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探索

2019-03-29 12:05趙曉紅
祖國 2019年3期
關鍵詞: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數學

趙曉紅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對數學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的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關鍵詞:學習方式 信息技術 數學

課程標準要求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基于問題、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在傳統的教學當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比較單一,一般是教師講,學生聽講。如果有學生的課前預習,也是很膚淺的停留在學生閱讀課本階段。這種學習方式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現不了學生樂學、發展思維能力的目標。時代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信息技術逐漸融于教學當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隨之改變。下面以《一次函數的應用》為例,談一談我們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方面的一些探索。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我校的學習模式分為兩個部分:虛擬課堂自主建構、真實課堂反饋提升。虛擬課堂自主構建中包含:基于目標的學習——知識加工與質疑——虛擬交流小合作;真實課堂反饋提升中包括:真實交流(大展示)——解決問題(互動共同體)——知識應用達標建構。與之相對應的學習方式有下面幾種:

一、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

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核心,通過平臺推送數學學習的任務單,讓學生的學習圍繞目標生成的問題進行學習,在自主學習中解決問題,發現新的問題。

任務單的形式如下:

一次函數的應用任務單

學習目標:分析實際問題中的變量關系,會根據變量間的關系寫出函數解析式。并會用函數表達式、方程和函數圖象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資源;課本、視頻、課件

學習任務導航:思考問題,記錄解決問題的方法,參考視頻、課件,再次整理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出問題,完成檢測。

請思考并解決下面的問題:

某游泳館普通票價20元/張,暑假為了促銷,新推出如下優惠卡:優惠卡售價150元/張,每次憑卡另收10元.暑期普通票正常出售,優惠卡僅限暑期使用,不限次數.問題1:考慮根據自己暑假時間的情況,選擇哪種消費方式?為什么選擇這種方式?用數學知識進行解釋。問題2:一個學校的同學的暑假游泳時間各不相同,請你用數學知識給全校的同學提供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

和任務單同時推送的有課件資源和微視頻資源。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圍繞問題在開展,學習過程中不斷的生成新的問題。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斷增強,對數學本質也加深了了解。比如《一次函數的應用》學習當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怎么發現生活中的問題用函數模型解決?在解決這個具體的問題中用列表法可以不可以?為什么要畫函數圖象?為什么可以轉化為方程的問題去解決?這些問題直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也是本節課要學習的數學本質和方法。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會通過技術手段查找答案,從而接觸到不同的學習資源,進行再次的學習和思考,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數學思維得到激發,視野不斷擴展。比如在學習九下第二章《二次函數》的第8節《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第2課時,是用二次函數的圖象近似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本節課在上課前要求學生利用平臺先學習,利用平臺提出自己在預習中的問題,很多小組的共性問題都是:“為什么要學習這節課?”通過學生的作業展示和自主學習檢測,發現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已經掌握了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和方法,于是課堂的目標就確定為:體會并了解用二次函數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明確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課堂上圍繞目標展開,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畫函數圖象,利用圖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便利性,學生終于明白,在信息技術下用圖象法解方程更簡單,并且在不同的畫圖探究中,總結出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把數和形結合起來,把函數和方程聯系起來。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并且逐步探究新的圖象與方程的關系,進一步得出結論:函數有多種多樣,生活中很多方面都與函數相關,方程也多種多樣,有些方程沒有精確的解法,利用圖象方法解方程說不定是最簡單的方法。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視野不斷擴展。

二、基于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一方面學生學習資源個性化。即學生可以選擇老師給的資源結合課本學習,也可以自主尋找資源進行學習。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難度加深或者延伸拓展的學習內容;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反復觀看平臺上的微視頻資源。比如對于《一次函數的應用》這節課,學生除了學習老師給出的資源,還搜集其他的課件、視頻分享給小組同學。甚至做出課件和視頻進行分享。另一方面是學習進度個性化。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超進度和放慢進度。特別是單元學習當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控制進階標準,只要完成每節的學習檢測和單元檢測并經過線下檢測,學生可以進階學習后面的章節。第三方面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個性化。教師通過平臺關注學生的進度和學習情況,利用QQ和平臺對學生進行個別交流和指導,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針對不同的學生推送不同的學習任務。比如《一次函數的應用》的學習當中,有的同學任務是在生活中找出能夠用一次函數解決的實際問題,對實際應用的問進行比較和方法梳理。而有的同學就僅對老師給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對于一個問題進行反思和總結。

