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現狀和問題研究

2019-03-29 12:05陳韞
祖國 2019年3期
關鍵詞:就業能力漢語言文學創新模式

摘要: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背景下,我國各大院校的專業都在進行教育改革,本文先簡述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應用性提升的必要性和趨勢,隨后分析了現在教育的問題以及創新發展對策,對該專業的學生發展做出了分析性的規劃。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 創新模式 就業能力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簡述

漢語言文學專業幾乎在我國各大院校都有設置,在我國的教育上也存在很悠久的歷史,是我國高等院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基礎專業。漢語言文學教育在基礎上有著牢固厚重的特點,在就業上適應面也很寬,社會的需求量也一直比較穩定,相對來說是比較有優勢的一個專業。但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化和發展讓漢語言文學專業在社會經濟文化和教育科技上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也更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傳統人才的命運。

漢語言文學專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專業的歷史很悠久,其原因是早在“五四”時代,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內涵就已經初步地確立了起來,現在的專業課程大多也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借鑒蘇聯的教育模式確立的。由于時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以知識為主導的,在知識教育為主的基礎上才衍生出了能力培養。而對于現代的教育來說,突出的綜合能力培養和提升在教育中占據了更大的地位和重要性,現代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增大。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寫作能力是最能體現該專業畢業生的優勢的,同時寫作能力也是當代社會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基本的要求。放眼看已經存在的該專業畢業生,他們從事的工作主要都與語文教學、文化普及、新聞出版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有關聯,而這些工作對于寫作能力的要求都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學生在大學期間應當著重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提高文字表達能力,更要提升自己的美學素養和創新思維,提前為踏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跟隨現代信息化的腳步,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上都應當進行一定的調整和改造,著眼于現今社會對于寫作能力的要求和標準來進行相應的策略改進,全面地提升本專業人才適應經濟社會的能力,同時院校應當形成自己鮮明的特色,讓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在競爭中不乏優勢和創新。

二、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必要和可行性

首先我們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的社會實際情況來看,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應用性是十分必要的,在學生的培養上,要在實踐中逐步培養出學生的應用性,首先是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更要注重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培養;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判斷力和鑒賞力也十分重要,結合各方面從根本上實行學生們的教育改革,才能培養出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著眼于現代社會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各個方面都在進行新的改革,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就顯得更加重要,為了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現在就要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中將課本理論知識融入生活實踐,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中,早已不再只是局限在詩歌和文學篇章鑒賞,現在以及涉及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人們在思考、行為以及審美等各個領域;而且漢語言文學在新聞推廣中也有很大的應用性,在無形之中又滲透進各行各業,推動著我們社會的發展。因為漢語言文學形式的多樣化和廣泛的應用,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則是一種必然更是自然的趨勢,在日后的生活當中,就能夠滿足更多的個體需求,未來也將影響著中華兒女的方方面面。

三、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問題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教學現狀

調查發現,現在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當中,多注重于理論知識,而且注重形式,缺乏了實踐教學的環節,讓學生無法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結合到生活中,不能徹底地理解所學習到的理論。舉例來說,現在文學批評史的教學中老師都過于注重對歷史的進程以及相關事件的講授和教學,在文學批評的方法上卻沒有足夠的重視,并且也沒有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對于當下時事的全面的思考和具體的分析。還有就是在本科課程的實際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以及中國現在文學之間的銜接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從課程設計方面來看,雖然有一定的系統性,但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大都是交叉年級教學的,所以在具體科目門類的教學的細節上就會處理不當,讓知識變得碎片化,同學們難有比較全面地理解,知識框架就變得更加薄弱了。

談完了教學和課程大綱設計,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考核。根據漢語言文學專業本來具有的特點來看,教師們在進行考核時過于注重對知識死記硬背,缺少讓學生融合社會評論和文學辯論來綜合考核,這就沒能體現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時代性和批判性。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模式也有待提高,課堂上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學生們的主動性,這需要老師們用心去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地融入教學活動,這對于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培養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教育教學方法創新性不強

隨著現在教育界的不斷變革和新課改策略的實施下,教師們應當緊跟時代步伐,著重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們思維的批判性和敏捷性,但現在大部分的教師的教學方式依舊很單一,更沒有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這當然是與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不相符的。所以老師在新課改的進程當中應當多研究教學方法的改進模式,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做到提升,使漢語言文學教學實現現代化和主動化。

在過去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學上大都偏重于老師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講授,并且教師并沒有完全與學生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學習關系體制,大部分學生與老師的關系處于一種斷層狀態,教師并沒有多主動去探究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吸收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多采用了填鴨式的模式來進行教學。這樣不但不能使學生提高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興趣,還會嚴重的打擊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學生總是以一種被動的狀態接受知識理論,學習的效率也會下降。并且,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知識體系的結構與社會發展的需求有著一定的矛盾,而且目前教授的知識理論體系并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所以與教學目標的實現仍然有很大的距離。

四、優化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的策略研究

(一)教學模式的重建與更新。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們應當盡量采用多種方式來教學,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質的轉變和飛越,更要引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對文學作品加入自我的創新思考以及評判標準,并且學會表達真實的想法,加強教師與學生們在學術上的交流,讓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得到融入感。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可以多對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從各種角度和層面引導學生在問題思考的具體切入點,鼓勵學生結合方法導論和自己的思想來回答教師的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想象力,從而提升學生們對文化藝術的感知。

(二)漢語言文學課程結構的再設計與優化?,F代高校在對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進行設計安排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到現代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的需要,再來從專業的角度來挑選教學的教材和素材,構建合理的漢語言文學課程體系。漢語言文學應當被保障教育的實踐性和理論的應用性,得到有效結合來提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從多方面來體現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優勢,并且培養出具有時代責任感和文化建設潛力的專業學生。此外,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校應該保證學院在理論知識課正常進行的同時,在實踐類的課程上也不能落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來適應社會的需求。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在培養學生的時候,不容忽視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現在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對于人才的需要不僅緊迫,而且需要的質量標準也很高。但我國的教育層面大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導致很多專業的學生只是在理論知識層面的能力較強,而在實踐技巧上卻偏弱,就無法滿足很多崗位對于人才的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從事相關工作的時候,會要求具備較強的口才和扎實的知識結構以及一定的收集信息和過濾信息的能力,所以學校更要加強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培養,以文學類課程為主,在各個語言類、寫作類和實踐類的課程上也要具體落實,來幫助學生們解決目前面臨的競爭力,為他們事業發展提前鋪設好道路。

五、結語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會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更會影響一個人的思想。在教學中,老師更應當分析當下局勢,結合學生們的就業前景對現在的教學模式實現從傳統到現代的改變,增強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時代適應性。

參考文獻:

[1]陳吉猛.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08,(09).

[2]伍建華.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J].2008,(11):204-205.

(作者簡介:陳韞,高三學生,就讀于漳州立人學校高三14班。)

猜你喜歡
就業能力漢語言文學創新模式
試析漢語言文學教學如何提高實效性
高職院校普通話測試管理的創新模式研究
關于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