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POC的高職英語思辨能力教學模式的應用

2019-02-03 09:37張迪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9年12期
關鍵詞:評價教學模式能力

張迪

[摘? ? ? ? ? ?要]? SPOC作為新型的教學模式,逐漸成為后MOOC時代教育者關注的熱點。針對目前學生思辨能力普遍缺失的情況,以高職綜合英語教學為例,探討基于SPOC,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的教學模式,并通過教學實踐對教學效果進行初步驗證。教學實踐證明,此種模式有助于學生思辨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

[關? ? 鍵? ?詞]? SPOC;思辨能力;教學模式;高職英語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6-0200-02

一、思辨能力概述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這一術語最早由美國教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我國學者將其譯為 “批判性思維能力”。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就較為重視對思辨能力的培養。思辨能力是對事物的理性、反思性思考,是實踐能力的基礎,創新精神的源泉。在國內,1988年黃源深教授提出“思辨缺席癥”一詞,認為其主要表現為缺乏分析、判斷、綜合、推理、思考和辨析的能力。11年后,黃源深教授撰文再談“思辨缺席”,認為這一問題依然困擾著今天的外語師生。根據“癥狀”,可以診斷目前高校學生普遍患有“思辨缺席癥”。思辨能力的缺失與現行的教育體制、課程設置,外語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方法等都有密切聯系。國內學者對外語教學中思辨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的課程教學,目前對高職高專學生思辨缺席的教學改革模式鮮有深入的探索和實踐。高等職業教育旨在培養和輸送“高級技能型應用人才”,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因此,探索和實踐提高思辨能力的教育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新型的教學模式實踐,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未來工作能力的提升。

二、在綜合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當前的高職公共英語課堂,教師依然占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課堂內容偏重書本教學和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缺乏主動思考的動機和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公共英語學習目標仍然以通過等級考試為主,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提升缺少實際教學中的重視。本次研究主要以此現狀為切入點,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辯析問題,通過改革中的教學實踐引發學生高頻度的討論和思考,在新的學習方式中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語言技能。

本文對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主要圍繞綜合英語課程展開,以文秋芳教授的思辨能力層級理論模型為理論框架。構建適合本校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的培養模式,嘗試從認知上和情感上兩方面相輔相成,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一)教學模式的改變

羅爾夫·霍夫曼(Rolf Hoffmann)把SPOC定義為“Classroom+MOOC”,也就是在線課程與面對面實體課堂融合的混合式教學。相對于大規模的在線課程即慕課(MOOC),SPOC教學模式相對MOOC來說,優勢在于學生人數少、教師更容易介入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方便統計學生的出勤和洞悉學生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課程完成率、增強師生互動、完善評價體系。

以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必然不同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課程內容的聽說模塊中設置開放性問題,給學生創造多角度討論的環境,使教師有可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與學生充分交流答疑和討論。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有效評價,并有可能實現在課堂上對某些關鍵點,根據學生不同的基礎,主動要求部分學生進行一些特殊的思考,也即是“因材施教”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才有可能對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有所貢獻。因此,本次教學實踐采取了線上線下結合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以期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所改革和提升。借助本校的在線課程平臺的綜合英語課程,課前給學生上傳學習目標和有用的知識點,學生在課前觀看課程視頻,了解課程內容,自學并加以思考、記錄疑問,在課堂上對線上所學內容進行消化。教師引導學生采取討論,封閉式問答,開放式問答方式,合理增加話題的口說展示,教師充當指導和答疑的角色。在答疑和討論的過程中,鍛煉學生思考問題、闡述和辯論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的改變

