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之·教之·勞之

2019-02-18 15:29黨允彤
中國圖書評論 2019年1期
關鍵詞:舞蹈藝術教育

黨允彤

《我的舞蹈藝術生涯》是“一代舞蹈宗師”吳曉邦先生的著作,初名為《我的藝術生活———舞蹈生涯五十年》,由香港草原出版社1981年10月出版,再版名為《我的舞蹈藝術生涯》,由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三版收錄于《吳曉邦舞蹈文集》,由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在紀念中國舞蹈高等教育60周年之日,我們重溫經典,通過對吳曉邦先生一生舞蹈教育實踐的述評,觸摸并緬懷新中國舞蹈教育的點滴路程。

吳曉邦(1906—1995),生于清光緒32年,原名吳錦榮,學名吳祖培,字啟明,為表達對波蘭愛國主義音樂家肖邦的紀念與崇敬,于1931年改名為曉邦,并以此名為從事舞蹈藝術事業的名字。吳曉邦是新中國舞蹈藝術及教育事業的奠基人,“是一個開拓型的舞蹈家、教育家,一個十分重視舞蹈理論研究的執著的學者,又是中國當代舞蹈事業的奠基者、領導者之一?!盵1]從早年接受傳統文化教育與革命教育,青年東渡日本求學,回國后在時代脈搏上創作、舞蹈、教學,辛勤地播撒舞蹈藝術的種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領導與建設新中國舞蹈藝術事業,為中國現當代舞蹈事業的開拓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按照吳曉邦舞蹈教育實踐與教學思想的發展歷程,筆者將其分為四個階段,即萌芽期、探索期、成熟期、深化期。

一、萌芽期———“曉邦舞蹈學?!?/p>

1932年至1937年,是吳曉邦舞蹈教育的萌芽期,標志性事件為在上海開辦了“曉邦舞蹈學?!??!斑@是上海第一個舞蹈學校,所以引起了當時藝術界的注意,舒秀文是第一個學生”,[3]后又在新亞學藝傳習所當舞蹈教員,1935年在上海樂劇訓練所教授舞蹈,并于1936年創辦了“曉邦舞蹈研究所”。吳曉邦“盡力去回憶及吸收江口隆哉、宮操子現代舞蹈課程。講習會的講義成為我反復復習的資料……讓學生通過動作去體會現代舞上自然法則運動的規律和人體習性的動、本能的動、附隨動和擺動的關系”。[3]27在這個時期,吳曉邦舞蹈課堂中所教授的課程從最初的芭蕾逐漸過渡到在日本現代舞講習會上的內容,并得到了發展,先生“在上海新村的這三個月,開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訓練方法”,[3]28即理論與實踐并行,啟發與講授結合,注重引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力。

二、探索期———“教學相長的教學方法”

1938年11月吳曉邦開始在上海中法戲劇??茖W校做舞蹈教員。1939年發表了第一篇舞蹈理論研究文章《舞蹈與其他姐妹藝術的關系》。1940年6月受邀為桂林新安旅行團的孩子們教舞和排練節目,1940年10月在長沙抗敵劇團、廣東省立戰時藝術館教授舞蹈,1947年3月在民主聯政宣傳隊舞蹈隊教學,1949年8月在第四野戰軍政治部部隊藝術學校舞蹈班授課。11年間,走遍大江南北,歷經18處教學場所。其中1942年夏到1943年秋在廣東省立藝術??茖W校,對于吳曉邦的教育生涯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期,穩定而良好的環境提供給先生從事創作與教學更為廣闊的空間。

這個時期,吳曉邦每天都和學生在一起習舞,把“現代舞的課程更加系統起來,在動作和姿態上使學與用更好地結合;研究和部分地吸收了民間‘巫中迎鬼驅神的一套表演技法,成為教學上教授呼吸和表演的基礎。并開始對中國武術進行研究和學習,充實教學方法,把現代舞的一套體系進行科學化和中國化”。[3]56在漢口的舞蹈短期訓練班為期八周,吳曉邦又“對過去各個時期教課的講義進行收集和整理,成為1950年《新舞蹈藝術概論》的初稿”。[3]93

