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龍舟文化的演變及生態適應論分析

2019-03-29 12:05徐煊
祖國 2019年3期
關鍵詞:歷史演變

摘要:龍舟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對龍和舟結合形成的集運輸,祭祀等色彩的運動項目。中華龍舟文化是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特色代表。在不同時代發生了系列適應性變化。本文對中華龍舟文化的歷史演變進行了研究。探討了中華龍舟文化在演變中生活適應性的問題。

關鍵詞:中華龍舟文化 歷史演變 生態適應論

中華龍舟是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歷史久遠,內涵豐富。龍舟比賽表現形式多樣,規模宏大,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中華龍舟在歷史發展中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在制作工藝,競賽方式等方面也不斷演變。中華龍舟文化為了更好的發展演變是其適應自然生態與文化生態的結果。其演變過程是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歷程的折射,研究中華龍舟文化的演變,有助于深入學習中國傳統體育文化。

一、生態適應的含義

生態適應指生物隨環境生態因子變化改變自身形態與生理特性,適應環境的過程。不同國家民族體育文化共同構成了世界體育文化。每個體育文化圈的體育文化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并存發展。各國民族體育文化相互作用共同構成影響世界體育文化生態圈。

各類體育文化都是其重要構成因子[1]。世界全球化發展推動體育文化因子相互交流,有些體育文化因子依恃其所屬民族政治文化等方面實力更加強勢。文化適應理論框架下,可將生態適應分為演變適應,交互適應,策略適應與趨同適應。中華龍舟文化在歷史演進中接受其所處的自然生態,文化生態影響。不斷增強適應能力。

二、中華龍舟文化的發展

(一)中華龍舟文化的起源

中華龍舟文化是集船文化,龍文化與節日文化于一體的文化,舟的起源說法不一。舟的起源可追溯至遠古時期。浙江蕭山跨湖橋新石器遺址出土的獨木橋距今約8000年,人們對龍的存在也有不同觀點。有觀點認為龍源于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具有一定的神話色彩。有觀點認為龍是遠古自然界存在的物種。

龍舟的結合源于《沅陵千年龍船》一書,湖南沅陵龍舟源于5000年前,沅陵被稱為中國傳統龍舟的故鄉。沅陵傳統龍舟十分具有代表性,其參賽規模宏大。河南輝縣戰國墓葬出土的涉獵紋銅鑒上有龍船。也是賽龍舟的見證。

關于龍舟起源的說法眾多,如紀念人物,祈求豐收,龍圖騰崇拜等。紀念人物說源于南北朝時期,涉及到屈原,伍子胥等歷史人物。劃龍舟紀念屈原的記載較多。唐代劉禹錫的《競渡曲》等古籍中均有相關記載。

祈求豐收的說法源于《鎮遠府志·風俗》?!稖刂莞尽分幸灿杏涊d。龍圖騰崇拜說源于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出。

隨著龍舟的演變,中華龍舟文化逐漸形成發展,龍舟競渡最初起源沒有復雜的祭祀儀式,其在流傳演變中隨著環境的改變不斷變化。

(二)中華龍舟文化在各歷史時期的體現

中華龍舟文化在流傳中發生了不斷的演變。中華龍舟文化的演變可分為自然生長期,重創衍滯期,復蘇調適期與成長壯大期。中華龍舟文化自起源到今天是連續發展演變的階段。其在歷朝中都受到了重視。唐宋元明清各代皇帝均有觀看龍舟的經歷[2]?!杜f唐書》中記載穆宗觀競渡,唐代端午競渡熱鬧隆重?!稏|京夢華錄》卷七中記載北宋皇帝于臨水殿觀金明池內龍舟競渡。宋元時期競渡之風盛行。

宋代的龍舟賽分為龍舟競渡與龍舟花樣表演,龍舟競渡是一種有組織的大型活動,賽事活動安排井然有序。明清時期賽龍舟以南方水鄉為盛,民國時期西方體育傳入,龍舟比賽活動更加規范化。中華龍舟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被賦予其時代內涵。中華龍舟文化的體育意蘊在不斷演變發展。

(三)中華龍舟文化的近代發展

受三年自然災害與文革的沖擊影響,中華龍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阻礙。龍舟民俗文化事項停滯,此時期社會生態對中華龍舟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文化生態的巨變中斷了中華龍舟文化的傳承發展。

中華龍舟文化的發展低谷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逐漸改觀,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的發展為中華龍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3]。1976年,香港舉辦首屆國際龍舟賽。中華龍舟文化的復蘇展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此時的文化生態成為促進其演變發展的重要保障。

