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培養社會工作專業認同感為導向的課程教學探索

2019-04-17 00:54余晶
文教資料 2019年4期
關鍵詞:社會工作

余晶

摘? ? 要: 社會工作專業認同感的培養是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基石,關系到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實踐、就業選擇乃至職業認同感,進而影響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本文立足于社會工作專業認同感的重要性分析,結合“社會工作導論”課程設置,探索以培養專業認同感為導向的課程教學策略,助力社會工作人才培養。

關鍵詞: 社會工作? ? 專業認同感? ? 社會工作導論

近年來社會工作專業教育蓬勃發展,為社會輸送大量具有專業價值理念和專業實務能力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社會工作專業是一個價值導向的專業,對于專業的認同感培養會影響到學生的專業歸屬感和就業選擇。高校社會工作專業面臨的困境是招生難,招進專業后留人難,留人之后就業難(指從事社會服務行業),破解此鏈條的根源在于專業認同的培養。以培養專業認同感為導向,對“社會工作導論”課程的教學策略進行探析,整合課程內容及多元化教學手段,潛移默化地傳授社會工作專業理念,提升專業認同感。

一、社會工作專業認同感培養的重要性

(一)專業認同感是社會工作專業培養體系的基礎。

專業認同感是指學生對所選專業的看法和情感,包括形成認知后所付諸的情感及采取的積極主動的專業行動,還有專業和個體的適配性問題。通俗而言是學生進入社會工作專業后是否會認同專業理念,是否會積極投入社會工作相關學習和實踐,以及是否會選擇社會工作行業進行就業。

社會工作專業是運用專業方法,幫助有困難群體的職業活動。大學專業的學習從選擇專業開始,單從“社會工作”這四個字很難讓人理解這是什么專業,且社會工作專業從1989年開設至今僅有30年的歷史,社會認同感不強,導致一些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是被調劑或在懵懂的狀態下到大學學習社會工作專業的。招到學生不等于留住學生,幫助學生解答何為社會工作專業,社會工作職業是做什么的是大一階段最緊迫的任務。

(二)培養專業認同感,增強職業認同感。

以社工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培養為主線,內化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強化職業認同感,“體驗式”教學,在體驗中觀察,在觀察中體悟社工專業的價值。教學中“社工+教師”對應“社工+學生”的雙重身份,在大學期間應不斷強調其“社工”角色,強化學生的職業認同感。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強調對人的理解與關懷,強調應用技能和服務對象“伙伴”關系,只有認同專業理念,才能“用生命影響生命”,為社會工作專業的就業做好價值鋪墊。

二、“社會工作導論”在社會工作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

從課程設置上看,“社會工作導論”是一門回答“社會工作是什么”的課程。課程面向大一的學生,課程定位是拋磚引玉,開門見山。社會工作專業在我國發展并不快,很多人對“社會工作”這四個字非常陌生,也很難以理解。本課程的目標是讓本專業的學生快速了解社會工作專業,并且認同社會工作職業。本門課是基于社會工作專業本土化的課程,更是對于新生的專業啟蒙。作為社會工作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社會工作導論”在社會工作課程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門課具有非常系統的知識體系,包括基本原理和方法兩個部分。在基本原理方面介紹了社會工作的性質與發展歷史;分析社會工作與相關學科的關系;探討社會工作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在方法上介紹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一系列社會工作的經典方法??偠灾?,本門課梳理了社會工作發展脈絡,構建了社會工作專業的知識框架,在社會工作專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課程目標上,其知識目標是明確社會工作的含義,掌握社會工作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在技能目標上能夠初步掌握社會工作的方法,并運用于現實生活中;素質目標是理解社工的價值理念,認同社會工作職業發展。

三、以培養社會工作專業認同感為導向的課程教學策略

(一)透徹分析教材設計教學思路。

課程使用的教材是王思斌主編的《社會工作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第二版),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1世紀社會工作系列教材。該教材在同類教材中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專業水準,是廣大社會工作專業高校教師的選擇。

在教材章節中,從社工的概述、理念、方法和發展開始介紹,能給社會工作學生呈現完整的“專業樣貌”。但本門教材也存在不足之處,比如語言表達過于理論化,學術性強,對于剛入學的新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可按激發興趣、結合現實和推動實踐的原則對教材進行處理。

