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9-03-18 01:49張廣東
中國醫藥導報 2019年2期
關鍵詞:問題對策中醫藥

[摘要] 為找出當前周口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及建議,供黨委政府決策參考。2017年12月,衛生計生部門對全市中醫醫療機構的中醫藥事業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調研。調研發現,目前,周口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過程中存在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技術人員短缺、中醫藥發展自信心不足、綜合醫院對中醫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可以通過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推進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增強中醫藥自信等途徑予以解決。

[關鍵詞] 中醫藥;政策落實;事業發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8)11(b)-0178-04

[Abstract] To find out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Zhoukou,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cision of the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In December 2017, the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conducted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 institutions. As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s,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ity still exists problems such as the support policy not being satisfactorily implemented, shortage of technicians, lacking of confid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lacking of atten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general hospital. It can be solved through the method of Perfecting the development poli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team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fid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ies; Career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已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1]。它從法律層面明確了中醫藥的重要地位、發展方針和扶持措施,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給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增添了信心。在我國醫藥發展進入新常態之際[2],如何做好中醫藥工作,落實好扶持與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繼承和發揚好中醫國粹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3]。

周口市是一個農業大市、人口大市[4],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長期以來,該市在推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的道路上,始終堅持中西醫并重的工作方針,圍繞“五大能力提升”,采用“一完善四加強”的工作方法[5],不斷健全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完善工作機制,發揮特色優勢,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增強廣大中醫工作者發展中醫事業的信心,持續推進中醫藥事業健康快速發展,2017年12月,在各相關部門的配合下,采取實地走訪、咨詢座談、統計分析、查閱文獻等方法,隨機抽取該市市級醫院、縣級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中的12家中醫醫療機構進行了實地走訪,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 基本情況

該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總體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①中醫發展政策得到完善。該市政府出臺了扶持和促進中醫事業發展的文件,建立了政府主導、多部門參加的中醫工作局際工作領導組織,制定了中醫事業發展規劃,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醫事業發展。但是,該市并未實施中醫藥醫保傾斜政策,也未對發展中醫事業給予財政補助,財政支持上有待提高。②中醫藥服務體系得到健全。該市在行政區域上分為9縣1區,有1所三級中醫醫院,每個縣市區均有1所公立中醫醫院,市人民醫院設立了中醫科,并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了基層中醫藥服務站(中醫館)建設。建立了以市、縣中醫醫院為支撐,以綜合醫院中醫科為補充,以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為基礎,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中醫藥服務體系。③中醫醫院服務能力得到加強。該市共有公立中醫醫院11所,其中1所市級中醫醫院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10所縣級中醫醫院均為二級中醫醫院,其中7個縣(市、區)中醫醫院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同時,全市中醫醫院有省級重點???個,省級特色???2個,市級特色???8個,開展中醫醫院基礎建設項目7個,全市中醫院服務能力得到全面加強。④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提升。全市鄉鎮衛生院建設基層中醫館比例為9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基層中醫館比例為86%;可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鄉鎮衛生院比例為95%,可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比例為93%,可提供中醫藥服務的村衛生室比例為55%,可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比例為75%,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2 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2.1 扶持中醫事業發展的政策未落實到位

主要表現在:①中醫藥醫保傾斜政策未落實。主要是受醫??刭M的影響,中醫藥醫保優惠政策被取消,中醫藥原有的報銷比例、報銷起付線被取消,鄉鎮衛生院使用中成藥不能報銷,中藥、中醫康復理療等非藥物療法不能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這些均會導致基層病人流失,影響分級診療的實施。②中醫財政補助政策未落實到位。雖然國家、省、市扶持和促進中醫事業發展政策中均提出要對中醫事業發展給予財政補助,但是在實際執行中,地方財政未引起足夠重視,未對中醫事業發展給予財政補助或補助不足,導致中醫基礎設施建設面臨資金短缺、建設滯后等問題,中醫??平ㄔO面臨資金不足、建設質量不高等問題,這些均影響了中醫藥服務體系的健全和中醫事業的發展。③中西醫并重政策落實不到位。該市中醫醫療機構與西醫醫療機構相比,無論在醫療機構規劃設置上、在財政投入與基礎項目建設上還是在人才建設上都存在明顯差距。中醫與西醫發展存在不同步、不平衡等問題。見表1~2。

2.2 中醫藥技術人員短缺

一是中醫藥技術人員總量不足。全市中醫執業醫師(助理醫師)0.36人/千人,低于全省0.42人/千人的平均水平。10所縣級公立中醫醫院,共有在職職工4067人,床均1.05人,遠低于全省縣級中醫醫院床均1.5人的最低標準。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結果相似[6]。二是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人員缺乏?;鶎俞t療機構從事中醫藥服務人員多為西學中人員,中醫藥專業人才很少,個別縣、鄉、村醫療機構甚至沒有中醫藥人員。三是人才結構不合理。調查顯示,該市部分縣(市、區)現有中醫藥技術人員年齡偏大,青年中醫人才很少,不能形成合理人才梯隊,面臨人才斷層的問題??h級中醫醫院學科帶頭人缺乏,主治醫師以上中堅力量少,部分科室存在“一個人在奮斗”的現象。

