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的科學性

2019-04-02 11:03汪恭麗
西部學刊 2019年2期
關鍵詞:科學性

汪恭麗

摘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面對21世界“世界之問”提出的中國方案。這一方案描繪著美好的世界圖景,蘊含著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從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層面探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科學性,就在于它以主客體價值統一為其價值思想的邏輯起點,以生產力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群眾利益為其價值評價標準,以“一帶一路”倡議的踐行為其價值真理性的檢驗標準,這一理念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具有可行性的科學價值理念。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科學性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9)03-0059-05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當今國際局勢、把脈時代動向提出的關于世界治理的新理念,也是回答“世界之問”提出的中國應對方案。這一中國方案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人類共同價值追求,強調構建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傲暯街飨岢龅拿\共同體,是一種哲學,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包含著豐富的價值意蘊。本文主要從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層面來分析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的科學性。

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的邏輯起點:主客

總而言之,生態環境關乎人類未來發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義。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里,世界各國應面向未來,敬畏自然、珍愛地球,樹立和踐行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環保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建設生態文明,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全人類最根本的生態利益,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人類全面發展。體統一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價值關系是客體對于主體的意義關系,價值是主體需要和客體屬性的統一。因此價值的實現必須考慮兩個因素,一是主體的需要,二是客體的屬性。正如馬克思所說:“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也就是說人的活動有兩個尺度,既要遵循主體的需要的尺度,又要遵循客體的發展規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的科學性首先就在于它從人類的生存發展需要出發,從世界發展趨勢和自然發展規律出發,以主客體價值統一為其價值形成的邏輯起點。

(一)主體尺度一一和平與發展的共同需要

價值總是和人聯系在一起的,離開了人則無所謂價值。所以在價值關系中,主體需要處于主導性的地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是基于各國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倡導共同價值,所以其價值主體就是各個國家各族人民共同構成的全人類主體。

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需要和愿望。綜觀歷史,世界的發展是和平伴隨沖突和戰爭曲折向前的,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據統計約有6500萬人參戰,造成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龐大的數字背后是多少國家的人民流離失所、多少幸福家庭的破碎、多少無辜的人民飽受戰爭煎熬。同時戰爭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阻礙了世界的發展。尤其是現代戰爭對人類社會的破壞力越來越大。據估計,當今世界的核武器足以毀滅地球50次。經歷過戰爭帶來的苦楚,世界人民普遍希望和平。冷戰結束以后,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發展,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世界進入了大范圍和平時代。但是,沖突與戰爭的問題并沒有徹底解決,反而出現局部的惡化。中東、北非等地局部戰爭和沖突不斷;霸權思維、強權政治并沒有退出歷史的舞臺;網絡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問題突出;數字鴻溝、貧富分化、環境惡化成為全球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絆腳石。這些問題都與各國人民的切身利益相聯系,實現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然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期望。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倡建立一個普遍安全、持久繁榮的世界,是對世界人民和平與發展需求的最好回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為了和平,我們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比祟惿鐣l展的歷史充分證明,基于“二元對立”思維的傲慢與偏見、“種族主義”“種族優越論”等思想只造成沖突和對抗,引發戰爭,釀成惡果。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各國拋棄叢林法則,互商共建、共同維護世界安全,合作共贏。2017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先后多次被載入聯合國決議并得到世界范圍內的普遍好評,事實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倡導的價值理念為全世界大多數人所需要和贊同。

(二)客體尺度一一社會和自然的發展規律

主體雖然是價值的主導性因素,但是滿足主體價值需求的是客體的屬性,價值的實現同樣不可避免要遵循客體的規律。從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來看,遵循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規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的邏輯出發點。

當今世界越來越呈現整體性的發展規律,主要體現在“世界歷史”的形成?!笆澜鐨v史”的概念最早是由黑格爾提出來的,但是黑格爾是從唯心主義的視角解讀“世界歷史”,后來馬克思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出發,通過總結歷史發展經驗和對黑格爾“世界歷史”觀的改造,提出了科學的“世界歷史”思想。其內涵是隨著生產力發展,各個民族、各個國家之間打破封閉狀態和地域界限,通過不斷交往和開放,形成一個整體性發展的世界。當今世界越來越朝著整體性發展邁進,自從工業革命以后,生產力的發展以及世界市場的形成,資本主義文明的發展把世界各國聯系起來。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出現,世界各國的聯系愈發緊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時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懊\共同體”強調當今世界各國利益相互交融、責任共同承擔、命運相互依存。然而,在世界普遍聯系的今天,一些國家卻逆勢而動,例如2016年英國的脫歐事件令人震驚,阻礙經濟全球化的黑天鵝事件此起彼伏,特別是美國策劃的貿易戰事件令人咋舌等。這些情況的出現威脅著世界的發展。然而“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面對世界大潮,中國毅然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強調構建一個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的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人類的美好未來。