在教學實施中,采用動靜結合、案例為本、能力鍛煉、知行合一等教學設計。既要講授各方面社會工作的內容,又要盡量講清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調動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探究專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用社會工作專業的實務技巧解決社會中各類具體問題的能力。

學生是授課的主體,也是社會工作行業的未來從業者,在課程實施前應進行充分的學情分析。本門課的對象是大一新生,從高中進入大學學習,對專業的理解處于混沌狀態。以M高校17級社工新生為例,第一志愿報考比例為42%,但只有39%的學生對社會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其中只有25%的學生愿意嘗試社會工作職業。學生對社會工作的態度是“不了解”“好奇感”和“觀望”,此時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打破“觀望”的心態,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更要符合學生的興趣點和需求,開展多元化的課程教學。

(二)以培養專業認同感為導向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從“依據專業認同感培養而設計,依據專業能力培養而實踐,依據專業發展而體驗”這三個方面出發,運用和開發了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是案例教學法:藝術來自于生活,社會工作職業來自于社會的發展;每一個社會事件為社會工作提供鮮活的案例,同時社會工作專業能給社會問題的解決帶來啟發。比如探討流動人口的問題、思考留守兒童困境、分析老年人孤獨死案例等,都是課堂的“引子”,將課堂和社會現實無縫對接,引發學生思考。

二是課堂討論法;運用各類討論方法形成頭腦風暴,促進知識和專業認同感內化。運用“世界咖啡館會話法”、小組討論法等,讓思維激蕩碰撞,形成具有獨特性的觀點,同時促進學生之間互動,提高班級凝聚力。

三是情景模擬法:“演”情景,“繹”真理;通過團隊合作,創設情境,才能體驗“人在情境中”的社會工作理論;比如讓學生模擬在小學低年級開展性教育活動,讓學生體會活動設置、服務開展和危機應對等情境,提升學習效率。

四是觀察體驗法:依據知識點及學生的能力培養,先觀察后體驗,并撰寫觀察報告,內化社會工作職業理念。依據每一章節的知識點可布置相應的觀察體驗作業,比如向5個陌生人介紹社會工作,觀察父母的日常行為、進社區和機構開展實訓體驗等,讓學生由內而外地融入情景中。結合課程內容,邀請行業專家進校園開展主題工作坊,讓學生了解真實的社會工作者。運用微訪談的方式促進雙方互動交流,使得工作坊趣味橫生,其樂無窮。

(三)各類教學資源支持專業認同感的培養。

方法的運用需要資源的支持,本門課程充分利用網絡、校內外的資源開展教學工作。在網絡資源方面,運用網絡資源,補充教材短板,鼓勵學生在微信上查閱社會工作相關的公眾號,在網絡渠道可以了解一線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案例和社會工作者的心聲。查閱權威網站,如社會工作協會網等,讓學生們了解權威觀點和行業的發展。運用影視資源,如社會工作入門電影《癲佬正傳》、廣東衛視拍攝的《社工故事》,還有各地社會工作發展的宣傳片、微電影,能夠生動呈現案例情景,豐富課堂,運用影視片段闡述理論和現實案例。運用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資源,依據社會工作知識項目分塊實訓,安排學生進入各類社會服務組織體驗社會工作職業環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四)通過教學評估以調整教學策略。

教學評估分為兩條線進行,一是通過前測和后測的評估方式評估專業認同感。課程開始前運用問卷的形式調查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的了解情況,課程結束后運用問卷和質性訪談的方式對本門課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以M高校17級社會工作班為例,對社會工作專業認同感前測為36%,后測的結果是91%,事實證明該課程的實施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二是在課程中依據實訓項目設計評估表,對課堂效果和實訓內容進行反饋和把握。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對課程進行設計和調整,以提升課程實施效率。

四、結語

以培養專業認同感為導向的“社會工作導論”課程教學策略是透徹的教材分析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用,以及整合性教學資源的開發。培養專業認同感不僅在此門課程上,還需要其他課程持續鋪墊,以致就業時能夠量變引起質變,促進社會工作專業學生能夠認同專業和進行就業。

參考文獻:

[1]王思斌.社會工作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73.

基金項目: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S171193)“基于校地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研究——以社會工作專業為例”。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
優勢視角在學校社會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以系統觀推進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
結構性嵌入:社會治理視域下強制隔離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