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治法治療黃疸概述

2019-02-12 16:29陳新瑜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9年2期
關鍵詞:外治法藥浴黃疸

羅 思,陳新瑜

(1.湖南中醫藥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湖南 長沙 410007;2.重慶市中醫院肝病科,重慶 400021)

黃疸古稱“黃癉”,表現為目黃、身黃、小便黃等。仲景將黃疸分為谷癉、女勞癉、酒癉、黑癉,隨著中醫論治體系的不斷補充,黃疸又被分為陰黃、陽黃?,F代醫學根據其不同起病原因及部位將其分為膽汁淤積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溶血性黃疸?,F就黃疸的病因病機及外治法綜述如下。

1 病因病機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及“脾色必黃,瘀熱以行”,指出黃疸病位在脾,病機為瘀、熱[1]?,F代認為的黃疸與肝臟及膽腑的膽汁失于疏瀉,膽汁外溢肌膚有關[2]。不過,張仲景對黃疸的論述著重于脾,但仍有兼顧肝、膽、腎等臟腑,脾為后天之本,與胃共同腐熟水谷,化生精微,上乘于各臟腑,血氣所化肝之精氣可疏泄肝絡、膽道之膽汁;而黃疸與腎臟的關系《靈樞》中提到“腎所生病者,黃疸腸澼”,故脾胃、肝膽、腎等臟腑病變皆有引起黃疸的可能。但黃疸的發病不僅局限于臟腑失調,也與外感寒濕、濕熱之邪或飲食所傷等外界因素有關,其發病往往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F多認為主要是濕、熱、寒、瘀等,且以濕邪為主,濕邪所致黃疸多為外邪不能泄越,寒邪所致黃疸多與臟腑陽氣虛衰有關,而“瘀熱以行”可見黃疸發在血分,血分之瘀熱互結,則脾失健運,發為黃疸。

2 外治法

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總結有針、灸、烙、溫、熨、坐藥、洗浴、浸足、藥摩、潤導、灌耳等外治法。而黃疸的外治法,《素問·玉機真臟論》中就提出“病名約脾風,發癉……可按可藥可浴”。其中提到的3種治法有2種外治法,按(按摩)和?。ㄋ幵。?]。由古到今,有關黃疸的外治法記載有吹鼻、撲粉、膏藥、潤導、敷藥、熏洗、臍療、擦藥、針刺、灸、洗浴、按摩、烙、放血、取黃等,針灸療法成為獨立學科后從外治法中抽離,而其余外治法也有部分因為其禁忌癥較多且其危險性較高,未能在治療中繼續運用,如取黃法、吹鼻法、烙黃法及放血療法等。

2.1 潤 導

潤導法即現在所稱的灌腸法,《傷寒論》中“食蜜,上一味……以內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以及“大豬膽汁……以灌谷道內,如一時頃,當大便,出宿食惡物,甚效”即是關于灌腸法的描述,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改良,現在灌腸法主要是將藥液通過肛門直腸灌入結腸內使其保留一段時間,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增加腸黏膜對藥液的吸收以提高療效,同時又避免了服藥后嘔吐[4-5]。何娟峰[6]用開塞露混合生理鹽水清潔灌腸治療40例早產兒,對照組40例僅給予常規護理及喂養并口服苯巴比妥治療。兩組達到藍光治療指征均給予間斷藍光照射治療。結果清潔灌腸后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12.5%)明顯低于對照組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40.0%),同時治療組所需光療時間較對照組亦有明顯縮短。汪四八等[7]用瀉熱通腑湯(生大黃20g、枳實15g、厚樸15g、赤芍30g、茵陳30g、梔子10g,水煎,100mL,37℃)保留灌腸治療32例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對照組32例僅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保肝、復方甘草酸苷抗炎等常規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肝轉移酶(ALT、AST)、凝血酶原時間、膽紅素、內毒素、白蛋白等指標變化及黃疸、乏力、納差等癥狀消退時間。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87.38%)優于對照組(62.50%)。

