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運用

2019-04-08 09:06賓江進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年2期
關鍵詞:分層設計數學作業運用策略

賓江進

摘 要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國初中數學教育教學正面臨全面的革新。作為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數學作業的重要性與價值逐漸被人們所發掘。有效的布置作業不僅能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還能讓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而取長補短,彌補自己的劣勢?;诖?,本文針對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運用進行探究,望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 初中 數學作業 分層設計 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與實施,初中數學教學發生翻天覆地的轉變,要求初中數學教師除了要注重課堂教學的轉變,還需發現傳統理念下數學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實際教學內容為基礎,通過有效的運用方法來提升數學作業的作用和價值,并實現多樣化以及多樣性的作業模式。而分層設計作作為當下熱門的教學理念之一,將其運用在初中數學作業的布置上,不僅可以確保數學作業中的知識性,還能提升數學作業中的實踐性與有效性,在整體學生共同發展的視角下,給予學生相應的選擇權,并針對作業的分類進行不同的評價,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重要性

在當下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布置數學作業這一環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鞏固產生影響。其主要表現在:一,作業習題形式較為陳舊滯后。在傳統理念下的數學作業,教師布置的習題形式較為固定,并且過于陳舊,其中應用題與計算題占據大部分內容。盡管這種教學方式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記憶,但是卻不能有效的考察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使得學生無法明確自身是否存在問題,學生課后復習鞏固的效果不盡人意。二,沒有尊重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在傳統理念下,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的過程中,沒有基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忽略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要求學生數學作業的內容與完成時間是相同的。教師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個體之間的學習能力、理念能力以及記憶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傳統理念下的數學作業,無法滿足整體學生的需求,對所有學生共同發展、進步產生一定的影響。三,作業缺乏一定的實踐性。在傳統理念下,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忽略了與實際問題之間的聯系,只重視學生的結果,不重視學生的解題過程,使得學生只會將所學知識進行生搬硬套,學生缺乏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缺乏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分層設計數學作業,教師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衡量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以此為背景進行個性化的作業設計,在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與記憶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進而端正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2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有效策略

2.1注重作業的實踐性

針對學生而言,初中數學的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抽象能力。而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教師可以在進行數學作業分層設計時注重作業的實踐性,將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有機結合,以此來將抽象化的概念理論知識具象化在學生的眼前,進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另外,數學作業中注重實踐性,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進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在實際數學作業分層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之間應用能力的差異,設計出多樣性的數學作業,進而在提升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同時,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進步,以此來提升整體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例如在進行《幾何圖形》知識點作業設計時,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嗎,并注重融實踐元素,進而在提升學生知識點理解與記憶的同時,促使每位學生共同進步。

2.2注重學生之間的分層

在初中學習階段,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會愈發明顯,學生在學習能力、知識貯備以及理解能力會逐漸顯現出一定的差距。如若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仍采用統一式的理念,那么無疑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是雪上加霜,會嚴重阻礙學習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與發展。而在當下的數學教育教學中,已經開始重視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因此教師需要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結合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數學作業,進而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要想在實際初中數學作業布置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分層設計,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個性特點以及知識儲備等方面進行合理分層,這也是進行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基礎前提。教師在進行學生分層時,盡可能進行全面性的考察,例如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自身的智力與能力、學生的成績、課堂表現以及自身品質意志力等。一般會為學生分成A、B、C三個等級,其中A層次代表學習能力較強,并且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B層次代表著學習能力一般,并且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而C層次代表著學習能力較差,并且學習基礎也較差的學生。教師需要注意,每一層的學生數量都是不固定的,并且也沒有固定的數量限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來合理調整自身所在的層次。另外,為了讓學生對分層不產生負面情緒,教師需要盡早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進而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主動配合。

2.3注重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

學生分層完畢,教師就需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個性化的作業模式,以此來促進所有學生共同進步。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設計出不同的問題。但是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同一道問題中設置出不同的問題,需要確保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階梯,以此來讓不同階段的學生的有效的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可以設置一道問題:“有一項任務,需要由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個人去完成任務。甲完成任務需要25個小時;乙需要利用18個小時;丙需要14個小時;丁需要12個小時”然后教師根據問題設置出三個階段不同難度的問題:第一階段,如若四人共同完成任務,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第二階段,如若按照甲-乙-丙-丁-甲-乙這個順序去讓這四個人每隔一個小時的限制進行輪流制的工作,一共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第三階段,以第二階段為基礎,如何進行調整,才能讓完成任務的時間縮短半個小時?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問題,進而讓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并幫助學生不斷進步。當然,若學生完成自己層次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對更高一層次的問題發起挑戰,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探究欲望,進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在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記憶的同時,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綜合素質。

2.4進行分層評價

在評價學生數學作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評價。簡單地說,就是基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衡量標準。例如:針對A層次的學生較為嚴格,而針對C層次的學生適當放寬。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A層次學生之間進行良性競爭,并培養C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其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取得一定的進步。因此,教師需要注重教學評價的分層,進而提升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有效性,并促進所有學生共同進步,從而提升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作業布置中進行分層設計,對提升學生對知識鞏固和理解,以及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認識到分層設計的重要性,結合有效的方式來提升分層設計數學作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宋海琴.教育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寓教于樂”的方法——因材施教理念下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意義和做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0).

[2] 張文華,蔣振業.淺談農村中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實踐與研究[J].教育革新,2017(06).

[3] 陳照軍.設計作業分層化教學效果——初中數學作業的分層[J].科研 2017(03):00055.

[4] 歸翠娥.教育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寓教于樂”的方法——淺析開展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意義和做法[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7(10).

猜你喜歡
分層設計數學作業運用策略
高中數學如何提高學生作業有效性的探索
評語式批改在數學作業中的運用嘗試
“合理情緒療法”在引導學生交往行為中的運用
運用法治思維做好秘書工作
游戲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提高數學作業質效的幾點嘗試
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策略研究
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與評價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