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思辨性閱讀能力培養實踐路徑研究

2019-03-21 16:55
成功 2019年7期
關鍵詞:思辨性大學教學模式

段 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 100029

在國際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趨勢下,國際化水平已成為評估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英語作為世界范圍內通用性最強的語種之一,能夠在國際往來間產生重要的作用?,F階段各個行業對英語掌握水平的要求與日俱增,對大學生而言意味著新的機遇與挑戰。下文將從教學角度展開分析,在培養大學生思辨性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尋找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培養方式,使大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效果,早日熟練地掌握英語,并將其投入到應用中,為其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促進綜合人才的培養。

一、思辨性閱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無論何種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邏輯、應用性均比較重要。以英語來說,其中存在較多的多義詞、俚語。在文化背景不同的前提下,同樣的語言在不同場合具有截然相反的意義,若想切實掌握英語,熟練使用英語,應對此類內容有著充足的了解與認知。就學生在大學前所受的英語教育而言,多為應對考試而學習,僅有一部分學生對于英語具有興趣,或是具備一定的學習條件能夠系統地學習英語。這種情況對于思辨性閱讀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困難,學生所接受的學習方式多為硬性記憶,由詞匯量加深理解,而并非基于環境、基于語用氛圍進行學習。因此,為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加強應用性,應切實開展思辨性閱讀能力的培養,從實際出發,從閱讀、學習明確語用環境及應用效果,加強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邏輯能力,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主動思考、自我認知,實現思維判斷,強化應用性。

二、目前思辨性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需要更新

許多大學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多采用較為單一的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師作為主導,在課堂教學期間,僅按照英語教材進行課文講解,并未針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全面輔導,過于強調學生背誦英語課文以及知識點等內容。學生在此過程中,缺乏對英語課文及知識點的深入分析,從而導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較低。另外,部分教師還存在填鴨式教學的情況,學生長期處于此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許多學生在課堂中并未具有思辨的機會,無法理解英語文章及英語段落間的關系,從而影響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

(二)學生學習動力偏低

部分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傳統觀念,認為在大學只要能保證英語學習達到期末考試及格標準且通過四六級考試即可,并未針對英語學習投入過多的精力。另外,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視度較低,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常忽略自身思辨性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從根本上提高自身英語學習的能力。其次,盡管英語知識內容相對較多,具有一定學習難度,許多大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卻缺乏主動性,無法針對英語材料和段落間的關系進行主動分析,缺乏英語文章的邏輯分析和理解,這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思辨性閱讀的能力。與此同時,部分大學生呈現過于依賴英語教師的現象,由于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環境,學生開始對啟發式教學以及主動性學習產生抵觸心理,較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培養。

(三)課時機制導致記憶時效性減弱

在大學生思辨性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課時限制亦為其中主要問題之一,就實際展開分析,大多大學英語閱讀課堂時間存在局限性,閱讀教學任務相對較多,許多教師無法在現有的時間內為全部學生解決英語閱讀問題。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要組織全班學生進行英語題目的閱讀,還要給學生講解相關閱讀材料,指導學生進行易錯題的分析。學生面對大量的英語知識常出現無法完全理解英語知識的情況,從而導致學生思辨性閱讀能力培養受到影響。另外,因英語閱讀課堂時間較短,英語老師為了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教學等相關任務,常忽略學生文章分析環節,多以教師講解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為主,從而使學生的思維無法得到有效培訓,進而影響學生學習以及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如何創新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思辨性閱讀能力培養路徑

在基于原有問題的解決基礎上,根據筆者自身教學經驗展開分析,結合現階段學習要求,提出三類創新建議:

(一)以實際為主,以應用為主

以實際為主,以應用為主,即意味著在培養思辨閱讀能力的過程中著重以實際使用為目的,使學生培養思辨閱讀能力后能學有所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路徑的選擇較為重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作出的選擇能夠較為實際地對學生產生影響。在上文中所陳述的課時問題中,我們能夠發現,學生在大學生活中的學科較多,可能會出現課時中斷而導致的記憶時效性問題,在學習上一課時內容后若不及時復習便會出現遺忘的狀況。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應以實際為主,既符合實踐路徑的根本需求,亦能與學習相結合,實現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的提升。

