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們攜手關愛留守兒童

2019-03-11 06:34鐘惠娟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輔導心理健康心理

鐘惠娟

我所在的學校,是河源市龍川縣某鎮的一所鄉鎮小學。在農村,在經濟利益的驅駛及生活的壓力下,許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給父母撫養,這就出現了留守兒童的現象。據統計,我們學校的學生基本上是留守兒童,陪伴他們的是四五十歲的老人家。這些陪伴者無論是文化程度還是生活方式與時代顯然都有了隔閡,這就給留守兒童在學習、情感、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產生了一些問題。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和探討:

一、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兒童的學習只能依靠學校老師的在校監督和指導,他們回家后缺乏了父母的監督和指導,孩子在自覺性、自律方面表現較差,外加老人家大部分都是不識字的人群,沒有能力去指導留守兒童的學習。加之近年來教材的變化也讓部分有文化的老年人輔導起來感到吃力,因而對于家庭輔導他們也是力不從心。而教師又不能長期加班加點幫其輔導,這也就造成課后再輔導的難題。所以留守兒童會普遍出現學習成績較差,有些甚至出現厭學或者是逃學的現象。

老人們教育留守兒童的觀念會較陳舊,對孫子孫女也會溺愛,不讓孩子在家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而是任其發展,便養成了他們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從而導致他們在學校與同學相處不融洽,缺乏集體榮譽感,抱著對班集體事務“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狀態。正因為他們缺乏有效監管,慢慢地讓他們養成了自由散漫、不服從管理的性格。這給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造成了眾多的不便。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網絡越來越普及,社會教育對人的影響顯得尤為突出。而不少的社會人員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不能有效地管理娛樂場所,導致出現部分留守學生從小沉迷網吧玩游戲的不良現象,有些甚至偷家人錢來上網。在互聯網、電視、書刊等文化傳播媒體中,被滲入了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內容,這對缺少親情關愛的留守兒童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也使一些留守兒童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留守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遠不止以上這些,對于父母離異留在農村的孩子,他們有的還要面臨生活的壓力和同伴的奚落,時間久了,就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傷害和影響,更有甚者還會影響他們以后的生活。因而對他們的教育就至關重要,特別是家庭教育必須到位,讓他們的學習與生活的環境既寬松又不失緊張,讓他們的童年生活充滿情趣。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及各位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二、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的問題

由于這些“留守兒童”長期以來形成的學習主動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這些孩子學習比較吃力。盡管在校期間有老師的督促約束,可回到家,爺爺奶奶又督導不力,致使這些學生養成了一緊一松的習慣。例如,在我授課某年級(3)班的一位姓黃的同學,他聰明好動,但對自己的學習卻表現出一副懶散的樣子。據我了解得知,黃同學的父母長期在廣州打工,他只有每逢長假期才能看見父母,加上他父母在工廠上班,上班時間較長,平時也較少打電話回家詢問黃同學的情況,每次電聯也只是噓寒問暖,很少涉及他的學習情況。黃同學是由年邁的爺爺撫養的,爺爺自身知識有限,加上黃同學平時對爺爺的教育也不放在心上,所以黃同學的學習除了老師監督完成外,回家后就幾乎把學習拋之腦后,久而久之,黃同學的學習態度也就懶懶散散了。從這個實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學校與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學生的成績談何提高?

我個人認為:要緩解這些“留守兒童”學習吃力的現狀,必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就是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育模式,應用參與教學法,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與教師形成互動,并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躍,從而讓學生樂于學習、勤于學習、使他們逐漸改掉以前的厭學情緒,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成績。

三、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工作,子女與父母相處的時間短,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與呵護,這往往容易導致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留守兒童缺乏情感關愛,內心會感到寂寞、無助,與父母產生了情感隔閡,內心缺乏安全感,心理問題隨即而生,具體表現為性格內向孤僻、生活學習態度較悲觀、情感壓抑、人際交往能力差等。在我授課的班級里就有心理處于亞健康的學生。比如,他們遇到與同學發生矛盾的情況時,不能冷靜地去處理,而是以較悲觀的態度去對待,如不再與發生矛盾的同學友好相處或當時做出過激行為(打架斗毆等)。如果這些學生的這種亞健康心理不能及時進行妥當處理,久而久之將會對孩子們的身心和以后的行為造成巨大影響。所以說,關愛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急需得到學校、家長和社會的關注。

四、針對我校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留守兒童的教育監管的問題應該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個人建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解決:

一是構建“家長學?!钡钠脚_,讓外出打工的家長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學會用科學的方式和方法去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家長不僅要與老師加強聯系,及時了解自己孩子的現狀,還應盡可能的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不能一味地以打罵為主,要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二是學校需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學校應該加強對留守兒童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在常規的教育課程外,還應該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課程來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增強學校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動,防范不良心理的產生。擔任心理課程的老師必須是知識較豐富、 善于傾聽留守兒童的心聲,能及時幫助他們打開心結,能幫助他們排除心理障礙,從而達到預防各種不良行為的發生的目的。

三是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鄉鎮娛樂場所的規范管理。

五、結語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需要家長、老師、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關心、關愛和關注。讓我們大家共同攜起手來,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和無私的幫助,使留守學生享受到與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堅韌、獨立的個性,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猜你喜歡
輔導心理健康心理
登鸛雀樓
十二星座家長怎樣輔導作業
“自然態”科技創新輔導之無心插柳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生涯規劃團體輔導課程開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心理小測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