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臨床實踐結合的藥理學教學模式建構研究

2019-02-03 09:37王仙平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9年12期
關鍵詞:藥理學藥物臨床

王仙平

[摘? ? ? ? ? ?要]? 藥理學是臨床醫學和藥學基礎醫學之間重要的溝通橋梁學科,其主要是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最大效應化地用于疾病治療。當前高校藥理學教師為提高教學效果,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的藥理學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藥物相關的實踐技能,因此在開展藥理學教學過程中,應當緊密聯系臨床實踐。從藥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著手,提出基于臨床實踐相關藥理學教學改革措施,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進行深入探討,希望能給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幫助。

[關? ? 鍵? ?詞]? 藥理學;臨床實踐;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6-0226-02

藥理學是臨床醫學藥學基礎醫學的重要橋梁學科,能夠為臨床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更好地為治療疾病提供科學依據。近年來,雖然高校不斷進行教學多元化改革,使藥理學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反映藥理學理論知識復雜,學習難度大,而且部分教師在生活過程中存在較大壓力,主要是由于在實際開展藥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實踐和理論分割的問題,使學生未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研究就針對在開展藥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一、藥理學教學問題分析

(一)理論知識未能與實踐技能同步

當前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很多新藥種類逐漸增多,目前高校所使用的藥理學教材種類繁多,理論知識相比臨床新藥更新速度來說要遠遠滯后,導致目前臨床所使用的新藥或老藥在教材上并沒有及時更新。具體來看,臨床目前所使用的他汀類調血脂藥,即阿托伐他汀鈣目前在很多教材中并沒有體現,或者僅僅是簡單的理論闡述,一些目前在臨床上已經被淘汰或者被證明效果不良的藥物在教材中沒有及時刪除,甚至還被列為教學重點。比如在藥理學教材中介紹了四環素抗菌藥物的具體作用機理及體內過程,臨床不良反應,然而該藥物目前在臨床上已很少用于感染疾病的治療。因此,總體來看這種教學現狀不僅會浪費較多教學時間,同時還會給學生在藥理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帶來很多疑惑,使其無法對種類較多的藥物開展系統學習,很難分辨哪些才是臨床目前的重點,在整體學習過程中效果較差。

(二)教師缺乏臨床實踐用藥經驗

在藥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體也是決定整個教學質量的關鍵,目前在高校藥理學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是從醫學院畢業后直接從事相關理論教學,在學校所學專業主要是藥學或藥理學,缺乏臨床實踐用藥經驗和臨床醫學背景,導致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過程中只能講解一些藥理學知識,很容易出現照本宣科的問題,無法將臨床實踐與藥理學理論知識進行融合,導致學生在藥理學學習過程中由于藥物種類多,內容枯燥,很容易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學生對該學科產生抵觸情緒,不感興趣,沒有積極性,基于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被迫采取機械、傳統的方法和學習方式,導致無法使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在日后從事臨床實習時很多學生會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遺忘,即便記得一些藥物也很難與實際疾病相對應,結果是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脫節。

(三)教學時機與臨床學習過程不同步

在開展藥理學教學過程中應當緊密聯系臨床實踐,然而很多高校在開展藥理學教學過程中,仍然以三段式模式為主,即基礎課程、臨床課程、實習,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當將藥理學安排在基礎醫學之后,然而在實際教學時臨床課并沒有開始,學生通常是先學習藥理學理論知識,然后再參與臨床實踐,這種教學安排在藥理學上課過程中,使學生沒有具備相應臨床知識,對一些藥物治療的疾病缺乏了解,缺乏相應的醫學背景。比如在抗心律失常藥物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心律失常病因發病機制沒有深入了解,因此無法根據發病情況選擇相應的藥物治療,導致在臨床實際和藥理學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存在嚴重脫節,進而導致理論和實踐分開,缺少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中心,采取傳統滿堂灌的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這樣單純的理論教學不僅會使整節課堂無趣,同時還會降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導致在課堂上教師講解興趣勃勃,但學生在下面不認真聽講,一時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使學生在藥理學學習過程中普遍認為該學科煩躁無味,只能死記硬背,進行知識掌握,導致學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缺乏靈活應用藥物進行疾病治療和預防不良反應發生的能力,這種情況并不利于藥理學教學,也不利于為新時代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

二、有效提升藥理學教學效果的措施分析

為進一步使高校開展藥理學教學過程中的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在本研究中針對藥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有效措施。

(一)在理論教學中增加新藥知識

雖然目前藥理學教材內容更新速度與臨床實踐應用無法同步,然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緊密聯系臨床實際應用情況,在課堂上需要增加近年來臨床上常用的新藥,進而為學生拓展知識面,因此藥理學教師在日常教學前需要為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時刻關注臨床疾病治療方案,查閱最新雜志,并對一些臨床常見疾病進行實時跟蹤,尤其關注近年來國內外會議的治療指南更新,并進一步拓展自身的藥理學知識,接觸臨床新藥,促進知識內容更新,提升自身業務水平,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彌補藥理學教材本身與臨床藥物應用出現脫節而遠遠滯后于實踐的現象,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及時更新臨床疾病治療的相關藥物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做到與臨床實踐接軌,激發學生在藥理學課堂教學中的學習熱情,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補充教師臨床實踐應用藥物的知識