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教材為基礎進行英語閱讀思辨能力的培養,在教材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拓展選項,如以實際大學生活中的實例舉例,結合對應內容,引發學生產生思考,促進思辨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由閱讀材料、教材內容所引發的思辨能力、邏輯能力將能夠結合實際進行進一步的激發與提升,加深記憶力的同時更可基于實際進行學習,提升實際利用效果。

(二)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建設學習機制

碎片化學習為現階段能夠被學生所接受、所歡迎的學習方式,如以微課形式展開的一系列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所接受。在大學英語閱讀思辨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亦可應用此類學習方式,使學生擺脫課時限制,更為自由地進行學習。首先,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在教學后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掌握學生的平均學習水平為其提供具有較大幫助的學習內容,此類內容既可為網絡中的學習資料,如閱讀材料、有聲文件等,也可為教師自行歸納總結的思辨能力培養材料,如閱讀中需要注意的重點,提升思辨能力的渠道總結等。教師可為學生選擇一系列學習內容,為其提供更多的選擇,使學生在切實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思辨能力,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更樂于運用思辨能力,無形中提升學習水平。

與此同時,還可建設較為適合學生實際學習的學習機制,為其制定一系列規劃。在英語閱讀思辨能力的培養過程中無疑需要大量的學習資料,通過閱讀不同材料進行思辨能力的培養。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提供一系列材料,如英文名著閱讀、英文戲劇閱讀等,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到不同語境下的語用差異,通過自身思考了解到文化差異帶來的語言應用差異,掌握一系列知識。

(三)在能力培養過程中融入應用訓練

能力培養是一個持續而不間斷的過程,在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習,更需要實踐。本文分析英語閱讀中思辨能力的培養正是基于實踐而展開的。因此,應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融入實踐,即加入應用訓練的相關內容。教師可通過課時安排留出一定課時,根據實際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交流的機會。根據實際情況不同可采取不同措施與手段。以實際為例,在閱讀思辨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可將實際交流視為閱讀思辨能力培養的切實路徑,以學生的交流為內容,將交流內容制成實際材料,轉變為文字,引導學生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思辨能力的培養。教師可刻意在文中留出幾處“錯漏”,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思考,尋找問題,在尋找問題后分析應如何解決問題。如引導學生思考應用何種方式解決問題,對應的詞匯、句子錯誤可具有幾種替換方式等,使其了解到真正交流過程中的應用環境,為其解決問題,提升能力、鍛煉思維靈活性。

若具備一定條件,在教學過程中還可加入真實性較高的英語交流應用,如與交換生交流、與外教交流等方式進行思辨能力的培養。閱讀思辨能力的培養僅是在閱讀過程中實現思辨能力的培養,其核心為思辨能力,而思辨能力的提升與應用具有較大關聯性,可不拘一格地采取各類方式,通過實現不斷篩選有效的方式,選擇出最為有效的一種融入教學。

(四)進一步完善原有教學模式

大學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以及培養學生思辨性閱讀能力過程中,應針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完善,保證教學模式能夠符合學生發展需求。因此,英語教師應針對英語閱讀教學理論進行深入分析,了解學生學習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能力進行閱讀教學模式的選擇,及時采用啟發式閱讀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面分析英語閱讀相關材料,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至閱讀教學過程中。另外,教師應針對學生閱讀進行全方位指導,使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建立系統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邏輯思維,使學生思辨性閱讀能力能夠從根本上得到提升。與此同時,大學英語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整理以及歸納閱讀材料,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在此過程中得到鍛煉,從而實現思辨性閱讀能力的提升。

本文基于大學英語閱讀思辨能力的培養展開分析,首先分析閱讀思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隨后根據實際展開分析與研究,結合實際選擇培養路徑的過程中,以教學經驗提出部分創新建議,望此類建議能夠切實對大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培養提供參考,使當代大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實現進一步的提升,切實符合國際化要求。

猜你喜歡
思辨性大學教學模式
“留白”是個大學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悖離核心素養涵育的非思辨性寫作
思辨性與學術性:史學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然取向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