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美貿易戰中國必勝

2019-03-21 16:55朱云峰
成功 2019年7期
關鍵詞:貿易戰華為制造業

朱云峰

百色學院材料與工程學院 廣西百色 533000

2018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約1500億美元商品,出口美國約5000億美元商品,中美貿易逆差約3500億美元。2018年3月23日中美貿易戰正式由美國揭開了序幕。2018年9月18日,美國政府宣布實施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關稅稅率為10%,2019年5月10日美方將關稅從10%上調至25%。中國政府宣布反制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對從美國進口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或5%的關稅。自2019年6月1日起,對已實施加征關稅的 600億美元清單美國商品分別實施25%、20%或10%加征關稅。對之前加征5%關稅的稅目商品,仍繼續加征5%關稅。美國要在中國身上過把癮,中美貿易戰正式打響[1]!

中美貿易戰中國如何應對,前景如何?答案是:中國必勝!

一、美國整世界老二

冷戰結束之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影響世界格局。美國作為現在世界的唯一霸主,主要依靠四根支柱:高科技、美軍、美元、文化。而它控制世界的方法也多是通過吸引世界各國人才搞高科技、發展本國賺錢產業、裝備美軍、打造精英階層、通過精英階層實現價值及理念的輸出等方式來完成。

當代世界霸主美國存在著一個“60%定律”[2]: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規模大致達到美國60%的時候,美國就要打壓“經濟老二”。只要發現哪一個國家有超越自己的苗頭,立刻實施打壓,絕不給世界老二有問鼎美國的機會。美國針對的是世界第二,誰是老二就搞誰。蘇聯和日本淪為犧牲品!

近代美國打擊的第一個世界強國就是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讓英國實力大為增強,大英帝國艦隊打遍全球無敵手。美國趁著英國二戰被打殘的時機,以向英國提供貸款援助的需要,以英國在世界各地的基地和投資轉給美國為條件,作為美國對英國發放貸款、物資援助的抵押,英國便徹底喪失了叫板美國的資本。

目標之二——德國。二戰爆發前夕,德國軍事在歐洲名列第一。日本捅了馬蜂窩,偷襲珍珠港,由于日本的愚蠢,美國參戰,美國成功地參與打倒世界強國德國的行動。

目標之三—蘇聯。美國搞了個“星球大戰計劃”,就跟蘇聯搞軍備競賽,蘇聯經濟被軍備競爭拖垮,1991年蘇聯解體。

目標之四—日本。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市場、歐洲市場等充斥著日本制造的物美價廉的商品。美國威脅要對日本實行貿易制裁,日本被迫與美國簽訂《廣場協議》。美國先通過廣場協議讓日元升值,打壓日本的出口競爭力。通過廣場協議推動放大日本的經濟泡沫,泡沫破裂后,日本便陷入了20年經濟停滯。

綜上所述,美國整垮世界老二的方法:依靠世界局勢變化、金融戰、貿易戰、軍備競賽、強權等,只要能達到美國的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綜合對比來看,無論是英國、德國、蘇聯還是日本,在他們被美國整倒之前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最輝煌的時候,他們的制造業總量都不如美國,單一國家都不超過70%。

二戰以來,美國打了無數的貿易戰。若從感受上來分,有兩種,一是舒服的,一是痛苦的。上個世紀70年代打西歐,90年代打日本,這兩場貿易戰,都是舒服的,越打越舒服。美國整老二有癮!為什么會越打越舒服?有兩個原因。

第一,體量碾壓對方。美國當時人口近3億,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人口頂多1億。市場小,縱深淺,小池塘受不了大風浪。它們的市場規模以及抗壓能力,與美國根本不在一個檔次。美國動個手指,西歐日本就得舉起雙臂,所以,美國打貿易戰,沒有負擔,今天動個指頭,明天動個指頭,西歐日本就忙壞了,無法承受,只好選擇屈服讓步。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美歐貿易戰、美日貿易戰,打的都是當時自己需要保護的支柱產業,鋼鐵、汽車、農產品等等,是“你多我就少,你輸我就贏”的關系。比如,提升汽車關稅,通用公司立即就受益了;提升鋼鐵關稅,美國鋼鐵公司立馬就受益了。所以,美國一開打,國內就先得到好處,股市表現就好,財富效應就上來,民意就支持,政治上得分。所以歷任美國總統,都要打打貿易戰,貿易戰簡直是受歡迎總統的標配。

打得苦的也有,歐盟成立之后,人口規模一下子就超過美國,GDP也與美國相當。所以2002年,小布什與歐盟再打鋼鐵戰的時候,美國股市就遭遇了30%的下跌,歐洲股市也跌得差不多。兩敗俱傷,最后趕緊不打了,收工!小布什之所以被看作是失敗總統,貿易戰打壞了美股也是個原因。美國整歐盟過不了癮!