這樣的學習方式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在內容上和進度上學生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學生逐漸意識到,學習就是一個責任問題,逐漸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教師是整個教學的設計者和引導者,實現了從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來設計教學,能針對每個人的突出問題和特殊需求來開展教學,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三、基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學生在完成自主學習后,梳理自己的問題,然后把問題提交到平臺討論區或是QQ小組討論群里,小組成員互相答疑,解決個別問題。信息技術解決了學生討論的空間與時間上的限制,同時記錄了學生的思考的過程和結論,展現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對于不善言辭的同學來說,通過平臺交流更方便展示自己,更容易以這種形式融于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并通過這種方式體現自己的價值。程度好的學生向組內成員闡述自己的同時,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還可以增強他們對學習的愛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還可以使他們接受不同的觀點,擴展他們的視野,促進思維的發展。第二次合作交流是在課堂中完成,小組提出問題,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答疑,質疑,從而達成共識。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展示交流,及時調整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方法。教師還可以利用平臺推送針對性的學習任務和不同的練習題目,滿足不同的學生的需求。這種合作涵蓋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習資源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等。

四、基于探究的學習方式

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體性。著名教育家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動地根據先前的認知結構有選擇性的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并納入認知結構中。因此,要在教學活動中,向學生提供充分實施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這一過程中,學生理解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兑淮魏瘮档膽谩穼W習當中,學生通過數學軟件畫函數圖象找交點驗證猜測等,在這些探索活動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再比如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三角形相似判定時,學生用幾何畫板軟件或是圖形計算器進行探究,通過動圖來直觀的顯示圖形的變化過程,在實驗、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加深印象,理解知識。學習利用相似測距離時,讓學生用平板電腦作為工具設計方案,修改方案,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學生不再拘泥于課本上的方法,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有效的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新新思維能力的一大有效手段。

五、基于自我反思總結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之后,會在優教通或是慕課平臺上推送自主學習檢測,學生完成自主檢測后根據平臺上的分析發現并反思自己在知識點上或是方法上存在的問題,能夠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有目的的去進行研討交流和討論。教師通過平臺的數據分析發現學生自主學習中產生的各種困惑與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形式的交流討論,根據這些學習情況調整課堂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式。比如《一次函數的應用》課堂上,學習目標原來為:通過例題分析,會用一次函數的圖象和關系式解決實際問題。修改后的目標為:會分析實際問題,根據實際問題中的相關信息用方程、函數的模型解決問題。能夠說出實際問題中的方程與函數的關系。調整目標后學生不再拘泥于本節課的知識,而是把本節課放在整個代數系統中去考慮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明確了一次函數與原來所學的方程之間的關系,方程與不等式的關系等等。課堂上學生運用軟件制作知識系統的思維導圖,把新知識及時納入整個知識系統里面,學生的反思、總結能力不斷得到提升。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高階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1]

六、基于不斷循環提升的學習方式

在這種學習環境中,課堂學習不是課前學習的簡單重復,是基于自主學習基礎的再次建構。學生的掌握的知識系統的過程是一個循環提升的過程,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過程也是一個循環提升的過程,在思考、質疑、再思考、再質疑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感情也有一個循環提升的過程。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鍛煉,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在這種學習模式當中,需要一種評價標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感覺自己學有所獲,體現學習的價值。經過校領導的指導和老師的不斷實踐,制定下面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評價標準:

評價細則:1.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有在線學習和線下翻轉考核二部分組成,每次單元測試的成績=線上學習30分+翻轉學習20分+線下考試50分組成。2.線上學習30分:按照要求完成學習內容8分;積極有價值的線上研討及提問6分;線上提交作業8分;線上考試8分。3.翻轉互動學習20分:課堂互動前學習任務6分,課堂展示8分課堂反饋6分。4.線下考試50分。5.對于綜合成績低于80分的學生取消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的資格。

總之,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現成的知識,而是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探索、歸納獲得新知,改變了傳統的聽講、記筆記、鞏固練習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的應用既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2]在教學實踐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擁有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探索實踐活動中去,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

參考文獻:

[1]趙桐.基于學科本體的初中數學翻轉課堂學習模式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13).

[2]王俠.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數學教與學方式轉變的教學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01).

[3]鄭珍.淺談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方式[J].現代經濟信息,2018,(02).

猜你喜歡
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數學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關于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的思考
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創新研究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