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有效課堂 讓小學生享閱讀之樂

2019-03-31 09:26張萌萌
求知導刊 2019年50期
關鍵詞:有效教學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摘 要: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以生動的文本、豐富的情感引領小學生走進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幫助小學生叩開學習的大門。語文學習離不開閱讀,閱讀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在時代以及語文教育理念發展的背景下,本文以“構建有效課堂,讓小學生享閱讀之樂”為主題探討了新時期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50-0049-02

引 言

閱讀的價值,自古以來就被教育者推崇至極。教師必須重視閱讀教學的開展,努力打造有效閱讀課堂,豐盈語文課堂,發展核心素養。教師讓學生在閱讀課堂中不僅得到語言知識,更要實現能力、情感、思維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那么,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閱讀有效課堂呢?為此,筆者提出三條教學策略,探究閱讀路徑,促進有效閱讀,并結合具體實踐進行說明,更好地彰顯語文本色,演繹閱讀的精彩。

一、情境教學,營造課堂氣氛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情境創設是一種使用較為普遍的方法。教師借助實物、故事、語言或者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個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創設有價值、學生可融入的教學情境,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有效的教學情境,使得語文課堂兼具情感教育,更加貼合學生心理,更為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開放、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減輕學生對課堂語文知識的陌生感。教師要靈活運用實物演示、圖畫再現、音樂渲染、表演體會、語言描繪等情境,營造濃郁的學習氣氛,引入明確的閱讀主題,立足教材,選取恰當的方法,創設有效自然的情境,展開富有樂趣的語文閱讀教學。初讀時,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抓全篇;細讀時,強化情境,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句、段;精讀時,教會學生憑借情境,品味情、景、理的交融,欣賞課文價值與精華。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情境閱讀學習的主動性,自愿并樂于閱讀。

例如,教學部編四年級《蝙蝠和雷達》這一課時,題目就具有一個很好的啟發點:生活中,明明兩個毫無關聯的東西為什么用“和”字將其放在一起呢?教師在新課導入環節,就可以從這一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分別展示蝙蝠和雷達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對這兩個事物有更加清楚的了解??粗笃聊坏尿鸷屠走_,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兩個物體嗎?知道兩者各自的特點嗎?讀了題目,你們有沒有什么困惑?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好像八竿子打不著,為什么文章用“和”字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聯系呢?帶著對這一問題的探究,師生一起走進文本,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又如,教學部編教材二年級《我是一只小蟲子》這一課時,教師導入提問:“如果我是一只小蟲子,我還可能會到哪里?”讓學生進入“我是一只小蟲子”的想象情境。學生回答了蝴蝶、蠶寶寶、蚯蚓等,教師順勢引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走進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學生在合作和表演繪畫中實現語言的遷移和運用。整節課氣氛活躍,環環相扣,學生在課堂上不僅了解到昆蟲生活的豐富多彩,也明白了要用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教學效果良好。

二、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能力

當前,一些教師還是采取說教的方式,用著老舊的方法,導致整個課堂死氣沉沉,學生的能動性難以被調動[1]。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要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打造充滿“語文味”的人文課堂,追求小學語文課堂的本真。本真語文課堂的含義是“以教學方法為本,以學生思考為真”,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學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充滿“語文味”的閱讀課堂中,應當讀出文本的味道與感情,讀出學生的思考與疑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探究學習的能力;應當深入挖掘文本,設置課前預習探究問題,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還應當引導學生體會運用好詞佳句,點燃學生朗讀吟誦的激情,教會學生在充分代入角色的基礎上進行想象訓練,課堂適時采用小組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合作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2]。

教學部編教材五年級《刷子李》一課時,開課之前,為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細節描寫人物的,教師可以設計問題來幫助同學思考,鼓勵他們圍繞問題參與閱讀,進而在小組中進行討論:你從文章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刷子李”技藝高超?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拿起筆畫出關鍵的詞語和段落,勾畫要點,進行自學,體會作者的表達效果。如有的學生找到“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等段落,在小組中進行朗讀,進而說明“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在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后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幫助學生高效閱讀,積累優美詞句及寫作方法。課后,教師可為學生推薦馮驥才的《俗世奇人》資料,鼓勵學生閱讀同類文章《泥人張》《快手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延伸寫作,強化學習技能

完成課堂上的學習,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鍛煉他們的技能,教師可以基于閱讀內容設計延伸寫作活動,由一篇文章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鼓勵他們寫下自己的思考。學生通過仿說、仿寫、續寫、擴寫等語言實踐活動,做到課堂知識的有效延伸。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通過“思考”會有所感悟和創新,將知識內化感悟后,能夠將寫作技巧和平時的閱讀摘抄學以致用,完成信息的有效“輸出”。通過設置這樣開放性、實踐性的語文小練筆,語文閱讀課堂內涵被進一步拓展,進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3]。

學習了部編教材五年級《草船借箭》一課后,學生不僅學到一些生字及相關生詞,還在閱讀中感受到了諸葛亮顧全大局、神機妙算的品質。課后,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寫作練習:關于諸葛亮的為人,很多文人志士寫了不少詩句,你知道的有哪些?如果是你,你會如何贊美諸葛亮呢?聯系本課學習的草船借箭這一歷史故事,立足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教學部編教材六年級《窮人》這一課后,教師可以提出小練筆要求:請嘗試運用課文或課外閱讀中展現人物內心矛盾的方法,試著寫寫漁夫內心的矛盾。通過這樣的拓展寫作練習,引領學生從閱讀走向寫作,從課堂走向課外,讓他們主動思考、主動感悟,并運用所學的文字語言抒發所思所想,強化知識運用能力,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 語

總之,在新時期,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備課求“深”,上課求“實”,教法求“活”,手段求“新”,必須創新教學、優化教學,讀寫結合、讀寫互促,豐盈語文課堂,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以便更好地服務學生的學習,構建互動、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李晶.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具體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2):42-44.

岳秋景.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14):148-149.

吳勇新. 拓展閱讀空間 享受閱讀樂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例談[J]. 福建教學研究, 2013(09):17.

作者簡介:張萌萌(1982.8—),女,山東淄博人,本科學歷,小學二級教師。

猜你喜歡
有效教學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