中華龍舟文化在改革開放后得到飛速發展。1985年全國龍舟協會成立。1992年-1994年,國際龍舟聯合出版了龍舟競賽規章,龍舟比賽向著規范化的方向不斷發展。中華龍舟文化自1984年后逐步成長壯大,對世界各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此時期的中華龍舟文化在新的文化社會生態中不斷演化,在發展中作為體育文化事項綻放新的光芒。

三、中華龍舟文化演化的生態適應性

(一)中華龍舟的自然地域演化

人與自然的關系密不可分,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是人類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中華龍舟文化與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在不斷適應自然生態中發展。

龍舟競渡是人們為了更好的適應水鄉的地理環境而創造。其存在發展與自然氣候與地理環境等自然因素相關。晉,吳越,荊楚是古代賽龍舟的起源地。其中湖北,湖南,江西與廣東省最具代表性。賽龍舟活動盛行于西安,開封,杭州,上海等水域充沛的地區。賽龍舟地理分布可從水系分布上看出其對自然生態的適應。通過龍舟的地理分布看,中華龍舟文化孕育發展與水域集中區密切相關[4]。其發展演變的環節都體現了對所處自然生態的適應。

不同地域的龍舟文化在水文化的基礎上表現不同的差異。龍舟文化在南方水開展,基本沿襲傳統的競渡方式,北方水域較少的地區,龍舟競渡演化為陸地開展的賽紙龍船等活動。

傳統的龍舟競渡在晝間舉行,在浙江,福建等地演變出了夜間賽龍舟的活動,體現了不同地域的差異性。福建惠安崇武在早年的端午節上的賽龍舟最初在海上舉行,但因一次海上失事改為陸上舉辦。一些地方的龍舟競渡演變為表演性的娛樂活動,可見,中華龍舟文化在自然環境中的不斷演變。

中華龍舟文化的發展受多種社會因素影響,無論其傳統競渡或新的競技運動,都與社會生活背景相關。多個影響因素構成了中華龍舟文化發展的社會生態,政治因素等變化對其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中華龍舟文化發展可視為社會生態選擇的結果。

(二)中華龍舟文化的社會生態演化

龍舟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奮發拼搏精神。無論何地區的龍舟都蘊含著積極向上的文化內涵,龍舟精神體現在龍舟競渡的各環節。發揮了社會教化的作用[5]。

傳統龍舟要通過全員有節奏的通力合作贏得比賽。其中同舟共濟的精神展現了群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龍舟競渡以族群歸屬組隊,龍舟隊員同屬一個家族,通過團結合作的競渡,族群成員間形式族群歸屬感,增強集體意識。

龍舟文化內涵豐富,其蘊含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互助觀等,中華龍舟文化凝合了多種傳統文化精神,將精神元素傳播到參與人群中。從心理與行為層面發揮整合作用。促進社會的穩定和諧。

龍舟競渡在很多地區都有開展,與其當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相結合,中華龍舟文化吸收了這些文化因素,豐富了其自身文化內涵,取得了更好的發展。中華龍舟文化對不同文化的吸納是其文化適應性的重要體現。如江西省龍舟競渡活動中,龍舟文化融合了當地的喊號,演劇等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龍舟文化。

四、結語

中華龍舟的起源演變過程都是適應生態的結果,中華龍舟具有的不同風格特色是其不斷的演變結果。中華龍舟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揮其社會教化的作用,說明其具有較強的調適能力。中華龍舟文化是生態適應如今依然存在?,F代化的社會生態沖擊了中華龍舟文化的傳統。中華龍舟文化能否在全球化背景中保持獨立的文化品格值得深思。從生態適應的角度分析中華龍舟文化的發展,有助于加深對中華龍舟文化的發展問題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周宗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安康龍舟競渡的活態傳承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8.

[2]孫文竹.從中華龍舟大賽發展看傳統體育文化自信[J].當代體育科技,2018,(15):175-177.

[3]隋文杰.龍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媒體傳播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18,(02):13-16.

[4]王洪珅.中華龍舟文化演變的生態適應論繹[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06):134-139.

[5]林耀輝,米云飛.中華龍舟文化傳承與對策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7,(05):5-6.

(作者簡介:徐煊,本科,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單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

猜你喜歡
歷史演變
淺析中國共產黨“解放臺灣”戰略的歷史演變及其驅動因素
從范例復制到自由表達:對我國幼兒園美術教育觀的歷史演變考察與現實反思
高校輔導員制度演變及其啟示
從分離走向融合:幼兒園游戲與其他教育活動關系的歷史演變
中共中央秘書長和秘書工作部門的歷史演變(上)
馬克思主義人文關懷理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