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哲學的思維看待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

2019-02-11 06:03覃瑾揚
神州·下旬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道德教育傳統

覃瑾揚

摘要:所謂道德教育俗稱“德育?!痹诠糯臅r候將這種教育稱作“教化?!蓖ㄋ椎闹v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說起傳統的道德教育人們往往就會想到一些冗雜的禮儀形式,但是其實禮儀知識其中的一部分。傳統的道德教育還包含著很多方面的內容。因此本文就將用辯證的哲學思維來看待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并且從中找出現在可以借鑒的東西,對現代德育的具有啟示的意義。

關鍵詞:傳統;道德教育;哲學辯證思維

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是在不斷地實踐中積累發展起來的,中國人在不斷地道德教育實踐和對道德教育中的規律總結出來的。從古代來說,是一套比較完整的并且是相當具有我國傳統色彩的道德教育理論體系。這一套教育理論體系在世界道德教育范圍來說,都是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借鑒意義的。并且現代的很多有關于道德教育的理論都是以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理論體系為依據的。在現代來說,還是具有非常鮮活的生命力的,對于建設現代道德教育理論體系也具有很大的啟示意義。研究和分析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是我們現代各大高校創新和改進道德教育方法的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徑。

一、“德教為先”的重要教育理念對現代的教育啟示

所謂的“德教為先”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第一,在社會政治教育中,在道德教育與政府法令中要優先選擇德教。第二,在學校的教育當中,在文化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中,要優先進行道德教育。在古文《禮記.學記》中就曾經說過“建國軍民,教學為先”,“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著也?!笨梢钥闯鑫覈糯鷮τ诘赖陆逃嵌嗝吹闹匾?。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曾經說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贝蟾诺囊馑季褪钦f,君王在治理朝政的時候,如果有百姓犯法的話,你用刑罰來懲罰它,可以讓百姓不再犯錯,但是不能讓他真正的慚愧,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兒。如果用道德和禮節來約束他的話,就可以讓他產生羞恥之心,從而意識到自己真正的錯誤在哪兒,就能保證以后不再犯錯。在古代有很多的思想都主張將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將知識教育放在第二位,這也為現代高校德育建設起到非常大的借鑒意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對于經濟利益的追求也變得越來越重視。在大學里面很多的同學都將找到好工作作為奮斗的目標,因此很多的高校已經變成了一座專門培訓工作人員的工廠,從而就會忽視到學生的道德教育,因此在德育工作方面就會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在很多的高校里,對于專業知識的重視程度已經達到了非常偏激的程度,在對于專業課程上的工作投入,要遠遠超過在德育上的投入。無論是從經濟、人力、物力、基礎設施等方面來說,都是如此。因此就會讓一部分同學造成高學歷低素質的情況。從學校的教師方面來說,有很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道德教育是學校領導和輔導員的事情,自己不必顧及到。教師自身對于學生的德育教學就存在一些認知上的偏差,缺乏對學生德育教學的自覺性和責任感。這就從根本上導致了很多的學校在道德教育上的工作都是一種應付式的行為。不能將道德教育長期的進行下去,對于道德教育工作的落實不到位。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就起到非常大的借鑒作用。在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黨的方針政策“德、智、體全面發展?!备咝5慕逃袘搶⒌赖陆逃旁谑孜?,將知識文化教育放在第二位。要一直堅持正確的引導方向,要將“立德”工作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一定要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高道德品質的人才。

二、“修身為本”的思想修養,對現代學生的啟示

中國的傳統教育是將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的,通過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來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目的。古代傳統教育將德教看作是要讓人們心中有道德自覺,同時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不斷地完善個人的品格,就是讓德教得到體現,從而才能讓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中國古代的各個學派都十分的重視德教,特別是儒家學派對于自身修養的提高提出了非常豐富的內涵解釋?!靶奚頌楸尽本褪侨寮覍τ谔岣咦陨硇摒B的目的的闡釋?!靶藜阂园踩恕薄靶藜阂园舶傩铡本褪钦f將自己的修養提高之后,才能讓家人安定快樂,才能使百姓的生活過得更加的美好。

在現在的高校教育中,對于道德教育的理解以及做法都太片面了,沒有完全的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知道德教育才是使人找到自己人生意義的方式。片面的道德教育就會使得最終的道德教育出現過于理論化的現象,而忽視了實踐的意義。導致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更好的得到培養,與社會所需要的高品質的人才的要求不相符。道德教育是一個非常復雜并且系統的過程,它需要通過外部的環境的影響從而慢慢地改變自己的內心。要做到這樣就需要老師或者學校領導不斷地加強學生的自身修養,教育者本身要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占到主體的地位,要相信學生是可以成為一個具有高品格、高素質的人。

三、“知行合一”的思想對行為習慣養成的意義

在知行觀上,中國的思想家們一直都是強調知行合一。知和行不論是在學習當中還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都要做到知行合一,兩者不能缺少了其中一個,之不可不行,行也不可不知。王夫之就曾說過:“知行相資以為用。惟其各有致功,故相資以互用;則與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同者不相為用,資于異者和同而起功,此定理也?!迸卸ㄒ粋€人的好壞不僅僅要“聽其言”更應該要“觀其行”。同樣的判定一個人的道德標準的高低不僅僅要看他具有多少的道德理論知識,更要看他是否能夠根據道德的理論準則去付諸于實踐,做到“言必行,行必信”,才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在現代的很多學校都存在著對道德教育的概念模糊不清的情況,很多的學校都將文化教育的方式應用到道德教育中來。因此在現代的道德教育中,首先應該看重“知”。知道什么是道德教育,知道如何進行道德教育。要界定清楚,不能將道德教育過分的理論化,從而忽視了“行”。在道德教育中要加大實踐的力度,不能忽視同學之間相處時的道德教育,實踐才能讓道德教育深入到學生內心。

參考文獻:

[1]理查德·哈什,約翰·米勒,格林·菲爾丁合著,等.道德教育模式[M].學術期刊出版社,1989.

[2]于偉.發達國家高校道德教育方式特點及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1997 (1):39-44.

[3]丁錦宏.道德敘事:當代學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種走向[J].中國教育學刊,2003 (11):1-4.

[4]萬美容.論主體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1 (19):16-18.

猜你喜歡
道德教育傳統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傳統的玉雕與玉雕的傳統
淺談初中德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以“道德教育”為主線的學校德育研究
在傳統與創新中尋求制衡點
淺談新時期初中學生道德教育的實現途徑
德性培養:道德教育的應然選擇
少年力斗傳統
龐學光:深化學校道德教育改革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