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這樣教《蘭亭集序》

2019-02-19 12:03馮渝
新課程·中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蘭亭集序蘭亭王羲之

馮渝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涵泳精練優美、質樸清新的語言。

2.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文中表現的情感,感受文章思想的厚度,思考生命的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由樂轉悲,在感情的起伏變化中對生死問題的思考,對生命意義的追問。

三、教學方法

指導學生誦讀課文(范讀、齊讀、個人讀、分組讀等),指導學生研讀文本,教師適當點撥,讓學生主動感悟、深入探究文章景之美、情之切、理之深。

四、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文

上一單元我們學習了曹操的《短歌行》,詩中吐露了他的求賢若渴,道盡了他的雄心壯志,也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慨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傷懷。本是懷揣大志,奈何年華易逝;本是求賢若渴,奈何生命短暫,魏晉時期像曹操這樣的文人不乏存在,他們的詩文體現出這個時代人的覺醒,人對自身價值的追求。100多年后的三月初三,陽光明媚,紹興蘭亭,一群高雅人士、社會精英,他們衣袂飄飄,神情渺渺,流觴飲酒,臨流賦詩,事后,將全部詩集結集成冊,由會稽內史王羲之寫成書序?!短m亭集序》是書法藝術的巔峰,文學藝術的瑰寶。讓我們走進千古流芳的蘭亭,共同品味魏晉名士的瀟灑風度和詩意人生。

(二)老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體會節奏、語氣和韻律

學生朗讀課文,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討論解決字詞理解、文意疏通等方面的問題。

(三)文體把握

集,詩集。序,是一種文體。本文為詩集作序,介紹了創作集子里這些詩的緣由嗎?介紹作詩當時的情形嗎?說明了成書經過嗎?指出了成書的意義嗎?編者把本文編入教材第三單元,第三單元文章屬于哪類散文呢?我們學過山水游記散文嗎?從表達方式看,這篇文章與《小石潭記》最大的區別在哪里呢?(《小石潭記》主要運用記敘描寫手法;本文一二段記敘描寫,三四段較大篇幅的議論抒情;最大不同是本文由事及理,從一次集會上升到對生死的思考。)

(四)課文探究

1.同學們,《蘭亭集序》作為書法藝術和文學藝術的雙璧為世人公認,可是你知道嗎,1965年,郭沫若在《光明日報》撰文,提出質疑,他認為《蘭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書跡,文章部分內容是后人委托,從而引起了長達數年的大爭論。你們怎么看?郭沫若提出質疑的一個理由,就是這篇文章前后反差太大。請一位同學朗讀全文,同學們找出郭沫若所說的前后大反差出現在哪一段,找出文中感情變化的句子并用一個字概括。

(郭沫若所說的反差應該是1、2與3、4段之間,第一、二段,“信可樂也”,第三段“豈不痛哉”,第四段“悲夫”,本文情感脈絡非常清晰,以“樂”起筆,由“樂”生“痛”,再以“悲”結。)

2.湯顯祖《牡丹亭》里杜麗娘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一、二段,思考“蘭亭之樂,樂在哪里?”

明確:本文四美俱全,信可樂也。

(1)良辰: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天宇清朗,和風吹拂,暮春三月,江南草長,人間一段美麗的時光。修禊之日,祈福消災,多么吉祥美好的日子??!

(2)美景: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映帶左右

崇山峻嶺,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花濺玉,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在這里物我同化,是非頓消,心境澄明,信可樂也。

(3)人賢: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時任會稽內史王羲之邀集有東山再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的司徒謝安,有文章擲地金聲的玄言詩代表人物左司馬孫綽,有精通佛學的高僧支遁等詩人名流以及兒子徽之、操之和十歲的獻之等共四十一人,真可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老少同樂,其樂

陶陶。

(4)樂事:流觴曲水

都是高雅之士,聚會免不了酒與詩,流觴曲水,詩興大發,紛紛臨流賦詩。雖無絲竹管弦之興,然而可以暢敘幽情,各抒懷抱。眾人陶醉在自然美景之中,盡情盡意盡致。

(5)賞心: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仰觀宇宙,俯察萬物,極視覺之娛;竹木蕭蕭,流水潺潺,盡聽覺之樂。世界是如此闊大,宇宙是如此浩渺;萬物如此生機盎然。在良辰,遇佳朋,賞美景,開盛會,這實在是人生的極致,信可樂也。

3.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的瀟灑曠達,感受生命的情趣、美好和自由。章詒和說,美到極致,不是讓人開心,而是讓人悲傷。一、二段“樂”的背后是否隱藏著什么呢?。(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聚合必有別離,興盡即會悲來。)

4.學生朗讀第三段,思考,作者為什么突然轉入“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呢?有過渡性的句子嗎?這種過渡是自然還是生硬

的呢?

