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利院兒童人際交往困境與對策

2019-01-30 02:25白靜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人際關系

【摘 要】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兒童、青少年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長期以來,我國許多研究者就提高兒童、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這個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研究對象大多限于正常家庭環境下生活的兒童和青少年。本研究試圖以福利院兒童為研究對象,來探尋這一特殊生活環境中成長的兒童所處的人際交往困境,以期對福利院完善兒童社會適應方面的工作有所啟示。

【關鍵詞】福利院兒童;人際關系;人際交往技能

經過在P區福利院為期三個月的調研后,筆者發現福利院兒童普遍存在著行為情緒不穩定、人際交往障礙、專門教育不足等社會化問題,表現為同伴之間發生矛盾后不能心平氣和地交流,容易發生肢體沖突,如果護工介入調解,很有可能發生更多的沖突。不良的人際關系不僅影響兒童在院內的生活質量,而且嚴重阻礙他們融入社會。

福利院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普遍比較低,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

第一,福利院的兒童由于失去父母成為孤兒,而且有些兒童身體殘疾,因此產生強烈的恐懼感或無助感,長出現自卑、膽怯、過度警覺、疏遠外界、不愿意和別人交往等現象,影響了兒童融入社會與生存發展。[1]

第二,福利院的孤立環境阻礙他們人際交往能力。為了便于封閉式管理,福利院一般選址在偏僻的郊區,因此,也形成了一面阻隔與外界交流的無形的墻,使得院內兒童極度缺乏社會參與的平臺和機會。這時福利院兒童就可能構成疏離于大社會的亞社會,這樣的環境往往使得青少年的心理收到沖擊,個人發展受阻。[2]同時,由于沒有環境的刺激,福利院兒童難以養成社會所期望的行為習慣、扮演不了人際交往中符合規范的角色。

第三,福利院兒童的人際認知能力普遍較差。人際認知能力包括自我認知能力和認知他人能力。[3]根據“鏡中我”理論可以更好地解釋兒童的自我認知,因為兒童知識水平處于初始發展階段,所以他們的自我感覺取決于他人對自己的意見和態度,但是福利院的兒童和青少年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生理缺陷,所以他們從別人的眼中看到的是“無能的”貶低后的自我認知,導致了自卑、孤僻和自私的性格特征,妨礙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和良性人際關系建立。此外,角色缺位或角色沖突影響對他人認知能力。一方面因為院內的照顧人員無法提供持續性的照顧、也就很難建立起穩定的關系,導致兒童對照顧者的角色認知不清;另一方面,兒童要面對各種照顧方式和性格特點的護理人員,容易造成角色間的沖突。

第四,兒童福利院人力資本不足、照顧人員整體素質偏低。福利院內的一線照顧人員數量與需要照顧的兒童和青少年數量是一對多,所以護理人員只能以滿足他們的生活起居和醫療康復的基礎需求為主,無法照顧到他們的情感需求。此外,福利院內的老師缺乏對人際交往技能提升方面的背景知識和技巧,所以沒有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專門化教育。他們與同伴相處發生矛盾的時候,沒有護理人員或者老師的介入調解和教育,從而讓兒童同伴關系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中。

對于福利院兒童來說,提高人際交往技能、重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是福利院內生活的需要,更是將來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Greenspan和Grandfield(1992)認為社會適應性為概括地說包括社會理解和交往技能兩大類。[4]我國學者陳會昌(1994)在編制兒童社會性發展量表時,歸納出社會適應能力包括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對陌生人的適應能力及對同伴交往的適應能力三方面。[5] Caldarella和Merrell(1997)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認為社會適應性為應該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處理同伴關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學業技能、服從技能、表達自己意愿的能力??梢?,提高兒童人際交往技能至關重要,因此,兒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有責任和義務從各方面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6]

首先,積極倡導和鼓勵福利院為兒童與外界交流的平臺和機會。比如周末家庭、類家庭活動、院內外照顧等活動,增加孤殘兒童與青少年與外界的交流,感受家庭的溫暖。此外,在外界朋友來福利院探訪的時候院方最好先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確保他們了解特殊兒童和青少年真正的需要,而不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他們,給予無畏的同情和憐憫,而是更多地表現出對他們的尊重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我認同感。

其次,福利院內的護理人員和老師應該以身作則。班杜拉的社會學系理論提出榜樣具有替代性強化的作用,如:一線護理人員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注重言傳身教,給大家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同時,社會學系理論也提出,兒童模仿受表揚的行為比模仿受懲罰行為的可能性更大,所以,院內的照顧者和教育者應該對他們好的行為及時給予肯定和贊揚,同樣的,對于不好的行為,也應該加強指導和教育,加強福利院兒童的自我認知,引導他們扮演符合規范的角色。

再次,鼓勵開展家庭寄養。家庭是兒童身心、人格得以健康全面發展的最重要的場所,據研究,家庭寄養的兒童社會適應能力普遍高于福利院兒童。[7] 經過二十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后,我國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空巢家庭增多,很多家庭愿意承擔寄養或收養的工作和責任,我們應該對這類的家庭同樣提供支持和幫助,將家庭的功能更好地發揮出來。另外,對家庭提供服務的時候,不止停留于經濟和物質上的幫助,還有心理輔導和教育技能方面的支持,促進兒童社會適應能力不斷提高。

最后,社會工作者們利用專業的知識為福利院兒童提供相關服務??紤]到成年兒童面臨著出院、融入社會的問題,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開展個案、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專業的技巧和方法來提升福利院兒童的人際交往技能。比如,小組工通過有目的有技巧的小組活動和組員之間的相互學習、模仿以及分享,來幫助他們獲得小組活動的體驗,小組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相互溝通交流合作的平臺,發揮同伴關系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8]即在兒童與同伴交往中出現的沖突,將促進兒童社會觀點采擇能力發展并獲得社會交往所需要的技能。

【參考文獻】

[1] 梁華.重塑福利院兒童社會交往能力[J].社會福利,2010(06):42-43.

[2] 成海軍.兒童福利機構照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民政論壇,2001(01):17-19.

[3] 王曉紅.試論大學生人際認知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3):71-73.

[4] Greenspan S , Granfield J M . Reconsidering the construct of mental retardation: Implications of a model of social competence.[J]. 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Retardation Ajmr, 1992, 96(4):442-453.

[5] 陳會昌.兒童社會性發展量表的編制與常模制定[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4(4):52-63.

[6] Caldarella, Paul, Merrell, Kenneth W. Common dimensions of social skill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taxonomy of positive behaviors[J].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1997, 26(2):264-278.

[7] 曾凡林,昝飛.家庭寄養和孤殘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發展[J].心理科學,2001(05):580-582+639.

[8] 鄒泓.同伴關系的發展功能及影響因素[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8(02):39-44.

作者簡介:白靜(1995—),女,漢族,陜西榆林人,碩士研究生,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工作研究中心,研究方向社區社會工作。

猜你喜歡
人際關系
以“工作坊模式”為武器,提升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水平
情商與銷售業績關系的探討
從心理咨詢師的視角解讀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
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積極性缺失對策研究
微信紅包傳播中的用戶心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