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及治療的綜述

2019-03-18 02:06牟尋尋
健康大視野 2019年3期
關鍵詞: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免疫系統

牟尋尋

【摘 要】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起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雖然動脈粥樣硬化已被證實為動脈壁炎性病變,然而其具體的發病機制仍未徹底了解。遺傳易感性與環境危險因素(家族史、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吸煙、肥胖、高血壓等)是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的主要影響因素,也是如今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本文就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及治療進行綜述。

【關鍵詞】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免疫系統;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3--01

一、前言

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疾病常見的病理基礎,是致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病理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包括脂質浸潤、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內膜損傷、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和血管平滑肌細胞活化。雖然許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發病機制理論,如脂質浸潤理論、巨噬細胞受體缺失理論、致平滑肌突變反應理論、炎癥反應理論、血流動力學理論和免疫理論等,但沒有一種理論能夠完全解釋疾病的發生與發展。本文主要綜述AS的發病機制及治療。

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

(一)炎癥。動脈粥樣硬化最初被認為是動脈壁內脂質的積聚,之后被認為是一種慢性炎癥疾病。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在病理條件下由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介導的炎癥性疾病,血管炎癥、泡沫細胞及其細胞因子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金屬蛋白酶作用下斑塊破裂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或心肌梗死。研究發現,炎性細胞因子在動脈粥樣硬化可能介導其不同階段,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可以有效降低內皮細胞密度脂蛋白,促進其在血管壁滯留,從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發展的進程,這是核轉錄因子κB與過氧化物酶和機體生長激活受體γ相互作用的結果。

(二)免疫反應。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脂蛋白和聚集在血管壁及其抗體中的特異性T淋巴細胞引起。淋巴細胞的存在提示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存在自身免疫反應。目前,支持免疫反應在動脈粥樣硬化中起作用的主要發現有4個:(1)T淋巴細胞浸潤、積聚和限制性T細胞受體相互作用;(2)斑塊內T淋巴細胞的持續活化是與抗原呈遞細胞相互作用所致;(3)脂質抗原自身抗體及其蛋白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功能,與患者預后有關;(4)小鼠動脈粥樣硬化可通過免疫調節某些已知抗原而得到改善。上述證據可作為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理論基礎。

(三)感染。感染性病原體直接或間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肺炎衣原體和人巨細胞病毒直接作用于動脈壁,導致內皮功能障礙和泡沫細胞形成;其他生物,如幽門螺桿菌和流感病毒,可以間接誘導慢性全身炎癥,或以與人類抗原相似的分子模式啟動對病原體抗原的免疫反應。動脈粥樣硬化是由單核細胞通過肺炎衣原體從受感染的外周血向血管系統擴散引起的。研究人員發現,體外單核/巨噬細胞感染周期通常為3天,在此期間肺炎衣原體可導致與動脈粥樣硬化發展相關的部分基因上調,從而分泌大量炎癥細胞因子,增加內皮粘附分子的表達。這些結果表明,肺炎衣原體感染誘導的宿主細胞生理變化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三、動脈粥樣硬化的誘發因素

雖然在動脈粥樣硬化中內皮細胞的活化和炎性細胞因子的鑒定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但很少有人知道抑制這些事件的潛在途徑。BRIOT等發現內皮活化拮抗劑NOTCH1在成人動脈內皮細胞中表達,但在高脂肪飲食中顯著降低。此外,活化劑STAT3可以治療主動脈內皮細胞炎癥脂質和促炎細胞因子的積累,降低NOTCH1的表達。相反,炎癥性脂質介導的NOTCH1的一些作用可能會因NOTCH1的增加而減輕,提示炎癥性脂質介導的炎癥與NOTCH1有關。值得注意的是,人主動脈內皮細胞炎癥脂質中NOTCH1的表達減少與高密度脂蛋白相關的遺傳變異有關?;谝陨涎芯?,BRIOT等提出NOTCH1下調是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炎癥的誘導因素之一。

四、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

(一)調節血管血脂治療。血管壁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和巨噬細胞組成,這些細胞都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調節血管的藥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抗血小板藥物,另一個是血管擴張類藥物。研究發現硫化氫氣體具有血管舒張、促進全身和肺血管生成等生物學作用。使用降膽固醇藥物可以降低血液膽固醇或甘油三酯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改善血脂。同時他汀類藥物通過抑制羥甲基戊二酸輔酶A還原酶,調節LDL -r受體密度和表面干細胞活性,降低LDL膽固醇水平,從而抑制膽固醇合成,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中發揮作用。

(二)免疫治療。免疫反應的激活一方面會引起動脈壁炎癥,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另一方面,選擇性激活某些免疫反應可以抑制動脈壁炎癥,因此利用免疫抑制和免疫功能已成為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新方法。目前免疫抑制劑主要有三種類型:(1)糖皮質激素激酶;(2)以硫唑嘌呤、環磷酰胺為代表的細胞毒性藥物;(3)以環保霉素A和雷帕霉素為代表的真菌或細菌衍生物。常見的免疫方法是接種疫苗以達到預防組織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

(三)體外超聲治療。在我國,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腦血管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今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僅適用于頸動脈中、重度狹窄綜合征患者,非手術治療效果不理想。有學者在評價體外超聲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療效時發現,體外超聲聯合常規治療可減少斑塊厚度和面積,療效明顯優于常規治療。

結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為臨床常見病之一,動脈粥樣硬化已成為人類的頭號殺手。我國心血管疾病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趨于年輕化。本文綜述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機制及臨床治療,探討了動脈粥樣硬化的誘發因素,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提供了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張昭華,龐敏.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綜述[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4:4918-4919.

吳艷梅,張穎,周琳,馬群,譚健.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免疫細胞方面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32:23-24.

劉麗,張騰,陳瑜.免疫系統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08:1000-1003.

郭志剛,尹雅玲,李鵬,潘國聘,孫瑞利,賈巖龍,萬光瑞.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機制及西藥治療現狀[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3,3009:765-768.

猜你喜歡
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免疫系統
身體的保護傘——免疫系統
一類具有抗原性的腫瘤-免疫系統的定性分析
保護好你自己的免疫系統
Staying healthy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ABCD2評分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關系
痛風免疫遺傳學機制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