2.3 中醫院用人留人困難

中醫事業發展的關鍵在人才,重點在醫院。但在調研中發現,80%以上中醫院存在用人難、留人難的問題,與冉隆邦[7]的研究結果相似。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工資待遇低。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醫生診療費用有所提高,醫院中醫醫生的勞務價值和工資收入有所增加,該市73%以上的中醫醫師每月工資收入能夠達到3000元以上,但調查問卷顯示,86%以上的中醫醫生對自己的薪資待遇還不滿意,還有更高的要求。另外,中藥房的工作人員月工資收入平均2500元/月左右,與西藥房工作人員的2800元/月相比,略有不足。二是發展前景差。調研發現,大部分醫院在中醫藥技術人員人事制度制訂上還不完善,中醫藥技術人員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福利待遇提高等方面還存在評定標準不明確、評定可操作性強、待遇落實困難等問題,中醫專業人才的發展前景相對較差。三是勞動強度大。正是因為醫院中醫藥技術人員短缺,存在“人少活多”現象,所以中醫醫生和藥房工作人員人均工作量較大,日均接診人數偏多,綜合勞動強度大。

2.4 中醫藥發展自信心不足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從群眾就醫方面看,被調研的患者中76%以上的患者認為中醫成本高、服用難、見效慢;而西醫造價低、報銷多、見效快。②在看病就醫時傾向于選擇西醫治療,對于中醫卻很少選擇;從社會認可方面看,78%以上的患者及家屬認為醫生的年齡越大,經驗越豐富,技術越高超,在選擇中醫就診時只選年齡大的“老中醫”,而對于一些年齡相對較小、學歷水平較高、中醫功底扎實的年輕醫生卻不認可。③從就業從業方面看,中醫醫生學習周期長,回報慢,投入與付出不成正比,很多中醫院校畢業學生不愿從事中醫,再加上較低的社會認可度,致使他們空有一身本事卻難以施展,繼而慢慢轉行。④從醫院管理方面看,中醫基礎差、底子薄,中醫藥價格低廉,對中醫藥缺乏鼓勵機制、價格調整機制,中醫醫院業務收入、人員工資待遇較西醫醫院低,導致中藥、中醫技術使用受限。

2.5 綜合醫院對中醫重視程度不夠

調研發現,綜合醫院作為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大部分綜合醫院對中醫工作不夠重視,存在中醫科室設置不合理、中藥房未單獨設置、中醫藥人員不足、中醫診療量少、中藥飲片配備使用不足、中醫技術未開展或很少開展等問題。

3 對策及建議

3.1 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

中醫藥工作屬于社會性、系統性工作,需要多部門的配合和支持,建議進一步出臺多部門協作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文件[8],便于部門間協調、協作,營造社會各界、各部門關心支持中醫藥發展的社會環境;貫徹落實《中醫藥法》及國家、省、市對中醫藥發展的扶持政策,制定并完善中醫藥醫保優惠政策,將中醫技術和中藥(中藥飲片、中成藥、中藥制劑)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降低中醫藥報銷的起付線,提高中醫藥報銷的比例,鼓勵中醫技術和中藥在基層的推廣應用;落實財政對中醫投入保障政策,特別是在中醫醫院基礎建設、??平ㄔO、基層中醫藥綜合診療區(中醫館)建設、中醫藥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財政支持,保障中醫事業發展所需財政投入;堅持中西醫并重的工作方針,在醫療機構規劃設置、財政投入和項目建設、基礎建設和人才建設上,將中醫、西醫放在同等位置,同布局同規劃,平等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增加中醫藥服務有效供給。

3.2 加強中醫人才隊伍建設

要采取多種措施緩解中醫藥人員短缺的問題:一是做好中醫藥傳承工作。搭建跟師學習的平臺,鼓勵并支持名老中醫帶徒,傳授中醫診療經驗和中醫技術,鼓勵中醫醫院為名老中醫建設中醫傳承工作室,組建中醫傳承人才隊伍,培養培訓中醫藥傳承人[9]。二是加強公立中醫醫院綜合改革。完善中醫院機構編制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改善現有引人、留人、育人機制,制定保障中醫藥人才待遇、引進人才優惠政策等[10]。三是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培訓經費投入[11]。開展中醫藥經典理論和適宜技術培訓,為基層培訓中醫藥人員,提高中醫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四是培養培訓中醫藥優秀人才。借助“岐黃工程”“仲景工程”等中醫藥人才培養培訓項目和學會學術交流活動[12],培養培訓學科帶頭人、臨床骨干、拔尖人才等優秀人才。