思辨能力的本質是對所知內容提出問題,引發思考。不同于以往的教師講授—學生記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更正并總結的“滿堂灌”方法,教師應創造更加有效的輸出方式。先鼓勵學生通過線上視頻觀看保證知識輸入量,然后在線下課堂幫助學生能夠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表達個人觀點,并且能發展到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述,表達不同于他人的看法,從而深化學習的內容,拓展思考的范圍。例如,在教授以housing為主題的單元內容時,聽說的板塊中,學生已在課前觀看了關于住房方面語言知識的視頻。在課堂上,教師逐步對課本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首先提問關于大學生住校、租房的具體情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提問“你現在住本校宿舍還是在外租房?”“如果在實習期間你會如何選擇?若租房居住你會考慮哪些具體問題?”由于問題和學生切身相關,較容易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加以討論,教師鼓勵學生表達觀點,逐條羅列。不輕易評判學生的觀點,并給出適當的正面評價。然后,給學生并布置小組任務:“你認為大學生應選擇住在本校宿舍還是在外租房?住在宿舍(在外租房)的優勢和劣勢?請列出具體理由?!闭埿〗M討論并分正反兩方代表分別從兩個角度闡述小組討論的觀點。通過這樣的思考和討論過程,學生的語言技能得到鍛煉,思維能力也逐漸提升,逐步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闡述觀點,有理有據地分析問題。教師能夠達到啟發學生思考問題,鼓勵學生表述觀點,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在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上要起到恰當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排除討論中的無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有層次地討論問題,可借助思維導圖或者結構圖幫助學生在總結論題時邏輯表達更清晰。

(三)評價方式的改革

上述所舉課堂例證中,教師在學生完成布置的小組任務后會采取綜合評價辦法,分別從小組自評、同行互評以及教師評價三方面來綜合打分。不局限于教師本人對于學生在任務完成中的單方面評價。在混合課堂教學模式中強調過程性評價很重要,具體手段如在小組討論中,制定小組評分記錄表,并結合學生自評和同行互評,將課堂口語表達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量化的評價。并在期末考核中,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其中過程性評價占較大比重??己耸侄?、考核方式不局限于期末書面測試,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可靠。通過課后的隨機訪談發現,學生自評和同行互評也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

(四)教學效果測評

從教師的觀察來看,線上線下混合課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一定改觀,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對所學線上課程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并融入過程性評價的方式讓學生的表現更為活躍和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訪談中,有學生提到“英語課變得更有趣了”“感覺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學生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客觀評價方面有比較明顯的進步。英語表達層面上的思辨能力也有所提升。從學期末對實驗班的調查問卷來看,63%的學生認為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習效果較好,14%認為非常好,23%認為一般,沒有人認為學習效果較差。在對實驗班級思辨能力教學評價的問卷中,32%的學生認為“我能夠用簡單的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舉例證明”;53%的學生認同“我認為自己的英語思維能力有所提升”。67.4%學生認為“具備良好的思辨能力比考試成績更重要”。教師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期末考核也觀察到,雖然高職學生由于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總體較薄弱,但是通過一學期教學改革的實踐,學生在思考和表達上的進步還是可觀的。

三、對此次研究的反思

此次教學改革的實踐主要集中在實驗班展開,并和平行班在教學效果上進行比較。綜合英語主要面向全院非英語專業學生,要全面實施提高思辨能力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會面臨覆蓋面大,學生英語水平良莠不齊,無法保證有效的知識輸入量供輸出,降低課堂討論的有效性等問題。同時,文中教學模式對教師自身思辨能力和專業素質要求較高,需要熟悉混合式教學,并需要比傳統課堂更多精力和時間,教學效果評價可能帶有主觀因素等問題。

新型教學模式對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可能是一種較為緩慢的、隱形的過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學生逐步的訓練,教師持之以恒的堅持,一定會在學生知識面深度和廣度,思考問題的方式,表達的邏輯性、層次性和合理性產生良性影響。當思辨成為學生內化的習慣,學生能夠客觀地觀察問題、表達觀點時,可以說思辨教學培養模式真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養,將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引向深入[J].中國外語,2011(3):49-58.

[2]Paul R.Elder L.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Use[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3]黃源深.思辨缺席[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7):1-19.

[4]文秋芳,王建卿,趙彩然,等.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2009(1):37-43.

[5]劉艷萍.英語演講教學與思辨能力的培養[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09(3):49-52,66.

[6]劉曉民.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J].外語界,2015(5):59-66.

◎編輯 武生智

猜你喜歡
評價教學模式能力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溝通能力很好嗎?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