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的學習方法

2019-03-11 06:34肖愛兵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書本知識好學詩經

肖愛兵

何謂學習?百度百科指出:學習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狹義的學習是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例如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廣義的學習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那么,應該怎樣進行學習才好呢?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篇1·1》)孔子說: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并在適當的時候認真實踐,不也覺得高興嗎?學習是兩個方面“學”與“習”“學”是讀書或向人請教,“習”是實踐或落實于生活中。

“學而時習之”,首先是學。在孔子時代,“學”的材料是五經六藝。五經是《詩經》《尚書》《易經》《禮經》《樂經》;六藝是禮、樂、射、御、書、數。以上兩者包括傳統所形成的經典與技能。要在社會上生活與發展,要進入管理階層以便造福百姓,必須先學會這些。簡言之,這些都是做人處事的道理。

其次,“時”是指“適當的時候”。例如,學了孝順,要在與父母相處的時候去實踐。學了射箭,要在運動場的時候去練習。這個“時”字特別重要?!墩撜Z》一書,“時”字出現十一次,基本上只有兩種用法。一是指“季節”,如“四時”;二是指“適當的時候”,如“使民以時”。沒有一處是做“時?!敝v的,所以不必把“時習”理解為“時常復習”。到了孟子,特地列出四種圣人,就是“清者、和者、任者、時者”,其中最難的是“時者”,亦即做任何事都合乎時宜,而代表人物正是孔子??紤]“適當的時候”,是需要智慧的??鬃咏洺2⒘小叭?、智”,其故在此。

然后,“習”是指實踐,而不是指復習書本上的材料。沒有實踐,一切都是空談。不論是德行或是能力,若不去實踐,又怎能對自己有益,使自己成為卓越的人才?當時,許多人稱贊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論語子罕篇9·2》),孔子確實博學,但是他對于靠某種技藝而成專家之名,并不在意。我們從他的回應中,知道他對射箭與駕車都很有信心,而這些都是從“實踐”中得到的成果。能夠如此,“不也覺得高興嗎?”

曾參是孔門弟子,他經常反省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篇1·4》)其中的“傳不習乎?”是指:我傳授給學生的,自己有沒有先實踐呢?這三句話中,“為人謀”是針對長官或長輩,“與朋友交”是指同輩,“傳”自然是指學生或晚輩了。由此可知,老師與學生都在“學”,也都需要“習”,也即是努力實踐?!皩W”與“習”配合,是搞好學習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墩撜Z為政篇2·15》)孔子說:光學習而不思考,則將毫無領悟;光思考而不學習,就會陷于迷惑。所謂思考,是以個人經驗來反省書本知識的合理性與適用性。學而不思,有如兩腳書櫥。例如,有些人記性好,過目不忘,可以把《論語》全背下來,但是問他:這句話什么意思?對人生有何啟發?學了之后要如何改善自己的言行?他都答不上來。這是因為他沒有認真思考書中的含意。書中文字有如載體,所承載的是古人的智慧。光記誦文字是不夠的。但是反過來,光思考而不學習,也是行不通的。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保ā墩撜Z衛靈公篇15·31》)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徹夜不睡,全部時間都用于思考,可是沒有什么益處,還不如去學習啊?!边@里孔子所謂的“學”,顯然是指書本知識。古代書籍使用竹簡,能流傳的多為經典,所謂“開卷有益”,并非虛語。今日讀書需要慎擇,只要選到好書,則可輕易獲知作者畢生的心得與處世智慧。因此,每念一本好書,等于打開一扇心靈之窗,結交一位心靈導師,助我們領悟人生的不凡境界。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保ā墩撜Z公冶長篇5·27》)孔子說:“就是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一定有像我這樣做事盡責又講求信用的人,只是不像我這么愛好學習而已?!笨鬃诱J為,做事盡力而說話守信的人很多,但都比不上他那么“好學”。說自己好學,既表示自信,也顯示了謙虛。

與思考有關的,還有一句重要的話。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ā墩撜Z述而篇7·8第八章》)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開導;不到他努力想說而說不出,我不去引發。告訴他一個角落是如此,他不能隨之聯想到三個角落也是如此,我就不再多說了。這里提及“啟發”,但顯然需要學生全力配合,并且激發豐富的聯想力。換言之,學習固然需要老師,但學生主動積極的態度更為重要。

學習之后有了心得,接著還需“應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篇13·5》)孔子說:熟讀《詩經》三百篇,給他政治任務,不能順利完成;派他出使外國,不能獨當一面;這樣書讀得再多,又有什么用處呢?這是“學以致用”的觀念,要做到這一步,必須不斷模擬練習書本知識,再應用實踐于身邊事務,使自己成為專業人才,堪當社會責任。

孔子稱贊子貢與子夏,因為他們分別提出《詩經》來驗證學習的心得,如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表示精益求精(《論語學而篇1·15》);如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的回答得到“禮后乎?”(《論語八佾篇3·8》)的想法。這些都是學習成功的案例。

綜上所述,散見于《論語》中的孔子的學習方法主要有:“學而時習之”“學思結合”“好學”“配合老師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等等,這些方法使孔子的教育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我們今天如果能務實地加以運用,也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歡
書本知識好學詩經
《詩經》中走出的“莊姜”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
要想從頭再來 就從現在開始
知而好學,然后能才
給作文時思路阻塞的學生開個“處方”
擔心等
創造物理情境打破知識和應用的瓶頸
數學在經濟生活中的應用
巧用《詩經》解難題
《詩經》掇藥等二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