3.3 加大中醫藥投入

政府財政方面,繼續加大中醫藥財政投入,協調聯動,建立省、市、縣、鄉四級財政補償機制,做到轉款專用,并加強督查考核,對財政投入政策落實到位、投入成效明顯的地市給予獎勵,對投入不足、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加大問責力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醫院方面,在理念制勝的時代[13],中醫醫院和綜合性醫院均應注重中醫投入,在科室設置、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中藥飲片配備使用、中醫藥宣傳推廣,及時落實中醫藥財政補償措施,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促進中醫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和中藥房管理。社會資本方面,鼓勵民營資本參與中醫事業發展,在民營中醫院建設中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鼓勵銀行在中醫藥機構貸款過程中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及時扶持本地中醫醫院等中醫藥相關機構的快速成長;探索設立“中醫基金”,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到中醫藥事業發展中來,大力弘揚中醫國粹。

3.4 增強中醫藥自信

一是提高對發展中醫藥事業重要性的認識。充分認識到中醫藥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14],融入到社會發展大局中,充分認識到發展中醫藥已有法可依、做好中醫工作已有法可循;二是充分認識中醫文化與中華文化的一脈相承性。增強對中醫的文化自信[15],才能在繼承和弘揚中醫的同時,讓中醫更好地維護人類健康;三是牢固樹立中醫振興發展的信心。充分認識到中醫藥作為“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到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充分認識到中醫藥具有臨床療效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的特色優勢[16],中醫藥服務體系是老百姓不可或缺的醫療服務體系。

3.5 推進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進一步健全以市、縣中醫醫院為支撐,以綜合醫院中醫科為補充,以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為基礎,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中醫藥服務體系[17]。各部門要配合支持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診療環境和群眾就醫體驗,提高中醫醫院服務能力;加大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綜合服務站建設力度,改善基礎設施和設備配置狀況;強化綜合醫院中醫科建設,健全科室設置,配備中醫藥人員和設備,在康復治療中融入中醫藥治療項目;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18],為基層培訓中醫藥技術人員,提高村衛生室提供中醫藥服務的比例;借鑒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等先進醫院或地區的經驗[19-20],抓好本地典型[21],充分發揮名院的引領作用,以點帶面,整體推進。

[參考文獻]

[1]?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EB/OL].2016-12-25/2018-04-28.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6-12/25/content_2004972.htm.

[2]? 王國強.中醫藥發展也進入新常態[N].中國中醫藥報,2015-01-26(1).

[3]? 侯衛偉.全面系統深入學習理解《中醫藥法》 依法扶持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8(1):6-13.

[4]? 周口市政府辦公室.周口市情[EB/OL].2015-09-16/2017-05-29.http://www.zhoukou.gov.cn/sitegroup/root/html/bd1e-5b494f16bb58014f3ab67dd20731/05f9a6f24bea46a5aece9-6701daef1ad_1.html.

[5]? 張廣東.一完善四加強弘揚中醫國粹[N].中國中醫藥報,2018-01-29(3).

[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EB/OL].http://www.satcm.gov.cn/96/start.htm.

[7]? 冉隆邦.目前農村中醫事業發展中的問題與建議[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3):145-147.

[8]? 李若蘭.探索建立健全地方中醫藥管理體系[J].行政管理改革,2018,6(5):33-38.

[9]? 衛生部.衛生部關于印發《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1-04-28/2017-05-29.http://www.nhfpc.gov.cn/zwgkzt/wsbysj/201104/51436.shtml.

[10]? Straume K,Sendena M,Prydz P. Post-graduate training at the ends of the Earth-a way to retain physicians [J]. Rural Remote Health,2010,10(2):1356.

[11]? 唐昌敏,吳大曼,李娜.促進中醫師能力提升的若干建議與思考[J].管理觀察,2015,35:181-183.

[12]? Matsumoto M,Eaiji K.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 with obligatory rural service: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bligation compliance [J]. Health Policy,2009,90(2/3):125-132.

[13]? 王健,孫亞麗,王藝蒙.醫院管理理念創新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9(8):100.

[14]? 孫雪.醫院管理理念創新的實踐與探索[J].現代婦女:醫學前沿,2014(2):89-91.

[15]? 陳文鵬.我院將建國內首家中醫正骨博物館[J].洛陽正骨醫院院報:醫教研產版,2014,26(10):19.

[16]? 王慶其.中醫養生的理念及哲學智慧[J].中醫藥文化,2015(2):3,7.

[17]? 李德江.地市級中醫醫院保持穩定發展的實踐與思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8):105-107.

[18]? 袁志軍.促進全區中醫藥事業發展[N].民主協商報,2018-04-20(3).

[19]? 王俊峰,汪健英,謝艷玲,等.大力弘揚思進理念助力中醫院事業發展[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1):174-176.

[20]? 黃焱.梅州中醫事業步入發展快車道[N].梅州日報,2018-03-26(1).

[21]? 戶振亞,申戰壘.振興和加快發展河南省中醫藥的思考和建議[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2018,2(3):150-151.

(收稿日期:2018-05-17? 本文編輯:任? ?念)

猜你喜歡
問題對策中醫藥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重視中醫藥發展,發揮中醫藥作用
兩會聚焦:中醫藥戰“疫”收獲何種啟示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小學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測量船質量管理QC小組探索與實踐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城中村改造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