在舞蹈教學中,吳曉邦十分注重教學方法,“教學相長”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法。先生認為教和學是互長的,教師每天教的過程也是學的過程,在教學中學習,從教學對象中吸取經驗提高自身。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應該完成學生的技能訓練和模仿需求,還要因材施教,通過模仿啟發并開拓學生的智力,引導學生從模仿進入創造階段,這才是發展舞蹈教學的關鍵。而作為學生,要在學習中發揮自主性與獨立性,大膽地提問并獨立思考?!敖虒W相長”的理念實質是鼓勵每個人作為個體的能動性與創造力,強調老師和學生的雙向進步,保障舞蹈教育的高質量及可持續性。而具體課堂中究竟是采用啟發式還是注入式,吳曉邦亦非一言概之,而是認為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可以用啟發式教育,有的就適合用注入式教育”。[4]當然,“在藝術的教育形式中,應以啟發為主,這是舞蹈教員畢生需要研究的問題?!盵4]183

11年是一個漫長的教學探尋與摸索過程,吳曉邦舞蹈教學的內容與目標在實踐中逐步系統化與中國化,教學方法上講究科學性與合理性,舞蹈教材也在逐一補充與完善。在時局不穩的歲月里,這是艱難而困苦的,然而正是這些奠定了吳曉邦舞蹈教學體系邁入了成熟期。

三、成熟期———“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1950年1月到8月,吳曉邦在上海為新安旅行團的團員們講課和排練,1950年8月在中央戲劇學院開設了舞蹈干部運動訓練班,“舞運班”課程為期一年,學生來源主要是調干,后又在北京和天津招收了二十余名高中畢業生。班里的專業課與文化課按比例分配,“術課占五分之三,學課中舞蹈理論和政治課各占五分之一”,[4]94在專業課的設置中安排大家一并學習芭蕾、戲曲基本訓練、民族民間舞、現代舞訓練中的人體科學法則技術以及創作實習課,這樣的課程設置,“是希望同學們在一年內,對芭蕾舞、現代舞、戲曲舞蹈這三者都能知道一些”,[4]94盡量達到全方面的舞蹈專業素質。

1950年吳曉邦以多年積累的藝術實踐與教學活動經驗,出版了中國舞蹈理論的第一部專著:《新舞蹈藝術概論》。書中涉及舞蹈基礎理論、舞蹈美學、舞蹈教學、創作與表演、中國古代舞蹈史等各方面,特別是關于舞蹈藝術的本質特征,吳曉邦在書中言:“舞蹈是人體造型上‘動的藝術,是借著人體‘動的形象,通過自然或社會生活的‘動的規律,去分析各種自然或社會的‘動的現象,而表現出各種‘形態化了的運動”。[5]蘇珊·朗格曾在《藝術問題》中提出舞蹈是一種“虛幻的力”所造成的“動態形象”“動的形象”,“當我們仔細考察,吳曉邦先生類似的觀點,從著作出版時間來看,要比蘇珊·朗格夫人足足早了5年。這一事實至少告訴我們,由吳曉邦先生開創的舞蹈基礎理論研究,起點是不低的?!盵6]

1953年10月文化部開始籌建北京舞蹈學校,成立了籌備委員會,吳曉邦是籌備委員會主任,也是教員訓練班班主任。后因與蘇聯專家教學理念的不同,先生未出任校長一職。1956年12月吳曉邦創建了天馬舞蹈藝術工作室,這是一個“帶有科學研究性的試驗室”,[4]172初期招收了5名學員,后來在北京又招收了7名新生,舞蹈的基本訓練每天要進行兩個半小時,理論課是結合基訓課邊學邊講解。對學員的培訓采用的是多年積累的一套教學體系,即自然法則運動和發展學生創造性的教學方法,“這是一套培養學生在心理和生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舞蹈教學法?!盵3]129同時為了讓“古曲新舞”這種創作方法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與內涵,先生除去教授專業課、排練課、理論課以外,又請藝術界的專家們教授學生詩詞、國畫與古曲欣賞。

