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及教學實踐研究

2019-02-10 10:54董曉幸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9年12期
關鍵詞:小屋散文教學內容

董曉幸

[摘? ? ? ? ? ?要]? 散文有著極其重要的教學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語言鑒賞能力,發展語文素養,提高審美情趣,以《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試大綱》所選現當代散文篇目為例,研究中職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實踐。

[關? ? 鍵? ?詞]? 中職語文;散文閱讀教學;教學內容;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066-02

散文是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主導文類,具有取材廣泛、寫法靈活、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哲理豐富等特點,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鑒賞及運用能力,提升語文素養,豐富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等的重要載體。

然而,當前中職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卻不容樂觀。一是學生語言鑒賞能力欠缺,閱歷經驗不足,情感感悟力偏弱,導致對散文閱讀教學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二是教師對散文文本教學內容的把握能力不足,無法建立學生與文本的鏈接,致使課堂平淡乏味,難以達成教學目標。

因此,本文將以《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試大綱》所選現當代散文篇目為例,研究中職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實踐。

一、散文的教學價值

王榮生教授認為“教學價值是指作品被選入教材之后,作為學生學習的載體所發揮出來的價值,即‘如何傳播信息的價值,又叫‘言語智慧?!备鶕⑽淖陨淼奶攸c以及中職語文教學大綱對散文教學內容的要求,結合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散文的教學價值在于:語言形式多樣,寫人傳神寫照,繪景有聲有色,是一個豐富的語言文字知識寶庫,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內容短小精悍,寫法靈活,情真意摯,是文質兼美的典范文類,有利于培養學生語文閱讀和寫作素養;主題包容萬物,表現個性,抒發真情,富含哲理,是一面展現情感道德和人格品質的明鏡,有利于學生情感價值觀和審美情趣的建構。

二、散文的教學內容

散文教什么?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易形成一種教學模式,即這篇文章描寫了怎樣的人、事、物、景,抒發了怎樣的情感,這種教學套路可以適用于大部分的散文閱讀教學,寫月亮傳遞思鄉之情,寫母親抒發眷戀之感,寫景物表達喜愛之心,但如此套路難免使教學陷入僵化的尷尬之地。散文閱讀教學“不應該抽象籠統地談‘披文入情,而應該研究:這一篇獨特的‘文,具有這樣獨特的體式,將會傳達怎樣獨特的內容?”由此,探討從以下幾方面確定教學內容。

(一)建立鏈接,觀照“這一篇”

觀照“這一篇”是散文閱讀教學的起點,散文是個人的表達,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通過個性化的語句章法、言語表達來體現,傳達獨特的生命體驗,讀者透過文字感受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從而經由“這一篇”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因而,散文閱讀教學要立足“這一篇”,建立學生與“這一篇”的鏈接。

《荷塘月色》和《月是故鄉明》都是寫月,但表達各異?!逗商猎律访枥L了月色的溫柔細膩之感,在光影斑駁間,月色撩動情思,創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是故鄉明》那枚葦蕩之上清光四溢的小月亮,鮮活地掛在季羨林對故鄉、童年的記憶里。這兩個月亮都不是尋常的月,而是獨屬于作者的月。

學生要進入“這一篇”的文本,理解、感受作者的個性化表達以及由此傳遞的情感認知。

(二)品味語言,感悟情思

散文的語言自由隨意、風格多樣,既有平淡質樸、不加雕飾的率真,也有清新自然、詩情畫意的柔美,還有含蓄委婉、欲語還休的細膩,更有華麗飄逸、變幻莫測的想象,因此,散文的語言非常值得學生細細揣摩與學習,通過品味散文精準的語言表達,發掘字里行間所蘊含的作者豐富、雋永、獨特的人生感受。

《我的母親》中寫道“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作者在描寫時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華麗辭藻,而以最節省的筆墨,勾勒出最辛苦的母親;另一處又寫道“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地走去”,“掙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動作是對母親不舍嫁女的細膩刻畫。平靜的文字背后,是深沉的情感,是老舍對母親深深的敬佩和心疼。

以語言為橋,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讀出作者的切身感受和生命體驗。

(三)對話作者,體驗情感

散文閱讀是與作者、作品的對話,在教學中要開啟學生的心扉,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與作者感情相通,引導學生入情—移情—悟情—共情,獲得美的感受和體驗,促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轉化和升華。