二、中國抗壓的本錢

(一)中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

按照聯合國對全球工業產業劃分,世界產業可以分為39個大類,19個中類,525個小類[3]。目前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還有一個好處是,確保國家在戰勝他國之前,面對外部全面封鎖,仍然可以生產一切所需的產品,這對于確保戰時軍需供應以及民用產品的正常供給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打持久戰更是起到很好的效果。中國不僅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且產值規模高居世界第一。

除了中國之外,美國的產業門類也非常齊全,完整度超過90%。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產業門類沒有中國那么全面,主要是其將國內中低端制造業向海外轉移,轉出去的多數是生產效率低下的行業,而大部分附加值高和科技含量高的中高端制造業卻都保留了下來。對于美國來說,把部分低端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去,只保留有優勢的產業,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做美國擅長的產業,這樣可以大大提升他們在高端制造業的競爭力。通過這種方式,美國的生產力要遠高于很多發展中國家,而且競爭力也明顯提升不少。從目前情況看,美國在高端制造業領域有著壓倒性優勢,比如航天、電子、軍工、汽車、飛機、計算機等高科技行業擁有巨大的優勢。

除了中美兩國之外,還有像德國、日本、法國這些傳統的老牌工業強國,其工業體系也相對健全。還有新興發展起來的發達國家韓國,經過美國幾十年來的扶持,也擁有相對齊全的工業產業。只是他們的工業門類遠沒有中國這么齊全而已。

(二)中國制造業雄踞世界首位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要想在中美貿易戰中獲勝,關鍵是自己要具備能夠勝利的實力,首先是經濟方面要有抵抗貿易戰沖擊的實力。目前,中國經濟的體量巨大,只要調優結構,必能適應打貿易戰的需要。

過去幾十年,美國憑借技術和美元優勢在全球建立了價值攫取模式[4]。掌握核心技術的美國跨國企業通過全球化將制造業外包給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美國跨國企業牢牢掌握著全球價值鏈,獲取高附加值。隨著這種外包規模的擴大,發展中國家對美貿易順差逐漸擴大,并以貿易順差形成的外匯儲備以低利率借給美國,而美國金融資本家運用借來的資本在全球進行投資,賺取高額利潤。但這種價值攫取模式僅僅惠澤美國的精英階層,卻給美國下等階層的就業、收入帶來不利影響,國內矛盾不斷積累。在這一模式下,美國資源向研發設計、金融等方面傾斜,美國制造業在經濟全球化中加速向海外轉移。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經從1980年的20.06%下降到1916年的11.71%。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在2010年被中國超越,占全球比重從2000年的26.03%降到2015年的17.62%。美國傳統制造業在全球化過程中不斷衰減,低技術制造業和產業中低端環節在全球化中轉移或外包到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

一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源于其創新能力,研發投入是一國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而長期以來,制造業在研發上始終獨占鰲頭。美國制造業的研發投入占全部商業研發投入超過60%。更為重要的是,在創新鏈上,制造和研發在很多時候相輔相成,在某些產業,兩者更是密不可分,制造本身就是創新過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研發很難獨立于制造業存在,制造環節的向外轉移首先會引起產業鏈外移,最終也會導致創新業的遷移。由于美國制造業的制造和研發長期分離,將制造外包和對本地投資的不足,導致了美國產業公地日漸侵蝕,產業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必須重振制造業。

美國華爾街精英也開始反思過去的金融攫取方式。他們認為,這一方式不可避免地帶來美國制造業的衰落,也將會帶來美國綜合國力的下降,會影響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這種金融攫取方式是不可持續的。這是因為支持美元背后的是美國的軍事實力,是美國的產業競爭力,是美國在全球建立的國際經濟經融規則,而制造業的衰落將直接影響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

