教學資源的設計、再加工能力不足,信息技術與課堂的融合度不夠。因此,教學點急需教育技術骨干教師,建立幫扶機制,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亟待提高。

二、提升教學點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對策

1.更新教育理念 合理規劃教學點教育信息化建設

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重要途徑,可以推進教學點持續有力發展。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教育技術的重要性,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教學點的信息化建設,按照“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的標準,爭取適當政策傾斜,統籌改善教學點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設備配備,建立資源互通共享的平臺,讓農村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

教學點教師也應該認識到,教育技術素養已成為教師的一種專業能力要求,是新技術支持下教育教學創新的內驅動力,更是適應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急切需要。因此,教學點教師應當轉變觀念,以新視角看待新時代新技術的發展,始終保持飽滿的學習精神狀態,敢為人先,以學促教。

2.集多方力量 保證教學點的信息化教學有效實施

教學點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可集合社會、政府等多方力量,采用捐資助學等方式,改善信息化教學環境,保證教育技術教學的順利實施。走訪的陽春市東風小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校得到對口支援單位的幫助和本村村民的資助,添置了兩臺先進的一體機,充實了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硬件配備,還和相關廠家簽訂后期保修協議,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為教學點的信息化教學提供了硬件支持。

3.開展校本專項培訓 提升教學點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

強教先強師,教學點教師是應用教育技術的主體,其應用數字教育資源的能力決定了課堂教學效益。而對于教學點而言,校本培訓這種方式既符合實際,又能快速有效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最好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組織,才能保證培訓效果。此外,校本培訓應從教學點教師的實際出發,內容和形式需要多樣化,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由輔導教師對參訓教師進行集中輔導或者個別指導。同時學校要拓寬渠道,采用專家講座、小組協作、外出培訓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學水平。由于個體的差異,教學點教師掌握教育技術理論和實操方面存在較大的水平差距,應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

4.快速提升教研水平 鼓勵教學點教師參與“優課”曬課活動

課堂是提升教學點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主戰場,因此應當大力支持教師參與“優課”曬課活動。這種由上而下的網絡教研活動,由教育部門牽頭組織并開展相關業務培訓,為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搭建了很好的平臺。據了解,2018年陽江市共有233位教學點教師參加曬課,其中36節課獲得市優,13節課獲得省優。教學點教師應該抓住契機,通過網絡曬課活動,快速有效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從而提高本校的信息化教學質量。

5.結對幫扶 縮小城鄉數字教育差距

依托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政策扶持,與教育信息化發達地區建立結對幫扶,以優課展示、同課異構、送教下鄉等教學交流方式,開展教學資源共享,合理均衡分配區域教育資源,縮小城鄉差距,實現教育均衡化發展。陽江市海陵區的南村小學和廣州市的一所小學建立結對幫扶,每年定期開展線上線下的教學交流,實現教學資源和平臺的共享,大大提升了教學點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

目前,教學點的軟硬件環境已經有了整體提升,但發展潛力仍有待挖掘,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是關鍵。扶持資金和專項技術人才,是教學點信息化教學的兩大軟肋。教學點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決定著我國農村教育教學的未來,只有通過國家、學校、社會多方持續關注和不斷投入,引入扶持資金和專技人才,加強教學點信息化建設,并且對教師進行全覆蓋的教育技術培訓,建設優質教育技術教師隊伍,培養出與時俱進的學生,最終實現農村教育現代化。

猜你喜歡
教學點教學資源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規范農村教學點辦園行為的實踐與探索
豐富歷史教學資源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點如何由“痛點”變“亮點”
民用飛機航電系統虛擬教學資源建設
高校冰上教學資源社會開放的意義及管理模式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資源網建設的探討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