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2019-03-31 09:26黃章卡
求知導刊 2019年50期
關鍵詞:閱讀教學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論語文課堂如何革新、教學方式如何變化,閱讀始終占據著語文教學的重要位置。閱讀能力作為一種學生必備的技能,關系著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50-0069-02

引 言

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實現思維的拓展,增強情感認知,提高自身文學素養,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本文就小學高年級閱讀現狀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為小學語文教育事業提供可行的參考建議。

一、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面臨的困境

1.傳統教學模式限制學生思維發散

隨著年級的增加,小學語文閱讀內容也會逐漸變得復雜而有深度,需要學生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學習。另外,教師的授課方式也會根據教學內容發生一定的轉變。很多時候,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而采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一味地將大量的知識灌輸給學生。雖然這種方式能夠較快地達到教學目標,但卻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學生逐漸形成被動的學習方式,脫離教師便會失去學習積極性,他們盡管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技巧,但卻無法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投入閱讀學習活動,建立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內容。

2.固定的教學任務阻礙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激發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拉近學生與閱讀的距離,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閱讀素材。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過于注重學習效率而忽略學生的學習質量,總是希望學生能夠直接點明文章的情感所在。一旦學生無法第一時間作答,教師便會以口述的方式直接公布答案。這種方式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同時也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忽略了閱讀技能的重要性,縮減了閱讀教學的時間,導致學生盡管對新文章有著學習熱情,卻還是無法運用之前的學習技能去分析和閱讀。

二、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措施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語文課堂更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公,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1.營造寬松的閱讀環境

新課程改革要求高年級學生的語文教學要突破課本的局限性,拓展閱讀層次,通過課外閱讀增長見識。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積極向上的環境下更好地進行學習 [1]。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一些閱讀活動,也可在班級內設立讀書角,讓學生將自己喜愛的課外讀物推薦給同學,在豐富學生閱讀層次的同時使其感受到分享的喜悅,讓閱讀變得更有儀式感。教師可以利用辯論會的方式幫助學生懂得如何傾聽,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感受思維碰撞帶給自身的靈感,學會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接納優秀的辯證理論,不斷充實自我、超越自我。教師要利用這些日常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更好地投入閱讀學習,將閱讀轉變為悅讀,根據實際情況改善閱讀障礙,增強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

2.提供正確的閱讀技巧與方法

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發育特點,根據學生學習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指導,使閱讀不再是一件難事。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感受閱讀的樂趣,不斷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思維能力。

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還能陶冶學生情操,實現自我反思,在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后加深對文章的深層次理解和情感體驗。當學生真正做到與作者建立情感共鳴后便會想作者所想,感受文章傳遞出的顯性的、隱性的情感。文字本身就是情感抒發的體現,人們利用文字能夠表達自己的心聲以及對世界的理解。例如,教學《珍珠鳥》這篇文章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簡單的任務,讓學生通過相關渠道搜索關于珍珠鳥的資料信息,對珍珠鳥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授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所了解的內容與閱讀內容進行鏈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學習基本的遣詞造句后感受文字獨特的魅力。最后,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一類文章的印象,教師可以利用比較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尋兩篇同一類型、不同作者的文章,進行對比,體會修辭手法的相同及不同之處。然后,帶領學生分析不同修辭手法在對應場合的應用方式,根據所學文章進行仿寫練習,幫助學生加強對閱讀技巧的應用,提高寫作能力[2]。

3.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雖然語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閱讀內容,但是只靠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遠遠達不到教學要求。閱讀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實現閱讀拓展,豐富知識儲備,通過量變產生質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抓同類文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或類比閱讀;或者根據所學內容中某一復雜文體進行補充閱讀。當學生學習《草船借箭》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根據學生學習內容設置課外閱讀作業,督促學生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定期布置讀后感等作業,實現讀寫能力的提高。

結 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提高的,閱讀質量及效率與教師的指導有著直接的聯系[3]。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價值,摒棄傳統枯燥、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間,不斷加強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提高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將閱讀和寫作科學地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張志達.高效學習實效提升——談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21):151-152.

李曉霞.有效閱讀,高效提升——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35):76.

王印惠.改變高耗低能狀況,構筑高效閱讀課堂——淺談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和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5(18):95+97.

作者簡介:黃章卡(1972.9—),男,廣西德保人,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現任敬德鎮多浪村小學副校長。

猜你喜歡
閱讀教學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