特朗普重振美國制造業計劃難以改變美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江河日下。美國鋼鐵、紡織服裝等傳統制造業的成本主要來源于勞動力成本,美國這些傳統制造業在全球競爭中并不具有優勢,很難與勞動力相對低廉的國家競爭。

特朗普重振美國制造業的重點在于提升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分工日已由跨國公司主導,產業供應鏈和價值鏈全球共享,產業內國際分工不斷分化。美國高技術制造業中的中低端制造業環節越來越多地外包到中國等新興國家,這導致美國造技術制造業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相關配套也逐漸向外轉移,風險投資資金和高端研發等也有向外轉移趨勢,美國高技術制造業的競爭力不斷削弱。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制造業方面,中國已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橫跨高中低端的超級工業大國,具有抗壓的韌性。據世界銀行數據,早在2013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在世界排名第一,占比達到20.8%。其中,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業凈出口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中國裝備制造業產值更是突破24萬億元,占全球的比重超過1/3,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全球任何一種產品都可以在中國找得到,而這種完整的工業體系對我國經濟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我國的制造業2010年超過美國,2016年等于美日之和,2018年等于美日德之和,而且還在拉大。工業化進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些高端產業產品并不是一兩天可以制造出來,目前中國正從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業邁進。

(三)中美經濟的高度互補性

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先進國家,在很多方面都領先于全球很多國家。馬云說[5]:“美國任何經濟問題歸咎于中國是被誤導了。如果美國想責怪任何人,應該責怪自己。美國已經在過去30年里浪費了超過14萬億美元用于戰爭而不是投資于基礎設施?!?/p>

如果將這其中的一部分用作基礎設施建設或者幫助美國國民又或者發展美國中西部地區,如今的美國都將是另一番景象。另外美國的高速發展讓他們將自己的關注點放在發展高科技、知識產權等領域上,他們將制造業外包給了低成本的中國和墨西哥企業,將服務業外包給了印度,也就是說將所有的低端產業外包給其他國家,雖然這樣的做法同時造就了今天美國科技的騰飛超越了其他國家數倍甚至數十倍,但也同時造成了今天很多美國人沒有工作、美國中產階級以及工人階級的工資停滯不前的原因。

不是其他國家搶走了美國的工作崗位,而是美國的策略出現了問題。

中美貿易嚴重失衡是特朗普挑起貿易戰的直接原因。中美貿易格局目前是中國貨物貿易順差、服務貿易逆差,這反映了中美比較優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工廠,以加工組裝方式向全球輸出商品,中國的利益只是加工組裝的增加值,全球價值鏈分工決定中美貿易格局。據中方統計,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9%來自外資企業,61%來自加工貿易。中國從加工貿易中只賺取少量加工費,而美國從設計、零部件供應、營銷等環節獲益巨大。在全球價值鏈中,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在美國,總體上雙方互利共贏。農業、能源和高新技術行業是美國最具出口競爭力的行業,但是美國長期限制高新技術產品對華出口。有美國研究機構發現,如果美國放寬對華出口管制,對華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

從結構上看,美國“貿易戰大棒”將優先打擊兩類目標。一是施壓與美國過剩產能嚴重沖突的領域,包括賤金屬、服裝皮革、化工產品、機電設備等行業,以改善美國制造業就業;二是以知識產權問題為理由,對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進行精確打擊,將覆蓋航空航天、高速鐵路、新能源汽車、高科技產品等領域,以維護美國制造業的尖端優勢。而中國一反擊,那痛則是即時的,飛機多買點空客,少買點波音,美國飛機制造就得少吃一塊肉;大豆多買點阿根廷、巴西甚至是俄羅斯的,那么,美國農民立即就會收入大損,期貨要先跌一跌。