2.2 藥 浴

藥浴是將一定量的藥液加入洗浴水中沐浴,使藥液有效成分通過皮膚黏膜或經絡吸收進入血液發揮其退黃作用,同時由于溫度刺激,使腸道蠕動加快亦可減少膽紅素從腸肝循環中吸收,發揮其退黃作用。劉小琴等[8]將90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5例,治療組給予中藥(茵陳30g、梔子20g、大黃10g、丹參20g、柴胡15g、甘草6g,水煎至5000mL,冷卻至45℃)藥浴配合穴位按摩(中脘、肝俞、天樞、脾俞、內關、膽俞、足三里,每個穴位輕柔按摩100次),對照組給予425~475nm藍光照射治療(8h),輔以口服酶誘導劑苯巴比妥6mg/(kg·d),分3次服用治療,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后第6 天檢測兩組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同時每日定時檢測兩組面頰、軀干、四肢經皮膽紅素水平,同時出院后隨訪3周,觀察黃疸復發率。結果兩組膽紅素均明顯降低,治療組復發5例、對照組18例。說明中藥浴配合穴位按摩干預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可靠,且可降低復發率。劉麗平[9]將60例新生兒用退黃熏洗方(茵陳、梔子、大黃、薄荷、山楂、川芎)藥浴以預防新生兒黃疸,對照組給予茵梔黃顆粒。結果治療組較對照組黃疸出現時間推遲、黃疸指數降低,提示退黃熏洗方藥浴預防新生兒黃疸療效較好。

2.3 藥物貼敷

藥物貼敷是將藥物搗碎或研成細末,加用一定量的溶劑(水、酒精、清涼油等)調成糊狀,將其敷于患處或對應穴位使其通過穴位或皮膚吸收發揮治療作用的方法。藥物貼敷治療黃疸最早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3]。信夢雪等[10]將136例體質量2.5~4.0kg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6例給予常規藍光治療(第1天連續照射24h,之后每日間歇照射8h),實驗組70例除用藍光治療外,加用胎毒清貼于神闕穴,觀察皮膚黃疸消退情況和治療后第1、5天外周靜脈血膽紅素水平。結果總有效率實驗組(97.35%)明顯高于對照組(81.40%),且治療后第1、5天膽紅素水平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神闕穴穴位貼敷有助于新生兒黃疸的消退。

2.4 臍(火)療

臍(火)療是將藥物直接敷貼或熱敷于患者臍部以激發經絡之氣、疏通氣血、調理臟腑來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外治法。關于臍療法治黃疸最早記載于《本草綱目》,明清時期許多醫書都有關于臍療法治療黃疸的記載,如《外科證治全生》、《外治壽世方》和《驗方新編》等[3]。劉曉娟[11]將72例辨證為寒凝陽衰證的乙肝肝硬化所致陰黃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6例,兩組均用苦黃注射液退黃、肝細胞生長素促進肝細胞再生、甘利欣抗炎及茵陳術附湯加減治療,治療組加用臍火療,兩組均治療15天,1個月后檢測肝轉氨酶、膽紅素及凝血功能等指標檢測。結果治療組各觀察指標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臍火療治療乙肝肝硬化所致陰黃療效較好。費景蘭[12]用臍火療法治療黃疸23例,將黃芪、茵陳、黨參、附子、白術等加工成藥餅貼神闕穴處,固定后于上端點燃,待其自行燃盡。對照組22例給予保肝降酶退黃等基礎治療。治療14天后觀察肝功能指標改善情況。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1.30%)高于照組(63.64%),提示臍火療法聯西醫常規治療黃疸療效較好。

2.5 按摩(撫觸)

按摩即現代所稱撫觸,是指通過輕撫新生兒皮膚,刺激迷走神經興奮,加強胃泌素及胃酸的分泌,從而增加攝食,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從而減少膽紅素的吸收,達到治療黃疸的目的[13-14]。萬正敏[15]通過撫觸(在26℃室溫下,從前額、下頜、頭部開始,再胸部、腹部,最后四肢、脊柱兩側、脊柱等順序逐漸進行)治療70例新生兒,每日撫觸15min,連續7天。對照組70例給予新生兒常規護理。觀察兩組新生兒每日經皮所測的膽紅素動態變化,連續觀察7天,比較兩組療效的差別。結果治療組經皮測量膽紅素指數低于對照組(P<0.05),且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率亦低于對照組,提示撫觸治療對降低新生兒黃疸指數及新生兒膽紅素均有療效。

3 小 結

中醫內治黃疸有其獨特的優勢,但診療指南知曉率、應用率較低。中醫外治法雖早已有載,但缺乏更多的臨床觀察數據及實驗研究,其藥物作用機制不甚清楚。因此,需在更多的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的基礎上,以傳統的中藥外治法借鑒現代科技成果,提高藥物吸收效率,減少不良反應,從而提高療效。

猜你喜歡
外治法藥浴黃疸
中醫外治法在ICU內的應用研究進展
新生兒黃疸治療箱常見故障處置及預防性維護實踐
魯曉嵐:黃疸
中醫外治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進展
碳氧血紅蛋白在新生兒ABO溶血性黃疸中的臨床意義
胰腺癌所致疼痛的中醫外治法
新生兒出現母乳性黃疸可以繼續喂母乳嗎?
苦夏藥浴正當時
藏醫藥浴法治療關節炎88例
藏醫藥浴對產后風的治療及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