注重培養全面發展的舞者,這是吳曉邦舞蹈教學思想的核心主張,即主張舞蹈教育的系統化,舞者的教育需要全面發展,集演員、編導與教員三位一體,保障藝術教育的完整,學科發展的多樣及舞蹈人才的高素質。先生認為過去那種領導出題、編導出主張、演員有技術、教員只管訓練的做法,雖然像流水作業一樣能夠快出人才,但是不符合藝術人才發展需要的客觀規律。在國外,舞蹈家身披藝術指導之名,實則兼演員、編導、教員三職,三方面經驗同時積累,最后用理論思想的線串起來,因此才在舞蹈工作中逐步形成了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這是20世紀80年代吳曉邦“在舞蹈教育學會上的講話”,先生培養舞者“三位一體”的教學觀念在今天看來無疑是具有前瞻性的。

這個時期吳曉邦的舞蹈教學體系趨于成熟,對于培養學生有著明確的目標與觀念,完成了從實踐中來,升華至理論,又重新走向實踐的歷程。

四、深化期———“身心一元的教學內容”

1960年年底天馬停辦了。吳曉邦與心愛的舞蹈事業隔離了18年。期間先生“以畫代舞”拜各家學習國畫藝術,“以武代舞”學習拳法與劍術?!霸跊]有條件搞自己熱愛的舞蹈藝術時,只能將自己的一腔熱情投入另一個藝術領域中,但他始終念念不忘的還是舞蹈這門一生追求的事業?!盵7]

1979年第四次全國文代會,吳曉邦又重新開始舞蹈藝術生涯,被推選為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在這次會議的聯歡會上,他最后一次表演了《義勇軍進行曲》。此后先生任職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研究生部導師,致力于中國舞蹈理論研究,先后出版了多部舞蹈理論著作,培育了兩屆三期七名從事舞蹈理論事業的碩士研究生。1980年開始吳曉邦向全國大中城市的舞蹈工作者們,做系統的舞蹈理論與技術講學。先生一直反對對外國舞蹈訓練模式的死搬硬套,在汲取西方現代舞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創建了自己的一套舞蹈教學體系,即以自然法則訓練體系為核心,借鑒中國傳統身體文化,力主訓練、創作、研究三結合,身心并舉,技術與理論并施,創作與教學同步,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雖然一開始這樣的體系并不能被接受,但今天咀嚼,方體會其科學縝密。

結語

吳曉邦提倡培養全面發展的舞蹈人才,注重舞蹈學生身體與心理、技能與智能、專業與理論、文化與技術的平衡,反對把舞蹈人才培養成單一的技術人才,強調在舞蹈教學中文化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舞蹈教育終歸是一種美的教育,樹立正確的藝術觀是舞蹈教育中首要解決的大事,要重視學生藝術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倡導啟發式教學和因材施教等。在60余年的舞蹈教學實踐中,吳曉邦既承襲了中華傳統文化與文明,又汲取了西方現代舞蹈的思想精華,既普遍展開各類舞蹈教學活動,又時時不忘鉆研、精進舞蹈理論,最終建立了自己的教學體系與教育觀念,在今天看來,先生的舞蹈教育理念與教學思想依舊富有時代性、前瞻性與建設性。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吳曉邦先生舞蹈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與研究”階段性成果,批準號為15YJC760018。)

注釋

[1]周巍峙.吳曉邦舞蹈文集·序[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1.

[2]資華筠.緬懷宗師風范·求索舞蹈學科學位教育之真諦[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4).

[3]吳曉邦.我的舞蹈藝術生涯[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14.

[4]吳曉邦.吳曉邦談藝錄[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131.

[5]吳曉邦.新舞蹈藝術概論[M].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1950:4.

[6]呂藝生.吳曉邦舞蹈學研究的時代意義[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4).

[7]吳安娘.回憶我的父親———吳曉邦[J].金太倉,2006(4).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責任編輯程成)

猜你喜歡
舞蹈藝術教育
舞蹈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紙的藝術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雪地上的舞蹈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