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兩國的經濟深度交織在一起。如果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建立起的電信連接、制造業供應鏈、教育交流以及金融投資被阻斷,我們將會生活在一個不那么安全、不那么繁榮、不那么穩定的世界里。貿易問題上中國其實不怕美國。與中國打貿易戰,天然就是痛苦的那種,可能比和歐盟打更痛苦。因為中美的產業結構高度互補,美國出口中國的,大都是中國所沒有的,可要可不要,屬于柔需;中國出口美國的,大都是美國不愿意生產的,不要也得要,屬于剛需。拿中國做對手,就相當于金庸小說里的七傷拳,打人一拳,自己也中一拳。第一季,中美相互測試,看誰更不怕疼。第二季,相互來一點制裁也是大概率,然后再一起談談,再交換一些籌碼。歷史上,美國曾對中國搞了幾次301調查,最后都沒有真打,無它,打這種貿易戰傷身。因為中國出口美國的,美國不生產。打了中國的產業,美國自己得不到好處,倒是東南亞、墨西哥、拉美甚至是中、東歐得了好處。

中國的商品對美國是剛需,美國的商品對中國是柔需,美國撐不住的。海關總署發布的5月外貿數據顯示[6],今年前5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2.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其中,出口6.5萬億元,同比增長6.1%;進口5.6萬億元,同比增長1.8%;貿易順差8933.6億元,同比擴大45%。其中,中美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2萬億元,同比下降9.6%。其中,我國對美出口1.09萬億元,下降3.2%;自美進口3352.7億元,下降25.7%;對美貿易順差7506.2億元,擴大11.9%。相關專家指出,從前5個月我國對外出口的總額來看,貿易摩擦對中國的影響有限,美方所受損失更大,美國得不償失。

2019年6月17日,美國擬對價值約3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的計劃舉行為期7天的聽證會[7]。七天的聽證會,一共將有320名左右的企業和行業代表參加。因為這次的3000億美元商品都是美國人最熟悉的終端消費品,包括手機、筆記本電腦、服裝、鞋類、玩具、游戲設備等。這些加征關稅一旦落地,美國消費者將直接受到沖擊。

受沖擊最大的是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美國人每10部手機中,8.2部從中國進口;每10個筆記本電腦,有9.4部來自中國。不僅如此,119億美元“中國制造”的童車,占全美總量的85%,54億美元的電腦游戲主機占98%和46億美元的監視器。此外,還有141億美元的鞋類,277億美元的服裝,267億美元的玩具、游戲運動器材和23億美元的書籍。這些中國制造幾乎涵蓋了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不可替代。戴爾、惠普、微軟、英特爾聯合聲明:反對特朗普關稅政策。

在聽證會上,絕大部分人都是反對加征關稅的。一、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因為中國是許多產品的唯一進口來源。很多企業表示除了在中國生產服裝、電子消費品和其他消費品之外,幾乎沒有別的選擇,如果加征關稅,會對美國的企業、消費者和普通家庭造成很大的沖擊。煙花行業的代表說:“無法在短期內‘復制’一座生產基地?!币驗?,美國95%的煙花來自中國;一家美國羊絨制品公司,告訴美國政府其公司羊絨采購只能在中國內蒙古實現。從鞋子到電子產品,再到龍門起重機,中國擁有最完善的配套,所以中國能成為全球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特朗普發動的對華貿易戰,正對以海外為生產基地的美企造成負面影響。美國服裝鞋類聯合會負責人公開表示,對華挑起貿易戰后果嚴重,將破壞產業供給鏈,對美國商業造成損害。實際上,美中貿易戰爆發后,美國制造業企業并未立即加大在美國本土的投資,而是提高產品售價。隨著中國未來可能實施非關稅報復措施,一些美企或將遭受雙重打擊:一方面受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損害,另一方面可能受到中方的非關稅報復,未來遭遇的負面影響會愈演愈烈。美中貿易戰的最大受害者可能就是在華美企。二、關稅將加在美國消費者身上。2018年美國國內銷售服裝的41%、鞋類的72%都來自中國。如果加征關稅,會導致成本大幅上升,最終買單的還是美國消費者。美國零售聯合會,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貿易協會,它的一份報告就發現,加征關稅,美國的消費者一年要多花44億美元買衣服,多花25億多在鞋子上,多花16億在家庭用品上。

(四)中國有廣闊的市場

中國經濟體量大,人口近14億,相當于整個美、歐、日發達國家的總規模。市場這些年也大了,進出口總額世界第一,單一國家層面來說,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所以,中國市場的抗壓能力,也超越美國過去的所有單一對手。美中貿易戰,要想分出勝負,必然是個持久戰。