《做個唐朝少年郎》一文,為什么是“唐朝”“少年”,是借唐朝這個雄渾開闊的時代,展現作者所仰慕的唐朝男兒奔放昂揚的人生愿望,由文及己,讀出當代青年對時代、對人生的理想追求。

通過對話,實現情感共鳴,借由感受、認識、體味作者所傳達的充滿情感浸潤的思想,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

三、散文的教學實踐

散文怎么教?在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組織編排教學內容,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效果?;谏衔膶ι⑽拈喿x教學內容的探討,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實踐。

(一)貼近文本,學習語言

文本語言是語文課堂的落腳點,品味語言,構建語文味的課堂是散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在具體文本語境中,品讀文字的妙用,從而發現語言之美、語文之美。例如分析《我的空中樓閣》動靜結合的景物描寫手法。

①小屋的出現,點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風景的內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

②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了,是早晨來到了山中。當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

——《我的空中樓閣》

引文①把山比作水面、天空,把小屋比作風帆、飛雁,本體的山和小屋不動,山的喻體水面、天空也不動,但小屋的喻體風帆、飛雁動了,這是選用動態的形象作為喻體來描繪本體,使靜態的事物動態化。把“山”喻為“一望無際的水面”“遼闊無邊的天空”,增強了山的形象,但還未引起動感,而將“小屋”喻為“飄過”的“一片風帆”“掠過”的“一只飛雁”,畫面就動起來了,寫出了小屋的神韻:靈動、生氣、小巧、別致。兩個比喻疊加,效果累積,感受更強烈。

引文②把山比作花蕊,山怎么會是花蕊呢,這想象也太奇特了,因為光線破曉時,太陽慢慢爬升,陽光照耀群山的面積越來越大,就像花蕊慢慢綻放入暮時,光線漸漸變弱,就像花蕊微微收攏,群山這靜態之物在破曉或入暮之時,因光線的變化給人的動感,帶來驚人的藝術之美。

(二)創設情境,入文入情

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平臺互動、微課自學、游戲激趣、動畫創境等形式,引導學生透過文字,體驗情境之美,因境入情,提升學生情感體驗能力。例如,《月是故鄉明》的課堂實踐中,通過地圖尋月游戲,梳理作者在文中的足跡,再展示課前學生找到的有關描寫月的詞語,根據選詞結果與足跡做匹配游戲,通過游戲互動,學生能直觀清晰地感受故鄉月和他鄉月在作者心中的模樣。

此外,在學生誦讀環節的配樂動畫里加入學生課前拍攝的故鄉月亮的照片,從作者的故鄉月回到學生的故鄉月,實現情感遷移,學生誦讀的不僅是作者筆下葦坑上的小月亮,也是自己忘不掉的故鄉的一輪明月,從而引起情感共鳴。

(三)合作討論,體驗共情

散文閱讀教學是語言文字的鑒賞,是作者個人情感傾向的體味,也是學生與作品之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碰撞、交融、共鳴。例如,課堂討論《我的空中樓閣》中的小屋究竟是實有還是虛構?有的學生認為是實有的,小屋建于山上,點綴了山;滿山綠樹又遮掩了小屋,使小屋別具情致,分明就是日常所見之景,但有的學生讀到“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和“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時,疑問真有這樣的小屋嗎?

小屋是山之屋、花之屋、樹之屋,更是作者的夢之屋,借小屋表達對自然、安靜生活的向往,更是對獨立、自由人格的贊嘆,因此,作者描寫了自己夢想中的小屋,它不一定完全真實,在虛虛實實的景物描寫中,打上了作者的情感印記,把自然景觀和人生理想有機融合在一起,也帶領我們徜徉在作者如真似幻的理想之屋中。

散文閱讀教學充分發揮了語文課堂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情感體驗、價值熏陶的作用,用語言之美去感染學生,用文本之情來浸潤心靈。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語文教學內容重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王榮生.散文教學內容確定的基本路徑[J].中學語文教學,2011(1):10.

◎編輯 司 楠

猜你喜歡
小屋散文教學內容
新冠疫情期間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實踐
我與風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精品獎(30名)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評論獎(10名)
波比建小屋
生與死的尊嚴(散文)
山中小屋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