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經濟的改良之道

2019-04-18 07:44沈俞含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

沈俞含

【摘 要】農村是人類的起源,農業是人類的根基。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城市的崛起,城鄉差距逐漸拉大,農村的發展相對滯后,產業鏈單一,生產方式單一信息不流通,生產效率低,教育水平落后。鄉村,不該是被遺忘在角落里的那一個。我們可以通過城市與農村互補的需求來刺激農村經濟的發展,推廣“農業+互聯網”模式促進信息流通豐富產業鏈,將現代科技和農業生產結合改善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大力發展教育給農村的孩子一個希望,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我們共同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一個新興大國的身份出現在世界面前,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但農村的發展卻相對落后,農業經濟的發展關乎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我們應該以齊心協力共同建設新農村,立足國情,堅持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

一、農村經濟發展的不足

1.產業鏈單一。農業的傳統產業鏈是耕種農作物再進行出售,出售農作物成為農民固定不變的生活來源。

2.生產方式單一?,F在大部分農村仍以手工農業為主,靠自己生產農作物。

3.信息不流通。農村互聯網普及程度不高,又地處偏僻郊區或山區,與外界的聯系相對較少,無法掌握及時準確的市場需求,比如說不知道消費者什么時候需要農作物,需要哪種農作物,需要多少農作物.信息不對稱,會導致供過于求或供小于求,造成農民利益的受損。

4.生產效率低。農作物生產依靠人工種植,而農村勞動力并不充足,大部分人外出打工謀求更好的生活,很多土地無人耕種,又極其易受天氣因素和自然災害的影響,處在看天吃飯的窘境.長江流域易發生澇災,西北地區易發生旱災,科技相對落后,導致生產效率低下。

5.教育水平落后。城鄉教育發展水平不平衡,農村教育相對落后,師資力量薄弱,教育資源稀缺,基礎設施不齊全,農村人才會因此流失,愿意建設農村的人也會減少。

二、改良農業經濟的措施

1.通過城市與農村需求的互補來刺激農村經濟的發展。

城市發展的步伐逐漸加快,城市居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幸福感缺失,更渴望返璞歸真。而這正是農村發展的大好時機,推廣獨特的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拓寬農業的商業價值,形成自己的文化產業鏈。堅持農業創新,多元融合,改善產業結構,推動城鎮化建設。

(1).加工鄉土風格的工藝品,取材于農村,用之于城市。田園風格也許會略微緩解人們壓抑的情緒。

(2).定點建立化肥收購站,城市天然化肥供應不足。向農民收購天然化肥,再向城市供貨。

(3).城市的晚會人們已經司空見慣,農村的很多演出可以讓城市人煥然一新,定期組織村民去城市演出,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預約演出,村民接到預約后組織活動。

(4).品牌推廣,某種農作物口感好,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提供優質的農產品,再利用互聯網推廣營銷拓寬銷售渠道。

(5).建立生態旅游景點,美化環境,優化資源,建設生態低碳的環境,宣傳自身獨特的民俗風情和地域文化,提升農村的知名度,可以吸引更多來自社會上的投資參與農村建設。航頭鎮牌樓村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的西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貧困村,但如今卻煥然一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因是抓住了世博會這個機遇,巧妙地裝扮村莊,打造自己的生態田園風,在發展的過程中產業建設被列為重中之重,深刻挖掘文化內涵,打造詩意田園,最終經濟飛速發展,還榮獲”上海市我最喜愛的十大鄉村”。

(6).推廣獨具特色的農村糕點,物以稀為貴,可以讓久居城市的人們眼前一亮?,F代飲食并不健康,添加劑過多,綠色天然的食品成為一種城市居民新的追求。

(7).建立并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保障農民的利益。堅決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堅決抵制土地違規行為。谷賤傷農,建立價格保障制度,確定最低零售價格。盡快建立基金項目。農民在交易中屬于弱勢群體,相關部門應該充分保障農民在交易中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權益,使交易規范化制度化。

2.推廣“農業+互聯網”模式

農村很多地方經濟落后,一個關鍵的因素是信息不流通,互聯網沒有大面積覆蓋。

(1).推廣電商平臺。農民可以將自己的供應信息發布出去,消費者看到后購買付款,農民接到訂單進行發貨,交易順利完成。省去了繁雜的中間環節,節約了大量時間,從代銷變為直銷。農產品是有保質期的,超過保質期的農作物會給農民帶來很多經濟損失。

(2).將天氣預報和災害預報通過互聯網推廣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對于城市居民而言,天氣預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部分地區的農村農民文化程度不高,這就讓農業生產摻雜了不可預測性。完善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設施,提高氣象監測能力,盡可能地縮小不確定性,對農業生產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3).通過互聯網普及農業生產知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合理施肥,合理耕種,何時施肥,何時耕種,何時收割,從而制定出詳細的生產運作表,每一次農業活動都有確切可行的計劃。

3.現代科技和農業生產相結合

農村大量勞動力流失,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許多村民轉戰城市,在城市安家。農村勞動力缺失,田地無人耕種,務農辛苦而效率低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提高生產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入現代科技,引入現代生產設施,實現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這樣可以加快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改革和深化,提高農田抗災減災的能力,技術是農業發展強有力的支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崇明縣豎新鎮在農業生產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大力推廣有機顆粒肥料和生物農藥,率先使用溫室育種技術和無土栽培技術等先進技術,提高了生態農業綜合收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政府應將農業科技化落到實處,宣傳農業科技化的思想,向農村提供技術支撐和經濟支持。

4.大力發展教育

教育是經濟發展的保障。城鄉發展不平衡最直觀的反映就是教育發展不平衡。

(1)政府應優化農村教育資源,全面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向農村提供經濟支持,提高農村教師的福利,為農村學校提供優秀的教師,讓農村的學校不再荒蕪。很多老師因為農村教學條件的艱苦而不愿意去農村工作,改善教學條件可以挽留一部分優秀的老師。為農村的孩子帶來知識的曙光,讓他們的未來充滿青春的希望。比如向社會招聘大學生,使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能,為農村建設儲備豐富的人才,最終才得以在競爭的浪潮中脫穎而出。

(2)農村長大的孩子由于教育資源的缺乏基礎比較薄弱,在中考高考競爭中處于劣勢,建議將部分重點高中的指標下放到農村,給農村的孩子一個機會。

(3)培養新型農民(引用于<新型農民開發與新農村建設>李燕萍 涂乙冬著)

未來的新型農民,大致分為四種:科技型農民,市場型農民,管理型農民和企業家型農民,科技型農民側重于科技,市場型農民側重于銷售,管理型農民側重于管理,企業家型側重于綜合方向。向農民普及新型農民的概念,鼓勵他們向這個方向發展。

(4) 政策創新.例如在嘉定新城科技人才的居住問題上,按照博士150平方米,碩士100平方米,本科70平方米,房價打六折,增加對人才的吸引力。

城鄉本是同根生,推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是一項任重而道遠不可回避的任務。從城鄉發展不平衡向城鄉發展平衡轉變,使農業和工業服務業相結合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是一個漫長而艱辛需要長期探索的過程,是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改善民生的體現,也是我們每一個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農村教育:現狀、困難與對策》談松華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100816.

[2]《城鎮化案例》吳振興.

猜你喜歡
農業經濟發展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