由于全球價值鏈的形成與發展,國家間的分工已經從產業內部分工發展到產品內部的分工。我們稱之為生產工序的專業化。因此,一個國家在貿易中實際獲得的收益與其實際貿易收支狀況未必呈正向關系。

對一般國家而言,貿易戰在經濟學上一定是雙輸的。但是對于大國而言,關鍵在于誰輸得起。歷史經驗證明,大國之間特別是“老大”和“老二”之間的較量,更多的不是經濟行為,不是以經濟利益為目的,而是一種國際政治行為,是以國家利益為目標的。國際政治競爭不是“正和游戲”,而是“零和游戲”。經濟學與政治學的邏輯有很多不同,一個主要的區別在于,經濟學研究的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還是自損六千的問題,它的邏輯是如何讓己方避免自損八千,盡量實現自損六千,即實現資源約束條件下以最小的成本達成最大績效;與經濟行為不同,政治的邏輯是只要我贏,戰勝對手,犧牲多少無所謂,在所不惜。貿易戰最好不打,因為兩敗俱傷;但如果真打,中國會贏,特朗普自己可能都沒想到[8]。中國的“三張王牌”,兩張“小王”,一張“大王”。第一張“小王”就是徹底禁止對美國出口稀土。所有芯片都需要有色金屬,有色金屬的原料是稀土,中國的稀土產量占世界95%,是壟斷性的,如果徹底禁止稀土向美國出口,美國很多東西造都造不出來。而美國開采稀土,開采量要好幾年才能滿足需求。美國國債是另一張“小王”牌。中國持有1萬多億美元美國國債?!按笸酢本褪敲绹驹谥袊氖袌?。2018年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賺的錢是3800多億美元,比美國對華貿易賺得還多,而中國公司在美國市場僅賺了200多億美元。

(五)對癥下藥

進入21世紀,美國麻煩不斷!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遇恐怖襲擊,2001年10月7日美國發動對阿富汗的軍事進攻,2003年3月20日發動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2008年美國遭遇金融風危機,2018年中美貿易戰打響。2000年美債僅5.6萬億美元,2018年美債達到22萬億美元。2000年美國的 GDP達到9.89萬億美元,占世界的28%,2018年美國的GDP將突破20萬億美元,占世界的四分之一;2000年中國的GDP達到1.19萬億美元,占世界的3.72%,2018年中國的GDP達到13.46萬億美元,占世界的六分之一。2000年中國的GDP是美國的10.7%,2018年中國的 GDP是美國的67.3%。當美國聚焦于反恐、金融危機忙得不可開交時,中國的GDP悄無聲息地超過美國60%這條紅線,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善的工業體系,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

基辛格曾經說過[9]:誰掌握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誰掌握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控制了世界!

1.石油。當年,美國給沙特等石油大國立了個規矩,石油買賣必須用美元結算。誰敢觸碰美國這個底線,只有死路一條!沒有國家不需要石油,但不是每個國家都產石油。在美國一國獨大鐵拳霸權之下,誰敢不服?也正是依靠美元霸權,美國賺得盆盈缽滿,正是由于美元經濟給能帶給美國驚人的利益,誰要是挑戰美國的美元霸權,美國就會玩命地跟他死磕到底。2014年,戰斗民族俄羅斯率先發力,在和中國進行石油貿易時使用人民幣結算,這一槍驚天動地。伊朗緊隨其后,也拋棄美元,采用人民幣結算。委內瑞拉更絕,在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不但在石油結算中采用人民幣結算,更是拋棄美元。為徹底擊破美元霸權,中國將原油、人民幣、黃金掛鉤,這相當于將人民幣的信用和黃金的信用掛鉤。至此,中國三分之二的石油采購實現了人民幣結算,多年依附在石油身上剪羊毛的美元被拋棄了!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誰掌握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石油作為重要的戰略能源,是整個國家工業經濟的基石,目前各大國都對石油安全給與了充分的重視,積極構建自己的石油戰略部署。中國是貧油國,大半的石油依托進口,中國主要從中東和俄羅斯進口石油。中東的石油大部分經過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航線是中國的能源生命線。美國在新加坡有軍事基地,假如未來發作戰爭,美國能夠在新加坡封鎖馬六甲海峽。俄羅斯的能源長期滿足中國的需求有點艱難,所以中國不斷在建第三條能源通道。近年來,中國協助巴基斯坦開發格瓦達爾港口。格瓦達爾港口在霍爾木茲海峽出口,即便馬六甲海峽被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也將經過格瓦達爾港從陸路運往中國。如今,美國對伊朗施行了石油禁令。格瓦達爾港離伊朗很近,把伊朗的石油經過管道送到格瓦達爾港口的話,自然也能夠運送到中國。平安性被完整保證。中國和俄羅斯全面深化了戰略伙伴關系—中俄完全互補!中國缺少能源,但是不缺錢和生活必須的中低端制造;俄羅斯不缺石油,但是缺少錢和中低端制造!