自然界發展規律是人類活動的基本遵循。自然界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的一切需要都要從自然界中獲取。馬克思曾經把人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即人的依賴關系占統治地位階段、物的依賴關系為基礎人的獨立性階段、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階段。與這三個階段相適應,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呈現出三個階段性特征即:“人類與自然的正向依附、人類與自然的遮蔽依附、人類與自然的負向依附”。在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人對自然界的態度也就經歷了從敬畏自然到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轉化。隨著工業和技術的發展,人們無休止地從自然中掠取資源,違背了自然規律,工業污染排放等導致自然界生態系統遭到了破壞,威脅到了人類世代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針對如今的環境問題現狀,提出“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理念,提倡各國堅持可持續的發展觀,走綠色低碳環保的發展道路,共同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尊重自然規律、保護自然與人類命運密切相關。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的評價標準:生產力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群眾利益

價值的主體性決定了價值有一個評價標準的問題。價值的評價標準有著重要的意義,沒有價值評價標準,人們就無法判斷某種事物是否對人有價值,有什么樣的價值,以及價值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因為價值的評價標準是在主體千百次實踐中得出來并得到證實的,價值評價標準“有著先入之見的鞏固性和公理的性質”。然而就社會事物的意義而言,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科學的價值評價的首要標準應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人民群眾的利益、生產力的發展。

(一)以生產力發展為基本評價標準一一構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全球治理體系是著眼于全球政治事務共同管理而形成的制度體系,其中包括國際秩序、國際規則、國際法等內容,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一個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是全球經濟發展、生產力進步的必要因素。因為只有先進的生產關系,才能為全球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增長空間。

構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是當今世界各國發展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出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中國構想?,F行的全球治理體系已經無法適應世界發展的需要,從國際法的層面來看,當今世界主權國家之間的關系源于1648年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這個國際合約的簽訂標志著國家間國際體系的建立。但由于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特殊因素,該和約更多的是維護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利益,導致現行的全球治理體系的不合理。如今,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勢不可擋,政治多極化的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世界發展遇到的問題越來越需要各國之間的共同參與,所以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內容。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是對構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的呼吁。2015年12月1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峰會致辭中指出:“我們應該致力于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和結構性改革,為各國增長注入動力,使世界經濟煥發活力。我們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推進各國經濟全方位互聯互通和良性互動,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減少全球發展不平等、不平衡現象,使各國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的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為全球的經濟社會發展和長久和平保駕護航。

(二)以社會進步為根本評價標準一一構建一個經濟、政治、文化全面進步的世界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比丝偸且蕾囉谏鐣?,只有進步的社會才能促進人的發展。而社會的進步并不僅僅局限于經濟的增長,而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世界整體出發,從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社會角度出發,把建立一個經濟、政治和文化全面發展的“命運共同體”作為最根本的價值評價標準。

“命運共同體”既強調各國互利共贏,又強調各國權責共擔,從而建構起一個共同繁榮、休戚與共的共同體,這樣的“命運共同體”是一個人人期盼的嶄新世界。這個新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將拋棄舊社會的一切缺陷,走向高度融合的文明。從經濟和政治層面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各國創新開放、協商共建、互利共贏,并呼吁構建起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促進“命運共同體”經濟和政治共同發展,這在前面已有論述。從文化層面來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樣提倡建立起適應新世界發展的新文化。首先體現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倡構建起適應歷史發展需要的新世界價值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里,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眱r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構建新世界的文化,就是要樹立富有新時代內涵的價值觀,并引導世界各國踐行正確的義利觀。其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倡各國在和而不同的原則指導下,加強交流共建“人類共同價值”?!俺跏夹袨橥ㄟ^互應機制會使互動中的雙方產生并加強一些觀念,并開始共同擁有這些觀念,于是便產生文化?!边@體現在文化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各國之間的交流互動。人類文明多種多樣、形態各異,各國秉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相互借鑒必然能推動世界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一個和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必然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共同體。

(三)以人民群眾利益為最高評價標準一一構建一個共建共享的世界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價值主體是人,人是價值的創造者,也應該是價值的享用者。生產力進步、社會發展說到底都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各國共建共享,把是否有益于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命運共同體”是否合理的標志。

