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椅技術在心理健康課堂中的應用研究

2019-02-03 09:37高玲
現代交際 2019年23期
關鍵詞:科學化課程建設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完形心理治療領域中被廣泛使用的空椅技術旨在幫助當事人自我覺察和有效表達,是眾多心理治療的方法之一。除了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之外,空椅子技術由于具有較強的情境性和生動性,易于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和積極參與的熱情,非常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如何使用空椅技術,以及此項技術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融合的具體過程,是需要重點分析的內容。

關鍵詞:課程建設 科學化 空椅技術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070-02

將具有科學性的心理咨詢技術與心理健康課程有機結合,形成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技術手段,如在課程中融入空椅子技術,等等,不僅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形式的新穎性、課程的實踐性,也為課程的評價標準提供了科學的參照依據,將會大幅度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效性和科學化發展。將空椅子技術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應用,遵循以下基本設計思路。

一、“空椅子”技術的歷史沿革

“空椅子”技術是完形心理治療流派所使用的重要技術手段。來訪者坐在椅子上,在咨詢師陪伴下共同探索他自己的問題。來訪者需要面對對面空椅子中以意象形式出現的“自我”或矛盾的對方進行思維的對峙交鋒,袒露內心真實的態度體驗并直面自己的心理癥結,挑戰自我固有的思維模式。通過這種形式進行的思維碰撞,來訪者體驗到劇烈的心理沖突,有如坐在火上受到炙烤,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熱椅子”。這個過程的目的是幫助來訪者覺察到自己深層次的態度體驗并將其外顯,然后進行意識層面的調整和優化,最后達到身心一致、心理平衡的狀態[1]。

二、空椅子技術應用的理論基礎及其“心育”價值

“空椅子”技術所屬完形心理治療流派。完形治療理論是基于完形心理學、精神分析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并綜合整體論、場域論和現象學等理論流派的思想觀念形成的理論體系[2]。完形心理治療學派認為個體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超我”和“本我”之間奪取“勝利者—失敗者”位置的交鋒,這種內心的矛盾和沖突將引發痛苦體驗。這種沖突具有普遍性,與社會情境相關,既是個體發展的“危機”,也是人格發展的動力。人格的完善和持續發展是在“體驗—調整—完形”的循環中得以實現的。因此,內心沖突和矛盾的解決不僅僅是一種心理問題的“療愈”,也是人格發展完善的契機。由此,心理師的陪伴和引導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對當事人心理問題的解決,其根本性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與精神分析中被動被分析和接受“治療”的當事人不同的是,完形學派基于人本主義人性觀,對人性的理解更為積極樂觀,認為人對自我及環境有主動的覺察能力,有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的需要,也有實現自我治愈和發展的無限潛能。完形學派也更注重人與環境的復雜關系的交互影響。并且,其所關注的個體環境及其關系更為廣泛,不僅包括個人、家庭,還包括著社會團體等所有成分的互動。由此,圍繞著“個體成熟完善”這一核心任務,當事人的成長空間也更加廣闊[3]。

三、空椅子技術在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應用

空椅子技術適用于心理健康實踐類研討型課程。這種研討課的主要目的在于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促使學生主動觀察生活和社會現象、對自我固有的心理圖式進行敏銳覺察和反思,以便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積極調整。

1.“空椅子”研討課的中心任務

幫助學生自我成長和社會化發展。包括引導學生了解自我、發掘自身積極心理潛質,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社會態度,掌握有效的情感表達方式,建立符合社會規范的人際互動模式,等等。

2.“空椅子”研討課的教學環節

遵循團體訓練四步教學法設置教學環節。分為團隊暖身、團體轉換、團體工作和團體澄清四階段[4]。首先由一組團體游戲完成暖身分組,接著由教師給出工作任務,由具體案例將學生帶入相應情境完成團體轉換,團體工作中的具體任務主要就是采用空椅技術中“自我對話”和“空椅子對話”兩種方式進行情境再現。在總結澄清階段,由組長組織頭腦風暴,教師對頭腦風暴進行梳理和提升,歸納出學生對社會案例情境的態度體驗,發掘其中正向積極的態度品質、科學的思維邏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3.“空椅子”研討課的教學理念

基于過程導向的理念設計的研討課程。教師在研討課中的角色類似咨詢師。與人本主義治療流派的咨詢師保持價值中立、無條件接納共情的“旁觀者”立場有所不同,完形治療學派中咨詢師的角色更具有創造性,需要敏銳地觀察到當事人的矛盾,并能對當事人進行積極的引導,促使其回到當下、直面沖突尋求突破和成長[5]。這與心理健康課堂中教師的角色立場吻合。教師在其中扮演著陪伴和引導的角色。啟發學生觀察生活、發現問題、了解自我、尋求發展的辦法,完成自我成長。因此,在課堂中涉及的教法主要為啟發式和引導式的方法。相應的,學生采用的學習方法主要是在以小組為團體單位中采用分享式、體驗式學習方法。

4.“空椅子”研討課的延伸

基于過程導向、完形哲學理念及其技術融合而設計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代表著完形心理研討課范式。根據不同研討主題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技術手段而設計的課程皆可作為完形研討課的變式,如“繞圈子”游戲研討課、“形體語言”表達研討課、“情景劇”研討課、繪畫研討課、沙盤游戲研討課,等等。

四、結語

在臨床應用中,由于“空椅子”技術需要當事人非常強烈、夸張、形象、生動并且非常直接、淋漓盡致地進行情感表達甚至表演,這對于大部分含蓄內斂的東方人來講非常困難,因此在咨詢臨床中的適用度較大程度上受限于個體對于這種方式的接受度。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這項技術卻恰恰由于具有這種形象、生動的特點,為有著強烈的表達欲望的青少年提供了內心釋放的平臺,非常適用于活潑好動、自我意識強烈、個性鮮明、有強烈的表達和彰顯個性的需求的青少年群體。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空椅技術能充分利用學生強烈的表現欲激發他們積極參與的熱情,常常帶來非?;钴S的課堂氣氛。在熱烈參與的氣氛中,更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所表達的情境的積極思考并帶來頭腦風暴。教師對頭腦風暴進行總結和梳理,進行正向的引導,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對青少年社會態度的積極引導和對其積極心理品質的充分發掘與塑造,具有較高的實效性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袁飛,李祚山.格式塔療法的理論與技術初探[J].校園心理,2018(2):153-156.

[2]喬伊斯.格式塔咨詢與治療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10-122.

[3]倪海.完形心理治療的理論支撐及其重要貢獻[J].甘肅社會科學,2014(5):59-62.

[4]孫會玲,曲小南.打造心理課的“四模式”和“四環節”[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23):18-20.

[5]PERLS F S.The gestaltal approach & eye witness to therapy[M].USA: 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 Inc,1973:51-120.

責任編輯:趙慧敏

[基金項目]盤錦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度課題“‘雙高建設背景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范式研究”(PJZYKYKT201815)。

[作者簡介]高玲,盤錦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碩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歡
科學化課程建設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科學化的實現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資源、生態與環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對新模式
加強紀檢工作科學化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