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英語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

2019-04-15 02:28杜柳鷹
世界家苑 2019年1期
關鍵詞:情境探究評價

杜柳鷹

當代教育改革的目標價值取向有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由單純滿足社會需要變為注重滿足社會需要與滿足人的發展需要相結合,人不再單純地作為社會工具來培養,而是被作為社會的主體來培養,人的發展成了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探究式的學習正是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展示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個體發展創造良好空間,那么,在英語教學中,又應該怎樣進行探究式學習呢?

1 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探究的動機和興趣

所謂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組合,課堂上的情境包括課堂的場景和學習的氛圍。創設情境的目的在于誘發學生原有的認識水平與情感狀態同課文中所出現的新的內容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學生產生疑惑,提出問題,從而引起學習探究問題的動機和興趣,這種探究問題的動機和興趣是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的內驅力。建構主義教學論主張:人的認識不應該是被動的接受,而是通過主動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構建起來。在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習慣于聽教師講解詞匯、短語、語法,懶得動腦,不會思考,只會機械地背誦,學生在毫無感覺的情況下被動地接受,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被扼殺了,讀書索然無味,課堂教學如死水一潭。課程改革要求創設有生命力的課堂,即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構建,更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而最能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的因素是問題情境?,F代心理學認為:一切思維都是從有問題開始的,教學要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就應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而創設問題情境應注意以下幾點。

1.1 問題的提出要與學生所處的時間、空間、及學生的心理、活動相接近

例如在教學The Great Green Wall 時,我就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話題:why along the Chang Jiang Riven suffer a lot in the big flood in 1998?然后讓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用英語討論。人人參與,氣氛活躍,經過各小組發言,歸納出1998年中國長江發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有:氣候變化,河床破壞,雨水集中,山坡破壞嚴重,圍湖造田,森林遭砍伐等等,接著教師又不失時機地引出另一具話題: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such a disaster in the future ?這一問題的提出再一次引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討,各抒己見。

又例如,在教學The summer holidays 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談談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如談談他們假日里是怎樣幫助父母進行夏收的,或是去哪里旅游。這其中包括怎樣去的(how),跟誰去的(who),花了多少錢(how much),用了多少時間(how long),買了什么紀念品等(what),同時也可讓他們談談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所見所聞,等等。在教師的啟發和誘導下,學生個個爭先恐后用自己所學的英語表達自己的經歷,不但訓練和培養了學生用英語表達的能力,同進也融思想教育于英語教學之中。

1.2 問題的難度,要適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最近發展區”

如果教師問的問題超出相應的領域,則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甚至還會不同程度地挫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若低于相應的領域,則容易流于膚淺,沖淡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即使勉強開展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也只能限于低水平的課文閱讀與理解,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的包括高層次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Under The Sea時,我就說: Many People Pollute lakes and rivers .In small groups make a list of five ways to help keep the water clean.

宋代著名的哲學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之,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碧骄繉W習應從發現問題開始,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和發展。

2 開展英語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英語

英語實踐活動的基本因素是聽、說、讀、寫以及寓于聽、說、讀、寫中的認知和情感因素。學生通過語言實踐活動,不僅可以獲得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在英語實踐活動中學會學習英語,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我利用每天的早讀時間,對一些有關難的單詞課文進行有針對性的跟讀錄音機,模仿其中的語音、語調。同時,在課堂上讓較好學生站在全班同學之前讀,并讓其他同學指出他的不足之處。并經常在班內進行一系列的競賽活動。如朗讀、聽力、英語詩歌、英語小品演出等,這不僅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迫使他們自己親自動手,收集材料,模擬演練。另外,我還經常帶學生到市場上去,讓他們有機會接近外國人,同他們進行英語交談,這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學英語的重要,而且也讓他們感到很自豪,同外國人都可以用英語交談了。

3 運用探究式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3.1 創設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

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保證,是探究學習的最佳情景。因為此時此刻,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狀態,思維極易活躍,敢想、敢問、敢做,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了學生的質疑,討論和辯論,把讀的自由還給學生,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使學生在做學習主人的意識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廣益,從而以極大的學習熱情去遨游知識的迷宮,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尋找適合的答案。我的課堂用語常是:“Would you like to read it?Would you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it?Will you please have a try ?”“Who can give him a hand?” “Who can help me? Who would like to join me?”甚至有的時候,學生躍躍欲試,想自己當一回老師。我便給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備課、上課、答疑、出題、考試、改卷。我適時地參與他們的導學活動,相機給予指導,在他們答疑講卷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他們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閃現,我在實踐中體會到:只有給學生足夠自由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真正實施“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課堂,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2 延遲評價,鼓勵學生發表意見

在探究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就是學生就某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而能促使學生敢說、善說的有效策略是教師適時而巧妙的評價。我在課堂評價中最常用的是兩種評價,一是暫不評價,即在學生得出答案時,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我常常這樣問學生:“How do you find this answer?”例如在學習形容詞的比較級,最高級時,我設計了讓學生回顧形容詞的三種形式的用法和區別,舉出例句,形成知識網絡,開考慮用相應的記憶策略把這些知識點簡化記憶,最后比比哪組的方法是最好的來記憶的結果。另一種評價是“歸謬法”,就是當學生得出錯誤的結論,并且還沒有意識到這個結論有什么不妥時,為了讓他們有一個在思考中求知,在探索中尋識的過程,我有時會順著學生的推論點,采用歸謬法,讓學生自己否定自己,從而獲得真知。例如在教學現在完成時,學生往往用到一般過去時態。那我就順著他們的思路講下去。I saw this film .I saw this film yesterday.并把這個句子多讀幾遍。學生們自己都會感到很別扭。延遲評價,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卻給學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探究的空間。

總之,面對課改,最基本的是要轉變觀念,要以海納百川的氣概,深入領會課改精神,并用以駕馭教材,指導我們的教學。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稠州中學)

猜你喜歡
情境探究評價
設問引導探究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感悟三角形的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