“以人為本”的思想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政治追求。古代就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荀子·哀公》)的說法,折射著古人對民本思想的深刻思考。近代以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形成,使得“以人為本”的思想進一步發展,并隨著時代的發展內涵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一種維護人民利益的哲學,它是從解放無產階級出發,以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最終形成一個以自由人聯合體為特點的“真正的共同體”為最高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始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行動的評價標準?!耙匀藶楸尽币呀浬钌顑然癁橹腥A民族的內在基因。如今,面對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正是從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所做的價值思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不僅強調各國之間平等協商,共同建設人類的美好家園,同時強調各國摒棄一家獨大的思維,使得發展的成果由各個國家各族人民共同分享。正如習近平所說:“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目前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尚被貧困所困擾,還有許多人民還經受著疾病的折磨,許多地方環境治理已經迫在眉睫等,這些都需要各國政府采取行動共同承擔責任,讓21世紀的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一個人人期盼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必將是各國共同發展的共同體。

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的真理性檢驗標準一一“一帶一路”倡議實踐

價值認識不同于事實性認識,價值認識的對象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效用關系即價值關系,但價值認識同樣也存在一個真理性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那些從實踐中得到并經過實踐證明與其對象相符合的價值認識就是價值真理”。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其科學性和可行性要在實踐中才得以證明,而這個實踐在現實性上就是“一帶一路”倡議的踐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一帶一路”取得優異成果上,體現為“一帶一路”是一條“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一帶一路”是和平之路。古代的絲綢之路就是一條交流互鑒、傳播友誼的文明之路,它把中國優秀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傳播到世界。同樣,新世紀的“一帶一路”更是一條在更深層次上促進各國開展廣泛交流,廣交好友的和平之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沿線40多個國家簽訂合作協議,吸引了上百個國家的參與。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各國建立互通有無的伙伴關系,開展了深入的交流合作,基于共同利益畫出了最大的同心圓。

“一帶一路”是繁榮之路?!耙粠б宦贰背h提出的出發點就是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促進世界經濟社會繁榮發展。該倡議自實施以來,始終堅持促進沿線貿易互動、技術聯通、設施互通、政策協調等,從而極大推動了各國的經濟繁榮。據統計,2017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1萬億美元,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高達500億美元,一大批合作項目已經落地開花。正如美國戰略家康納在《超級版圖》一書中提出“未來四十年的基礎設施投入將超過人類過去四千年!傳統全球化——關稅減讓,最多能推動世界經濟增長5%,而新型全球化——互聯互通,將推動世界經濟增長10%~15%?!??!耙粠б宦贰钡膶嵺`充分證明了合作共贏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一帶一路”是開放之路。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勢不可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進博會上所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充分展現了中國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耙粠б宦贰背h踐行以來,全球就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進來,中國與40多個國家簽訂合作協議,與30多個國家展開產能化合作,得到聯合國等多個國際組織的支持,大大促進了世界開放的程度與深度?!跋嗤瑒t共進、相閉則共退”,只有開放才能實現各國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是創新之路?!耙粠б宦贰钡嫩`行本身就是一個創新,它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作為指導,搭建了一個促進各國互聯互通的新平臺,突破了傳統的大國崛起的老路,拋棄了“中心一邊緣”的對立思維模式,而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在“一帶一路”倡議踐行過程中,沿線各國深化合作,廣泛開展經貿技術和文化交流,包括重大創新項目交流協作、技術型企業入駐當地、幫助落后國家進行產業創新等。

“一帶一路”是文明之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同時也是各國文明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的過程,通過完善交通設施,讓沿線國家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使得各種文明之間能夠相互借鑒、包容發展。同時通過“一帶一路”,中國也能更好地將中華文明向世界傳播。目前,中國已經在世界設立526處孔子學院,加強中華文化的傳播,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包容性內涵,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離不開中國人民的不斷探索和奮斗,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能夠讓中國經驗得到更好的分享,讓中國聲音、中國故事被更多人所知曉,讓中國文明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一帶一路”自2013年提出并踐行以來就取得了突出成果。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導下,“一帶一路”倡議有效地推進了沿線各國之間的互聯互通,促進了不發達國家的產業轉型,真正實現了共同發展、可持續發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根基。實踐證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是既符合世界人民利益,又具有可行性的科學價值理念。

綜上所述,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科學性,堅持以主客體價值統一為其理論的邏輯出發點,以生產力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群眾利益為其價值評價標準,并以“一帶一路”的實踐為真理性的檢驗標準,充分展現出其理論的合理性。因此,在科學價值觀的引導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會朝著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利益的方向前進。

猜你喜歡
科學性
醫學論文科學性的標準
醫學論文科學性的標準
增強整體性系統性科學性 全面提高應急管理水平
從共識性真理看民法教義學的科學性——兼評我國《民法典》的科學性結構
醫學論文科學性的標準
醫學論文科學性的標準
論《中華通韻》15韻部的科學性
說話寫句要注意科學性
青少年運動訓練的科學性
加強行政執法的科學性——以《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條解釋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