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非國有博物館扶持 優化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

2019-01-30 02:25劉鮮鮮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多元主體公共服務

劉鮮鮮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顯著提高,百姓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滿足,對文化及精神領域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傳統的文化管理體制下,政府作為單一的公共文化管理和供給主體,難以滿足百姓日益多元的公共文化需求,打造多層級、多主體的公共文化服務格局已經成為文化事業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非國有博物館;公共服務;多元主體

近幾年,在中央關于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部署決策中,博物館事業迎來了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就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工作作出一系列的重要批示,提出“向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讓文物活起來”等一系列重要論述,是博物館基建推進文物合理利用的契機。

單霽翔先生在《從“數量增長”走向“質量提升”—關于廣義博物館的思考》一書中對博物館社會服務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對新時期下博物館的多種服務理念的轉變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闡述,并積極回應了博物館在“為社會及其發展”的最終目的下,博物館如何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和創新服務工作的方法。陳燮君先生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博物館文化力量與智慧》中從博物館文化的民族凝聚力、歷史穿透力、文明滲透力和藝術感染力等四中文化力量闡述了博物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所具有的獨特文化力量,并從博物館文化共享的角度論述博物館在公共文化體系中所顯現的文化智慧。

奉賢區地處上海市南部,相傳為紀念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排行第九的言偃而得名,為“敬奉賢人、見賢思齊”之意。為系統了解奉賢非國有博物館的現狀及運營情況,筆者實地走訪了奉賢區8個鄉鎮和4個街道以及兩個重點工業園區。經過實地的摸排統計,實地走訪,除國有的奉賢區博物館外,奉賢區現還有大大小小各類館設122家

通過對奉賢區8個鄉鎮,4個街道及2個工業園的調研,奉賢區博物館制定《奉賢區100個文化場所建設暨博物館群建設實施方案》,建立以奉賢區博物館為中心,非國有博物館資金扶持為抓手的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奉賢區人民政府依據《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項目資助實施辦法》、《2017年度文化轉向資金政策匯編》、《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暫行條例》、《上海市社會力量舉辦博物館扶持資金管理辦法》(2016年版)發布《奉賢區非國有博物館扶持資金實施辦法》每年設立300萬元的轉向資金,用于扶持社會力量舉辦的博物館、美術館等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如,對已建再建場館,視場館面積給予30萬元以內不等的一次性補貼,對租賃老舊廠房、歷史街區等舉辦場館的,給予每年10萬元以內的租賃補貼。對展陳項目按照展品體系成熟度、科研價值等因素綜合評定,分ABC三檔給予10萬、20萬、30萬元以內的一次性補貼。對文創衍生品等也設置了相關的補貼項目。

重點扶持填補本區博物館門類空白和體現行業特性、地方文化特點的專題性的博物館,重點扶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社會實踐活動,對營造城市文化氛圍有積極作用的博物館;重點扶持挖掘藏品內涵,開放衍生產品,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關的博物館;重點扶持研究、保護、發掘、傳承中華文化有突出貢獻的博物館。

建立以區博物館為中心,多元主體協同供給的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奉賢區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扶持-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項目以整體性的思維,再造區域內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點營建一個多元主體參與的非國有博物館建設平臺,吸引有意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組織和個人來奉賢建設博物館,拓寬區內公共文化服務空間。

由區博物館組織牽頭組織,協調聯動區內各館設對奉賢區博物館公共文化體系的發展目標達成共識。通過區博物館的影響力和資源構建合作網絡,形成集群化優勢增強整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綜合能力創造更大的價值。最后通過對體系進行管理和定期及不定期的評估,保證體系持續健康的運營。

奉賢區“非國有博物館扶持-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項目旨在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引導社會力量尤其是文化類社會組織參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以達到文化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的目的。

資金扶持與運營管理兩手抓,提升非國有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質量,通過對全區非國有博物館的前期走訪調研發現非國有博物館整體運營較為困難,除了幾家有企業資金做依托的館設外,大多數館設的基礎設施相對比較落后。館設建筑展館空間的區分也不是很明確,館設藏品有限且比較單一展陳缺乏特色,館設建筑面積和使用空間的限制,尚不具備辦臨時展覽和流動性展覽的條件。其次,非國有博物館的館設大多數隱藏在園區、廠區內,知名度不高,僅限小圈子范圍內人員了解。對普通公眾的開放程度比較低。

在扶持過程中,區博物館設立了以資金扶持為切入點,同時與重點抓館設的運營管理扶持路線,提升整個非國有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質量。

2018年從場館建設、租賃、展陳、學術研究、文創延伸品等8個方面對區內具有一定特色的非國有博物館、收藏館、史料館進行扶持,經過申報、材料復核、專題講座、專家評審、獎勵公示、簽訂扶持協議等多個環節,共有22家扶持資助條件的館設獲得相應的資助。截止2019年6月,5家在建館設億明漆器收藏館、大倫琉璃藝術館、趙小蝶紫砂藝術館、真境界藝術館、瓷書畫展示館得以建成開放,新增展陳面積近萬平;17家建成館設得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展陳水平,為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新的陣地。

在扶持過程中,區博物館相關部門實地走訪每家館設,與負責人溝通建館及運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建立和完善區內非國有博物館檔案建設。多次邀請專家學者針對性對了解遇到的問題提供答疑及多渠道的解決方案,組織專題論壇提供優秀的策展布展案例針對性改善非國有博物館建設困境。

通過非國有博物館扶持項目,一些原隱藏在社區、園區的館設煥發新的面貌,一些待建項目也逐步落地,區內重點博物館群落聚居區也漸有眉目。非國有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范圍和能力得到了質的提升。

開發精品博物館旅游線路,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如今,隨著文化旅游的興起,“高冷范”博物館也越來越親民,加之文博類綜藝節目的帶熱,“跟著博物館去旅行”、“為一座館,赴一座城”正在成為更多游客青睞的旅游方式。

在非國有博物館的后續扶持過程中,區博物館將更多的在文旅融合上進行創新探索與嘗試。繼續優化扶持政策,提高社會力量尤其是文化類社會組織的參與力度,進一步推進館設由“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提升館設運營及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建設企業館設、民非館設、高校館設、社區館設百花齊放的區域化特色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圈。依托區內正在形成的非國有博物館群落,結合各鄉鎮文化特色及現有旅游景點,開發設計精品的博物館旅游線路,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隨著公共服務社會化的趨勢愈加明顯,如何創設多元主體協同發展的健康環境,促進公共毅力的最大保障,便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經濟的發展使得人民的物質生活需求已經基本得到了保障,根據馬斯洛訴求層次理論,在愈加開放的環境下,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蓬勃增長,同時出現多層次、多元化的特征,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對開啟民智、提升素養,增加公民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單霽翔.博物館建設從“數量增長”走向“質量提升”的思考[J].博物館研究,2013(02):21-24.

[2]陳燮君.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博物館文化的力量與智慧[A]. 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文化力量與博物館的挑戰[C].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2013:12.

猜你喜歡
多元主體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構建多元主體聯動的城市危機信息溝通機制
從分散治理到協同治理:社區治理多元主體及其關系構建
多元主體協同:網絡輿情治理新方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