2.我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2018年,中國自產大豆1400萬噸,總進口是9554萬噸。大豆生產是非常耗費土地的,平均每生產一噸大豆需要八畝土地。這些進口大豆若是換成中國自種,要消耗7.6億畝的土地。而中國的農業耕地紅線是21億畝,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種大豆可能嗎?

3.我們對“美元體系”的依賴?,F今的“美元體系”主要靠三個機制來運行:一個是商品美元還流機制。美元是世界清算貨幣、結算貨幣和主要的資本市場交易貨幣。中國、日本、德國等“貿易國家”向美國出口賺取美元以后,還要將其中相當大部分借給美國。第二個機制是石油交易的美元計價機制。美國迅速找到了石油這種工業血液,聯合沙特等國建立了石油交易的美元計價機制。這就意味著其他國家若要進口石油必須用美元支付,因而就必須儲備美元。這樣,美元在與黃金脫鉤之后依然牢固地保持著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第三個是美國對外債務的本幣計價機制。美國80%以上的對外債務是以自己可以印刷的美元計價的。由于美元是美國控制世界的最主要工具,輕易不會亂來。所以,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國家戰略利益就是遏制中國的崛起。

4.我們對美國制造業及其核心技術的依賴?!爸信d事件”足以讓我們清醒地看到自己同美國之間巨大的技術差距以及對美國核心技術的嚴重依賴。規律勝過王權!猶太人認為:學者比國王偉大。猶太格言:為使女兒嫁給學者,即使變賣一切家當也值得;為娶學者的女兒為妻,縱然付出所有的財產也在所不惜。尖形避雷針由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后避雷針傳入英國。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后,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二世下令把英國全部建筑物上的避雷針的尖頭統統換成圓頭,以示與作為美國象征的尖頭避雷針勢不兩立。英國人犯了一次傻!2018年中國的華為公司造出世界上第一臺5G手機[10],這是東方文明落后西方文明400年之后第一次在技術上的領先,堂堂正正地奪得世界第一。正值中國的GDP觸及美國60%這條紅線,美國全面打壓中國之際,華為的5G手機不失時機地趕上了趟,這不是欠收拾嗎?2019年5月16日美國正式把華為公司以及其68家關聯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11]。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一家正常經營的科技公司,有一種大人欺負小孩的感覺。為了讓華為徹底放棄布局全球的計劃,美國甚至慫恿加拿大扣押了華為首席財務官孟女士[12],有一種男人打女人的感覺。美國的這種流氓作法是不是很過癮?谷歌、微軟、高通、英特爾、賽靈思等美國公司凍結了對華為公司的軟件和組件供應,美國大型科技股開始全線下滑,蘋果股份下跌3.13%,微軟股份下滑了1.44%,谷歌股價下跌2.1%,高通股價曾一度暴跌超過5%,博通的股價下跌6%,美光的股價下跌4%,德國英飛凌股價也曾大跌4.3%。這種情況也是美國政府沒有想到的,美國偷雞不成蝕把米。華為旗下海思公司“備胎”芯片一夜“轉正”[13]。華為除了有“備胎”芯片,還有另外一個“備胎”,那就是“鴻蒙”操作系統?!皞涮マD正”,華為無懼美國封殺。谷歌公司著急了:又將多出一個競爭對手。2018年華為在全球銷售2億多臺的手機,其大部分芯片均從美國采購。華為在2018年花費了大約700億美元購買零部件,其中110億來自美國公司,如高通、英特爾和微軟等,博通年收入的5.3%來自華為,高通年收入的2.6%來自華為,美光年收入的11%來自華為。隨著美國政府對華為的禁令,給與華為有交易的美國公司帶來高達110億美元的業務損失,害人終害己!五眼聯盟是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五個國家組成的情報同盟。美國、澳大利亞明確表態拒絕華為、中興5G網絡設備采購,加拿大也正在考慮中,而英國的電信運營商與華為、中興紛紛簽訂了5G合同,新西蘭表示不會歧視任何國家的任何企業。精明!法國、德國、葡萄牙等歐盟國家已經先后表示本國5G通信設備將全部或部分使用中國企業制造的產品[14]。許多國家抵制了美國政府原因很簡單,華為的5G技術目前被認為是最優越的。美國政府用下三濫手法打壓華為公司,相當于給華為做了一次免費廣告。華為的終端銷售量在持續增長,手機銷量已穩超蘋果躍居全球第二;華為的5G在全球范圍內規模部署,現已簽約50個商用合同,全球5G基站發貨量達到了15萬臺。華為至少已與十余個歐盟國家的電信運營商簽署了5G合作協議。隨著華為對芯片需求量的持續增長,美國本土的芯片公司最著急。對華為禁售引發美國供應商混亂,美光、英特爾等美國科技公司也找到了給華為供貨的辦法[15]:即使公司總部設在美國,他們也可能通過海外子公司和運營的所有權將他們的技術歸類為外國公司。如果芯片中少于25%的技術來自美國,產品則可能不會被禁令范圍覆蓋。這些交易充分說明打擊華為、改變將世界電商貿易關系是多么困難!近日華為的美國芯片供應商,包括高通和英特爾,正在悄悄向美國政府施壓,要求其放松對華為的銷售禁令。2019年6月29日全球會議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公司將被允許繼續向華為銷售產品和服務[16]。從2019年5月16日到6月29日僅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美國的態度有了明顯轉變。美國人犯了英國人同樣的錯誤!