(“人之相與”指人際交往,對應上文“群賢畢至”,蘭亭宴集?!案┭觥倍终諔衔?,“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傷感生命的短促,承上而引發作者的感慨。前面極寫生之樂,為本段抒發死之痛做鋪墊,可謂天衣無縫,自然至極。)

5.那么作者痛從何來呢?蘭亭之痛,痛在——

(①光陰易逝,生命短暫;②快樂難久,人生無常;③美物易逝,情遷之痛;④造化難違,死生之痛;⑤生命存在的困境,生命終將消亡,萬物都化為塵土。)

樂與痛的交織、現實和理想的沖突、生命和死亡的思考,體現出作者內心世界儒道佛諸思想的矛盾,這也是魏晉文人乃至中國歷代文人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從感傷哀痛的背后我們可以發現作者作為一個文人的至情至性,發現他對人生、自然之美的熱愛和執著。

6.學生朗讀第4段,思考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盡管王羲之承繼了道家生存的悲劇感,但他認為“一死生,齊彭殤”是虛妄的,荒唐的,是妄造的。莊子在《齊物論》里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莊子曾說:莫壽于夭子,而彭祖為夭??浯罅耸挛锏南鄬π?,否定生死、壽命長短的區別。東晉名士崇尚老莊,有崇尚虛無的傾向。王羲之認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不可等量齊觀。他的深刻之處在于,一方面坦誠生命脆弱短暫,另一方面看到生死本質的不同。應該珍惜生命,讓自己生命充實豐盈。)

7.作者因何而“悲”?

(“悲”是悲傷,是悲嘆。自己與古人一樣,面對人生易逝,同感悲傷。我“悲”古人,因為我和古人對生命的體驗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一代人重復一代人的悲傷。)

8.這里的“悲”與上一段的“痛”,有層次上的遞進嗎?

(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上一段的痛是人生苦短的個體體驗,這里的悲是由己及人,聯類古今,由個體體驗上升到普遍性的思索感悟。無論世界如何變化,人類對生命本質的體驗是一致的,王羲之道出了這種“千古同悲“”。王羲之對“人生價值”和“人生歸宿”進行思考,并將這種思考上升到哲學高度,加以概括、抽象為人類普遍的理性認識。)

9.在文人雅集興會上,王羲之何以發出這種悲涼的感慨? 讓我們回到那個時代(板書:時代之風)。

(王羲之的這份哀思傷感,是當時一種社會思潮,是歷史積淀下來的生命感喟。)

10.那么,王羲之有沒有提出該怎樣面對呢?

(王羲之極言“死生之痛”,否定莊子觀點,感嘆人生“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嘆惜“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詩人之所以感慨嘆惜,是因為人永遠無力對抗這偉大的造化。既然無力對抗,那又該如何呢?《蘭亭詩》其二:“有心未能悟,適足纏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遙良辰會?!比绻坝行摹?,那就會為利害得失糾纏怨苦,不得安寧。面對暮春煙景,還是不要傷時嘆逝,應該逍遙自得,呼朋嘯侶,一起來欣賞這大好春光吧。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綠水可以洗滌人的心靈,在這大好春光里,與山水相親,享自然之樂,忘懷生死……這就表現了名士們排釋死生之痛途徑的高超,游覽山水,把強烈的生命意識移植于山山水水之中是魏晉名士風流的一個標志。兩年后,王羲之辭去官職,窮名山,泛滄海,笑傲山野,娛情山水。)

11.教師總結:文學,是用獨特的語言,表達人類普遍的情感。一個人怎樣看待死亡,怎樣活著才有意義,王羲之從普通的宴游活動感悟人生,對這些問題作了精彩的回答。其偉大之處在于不僅僅是個體生命的感嘆,而是將視野放在整個人類的歷史長河、宇宙意識的坐標來考量。行走在消逝中,有多少美好的回憶是我們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啊。為此,我們更應該珍惜美好的青春時光,努力讀書,學有所成。讓我們誦讀課文,用心品味字里行間撲面而來的灑脫逍遙和絲絲縷縷的痛惜悲嘆,再次感受魏晉名士追求自然、自我、自由的獨特的生命體驗!

(五)課后作業

周杰倫曾與林志玲合作,在春晚上演唱了一首自己作曲、方文山作詞《蘭亭序》,當流行音樂邂逅傳統書法會碰出怎樣的火花呢?同學們下去聽一聽,讀一讀,唱一唱,比較其言,其意,其情,寫一篇300字的短評。

(六)板書設計

蘭亭集序

蘭亭雅集 (山水之)樂

文人至情 (個體之)痛

時代之風 (千古同)悲

編輯 杜元元

猜你喜歡
蘭亭集序蘭亭王羲之
爨體蘭亭集序(局部)
王羲之送字
書畫名人匯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王羲之書蘭亭序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蘭亭燒烤記
ТРИ ШЕДЕВРа
Bondage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情系蘭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