藥理學教師應當利用業余時間閱讀與教材相關的國內外文獻,不斷吸取藥學領域中最新的理論知識和臨床用藥情況,學校也應當鼓勵臨床優秀教師與學校青年教師參與學術交流,到企業中學習提升,取長補短,拓展教師的知識面,修正臨床應用和基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差異問題,為教學方法調整提供一手資料,不斷提高教師學習水平,更新藥理學理論知識,防止教學過程中出現信息閉塞的問題。

首先,作為藥理學教師來說,應當定期參積極參與臨床實踐,由于目前很多高校藥理學教師缺乏實踐技能,應當組織藥理學教師定期到相關醫院參與實踐鍛煉,讓其體驗實踐用藥與藥理學理論教學之間的差異,不斷豐富教師的實踐技能,讓教師掌握目前臨床用藥情況和一些新藥物的市場前景,增強學生對醫學和藥學相結合的學習興趣,在具體開展過程中,應當在確保日常教學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由學校對每學期開展藥理學教學任務的青年教師進行統籌安排,按照計劃、階段組織教師積極參與臨床實踐,能夠深入與教學相關的科室進行學習,在教師進入臨床實習之后,應當參與醫生開處方,病例探討等一些日常任務,了解最新的用藥情況,認識新藥,藥品名以及臨床淘汰的不常用藥物但仍存在于教材中的內容。從一定程度上彌補教師經驗的缺乏,這對于之后教學改革和質量提升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應當定期邀請醫生為高校藥理學教學組織學術交流和積極參與學校的教學活動,由于目前臨床上病例情況較為復雜,醫生在給患者治療過程中更加注重個體化治療,對于缺乏臨床實踐技能的藥理學教學來說,要想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臨床實踐技能是不可能的,因此高校藥理學教師除了不斷強化教師自身隊伍建設之外,還可以適當邀請一些具備豐富臨床經驗的專家、教授積極參與藥理學課堂教學,可將科室相關藥理學和所承擔的臨床實踐融入課堂教學,有了臨床醫生加入之后,在藥理學講解過程中還可以融入一些臨床理論知識,在藥物知識講解過程中加入一些疾病案例,使學生先了解藥物疾病治療情況,進而能夠為藥物治療講解奠定基礎,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藥理學知識,同時學校也可以定期邀請一些相關教師對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授課與交流,不斷豐富藥理學課堂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為學生帶來更大的幫助。

(三)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的融合

雖然在當前高校開展藥理學教學過程中,要想做到真正與臨床課程同步改革是存在較大難度的,近年來為提升藥理學教學效果,實現社會對藥理學人才需求和培養目標同步,教師應當不斷在臨床實踐中嘗試,以多種方式增加臨床理論知識,具體包括:首先可以在理論教學中增強一些近年來的臨床案例,能夠改變目前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應用出現脫離的問題,目前很多高校開展教學改革,能夠在藥理學課堂教學中融入一些臨床案例進行討論。近年來我校積極開展在藥理學教學中以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授課,比如在神經系統藥理學這一章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帕金森病作為專題案例進行討論,具體方法為首先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10名,由每一名教師進行引導,在討論課開始時將臨床真實帕金森患者病例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針對該病例信息提出一些相關問題進行思考,然后將問題分為幾大類,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資料收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和措施,為所提出的問題找到治療方案,在第2次討論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所帶著自己準備的材料,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分享制定方案并提出問題答案,做到每個人積極參與課堂發表言論,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制定較為恰當的治療方案。通過這種問題導向教學激發學生的拓展性和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習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極大程度上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使藥理學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上實踐更加緊密融合,應當整合藥理學教學模式,相比傳統課程來說系統整合課程主要是以學科為主開展的課程教學,這種新課程是以器官系統為基礎,能夠將臨床課程與基礎課程進行融合相互滲透,進一步使學生更早接觸臨床實踐,也是目前國內外教學改革的主要發展趨勢。目前在5年制臨床醫學試點班中不僅已經開展了這種以器官課程為目標的課程改革,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人類器官進行逐一教學,每一個器官系統教學都是從形態逐漸到系統的功能,從生理學到病理學,逐漸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掌握一些基礎醫學知識,同時還為后續進入臨床實習打下基礎。比如在神經系統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為學生闡述神經系統構成、生理功能以及生理調節等相關內容之后,需要講解與其相關的疾病,比如失眠、焦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等產生原因和發病機理,最后在藥理學任務中需要為學生闡述神經系統相關治療藥物的使用,這種教學模式是符合學生學習邏輯的,也得到了很多高校教師、學生的認可,可有效避免藥理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出現脫節的現象,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之后進入臨床開展藥物治療工作,并進一步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醫學專業人才。

總而言之,將藥理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進行融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要想培養實用型、高層次人才,在基礎藥理學教學中應當融入臨床實踐,將學生在校表現與臨床見習表現進行融合,發揮臨床醫生和教師雙重優勢,探索適合學生學習藥理學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曉蘭,劉憲軍,趙桂宏,等.CBL與PBL結合的教學模式在臨床藥理學帶教中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2):15-16.

[2]梁欣,錢希曦,劉建文.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藥理學教學改革開放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7(43):66-67.

[3]劉春紅,韓文釗,王巍,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2):209-210.

◎編輯 武生智

猜你喜歡
藥理學藥物臨床
學習遷移理論在“藥理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舒肝寧心湯治療心悸的臨床觀察
布魯納理論在高職院校藥學專業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眸慢性潰瘍59例臨床觀察
氬氦刀冷凍治療肺癌80例的臨床觀察
藥理學教學中“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初探
藥理學“慕課”教學的幾點體會
臨床一得
警惕藥物的致癌性
同時并用幾種藥物需注意:藥物之間有相互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