美國作為現在世界的唯一霸主,主要依靠四根支柱:高科技、美軍、美元、文化。當代世界霸主美國存在著一個“60%定律”: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規模大致達到美國60%的時候,美國就要打壓“經濟老二”。蘇聯和日本淪為犧牲品!當美國聚焦于反恐、金融危機忙得不可開交時,中國的GDP悄無聲息地超過美國60%這條紅線,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制造業乃國之重器,中國完善的工業體系,具有抗壓的韌性。中美貿易戰中國必勝的理由:

(1)中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

(2)中國制造業雄踞世界首位。

(3)中美經濟的高度互補性。

(4)中國有廣闊的市場。

(5)對癥下藥。

美國將制造業利潤菲薄的中低端外包到中國和墨西哥,保留了利潤豐厚的中高端,中低端對于美國是剛需,中高端對于中國是柔需,中國扛得住,而美國撐不住的,中美貿易戰中國必勝!中國在石油、糧食、美元、高科技上對美國依賴嚴重。

2017年1月20日,美國迎來有史以來最能折騰的總統特朗普,任性、好斗、執拗、財迷。2017年1月23日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2017年6月1日美國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2017年10月12日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年12月2日美國退出全球移民協議,2018年5月8日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2018年6月19日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018年10月3日美國退出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2018年10月17日美國退出萬國郵政聯盟程序……特朗普退群成癮。特朗普上臺后對太陽能板、洗衣機、鋼鋁產品的加征關稅幾乎針對所有國家[16]。此外,特朗普政府還對中國、土耳其等國家專門加征關稅。除中國外,歐盟、加拿大、土耳其等也都對美國進行了反制。特朗普搶錢有癮。特朗普不知道“和氣生財”的道理,得罪了所有的盟友和生意伙伴,自此美國將孤立于經濟全球化鏈條之外,廣闊的市場和廉價的商品漸行漸遠,美國的衰落成為必然![17]特朗普帶領美國從世界老大走向世界老二,“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中國應該順勢而為,昂首闊步邁向二十二世紀!

猜你喜歡
貿易戰華為制造業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現在的余華為誰寫作?
賽力斯華為智選SF5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
華為
貿易戰是錯誤的決定
淺談中美農產品貿易戰
凈能源危機:特朗普的貿易戰與全球化的終結
“中美貿易戰”養豬業可能發生的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