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2019-04-18 07:44邱偉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思想歷史淵源青年教師

邱偉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召開標志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思想的引領下逐步展開。

【關鍵詞】生態文明思想;歷史淵源;現實條件;青年教師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提出是對于馬克思生態思想的當代實踐

在馬克思經典著作中,我們可以發現關于人與自然的描述“被抽象的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痹隈R克思看來,人與自然處于一種辯證狀態。一方面,自然決定人類的產生和發展,人類由自然孕育而生,并借助自然所提供的自然不斷發展,自然界的存在是人類得以存在的根本條件,沒有自然界的資源提供人類就無從產生發展。另一方面,人類的活動也會反作用于自然。自然界在提供人類發展資源的同時,人類的各項活動也會對自然界造成一定的影響,對自然界資源的各項利用和消耗會對自然界造成一定的影響,人類活動的各種廢棄物輸出到自然環境中對自然環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與此同時自然界對于人類活動也會做出反饋。自然界與人類這種辯證關系決定了人類只有與自然界和諧的互動才能維持人類社會健康永續的發展。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分析,同時也指出資本生產方式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巨大影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有其進步一面,機器化工業大生產極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各種新技術和新機器的使用打破了人與自然和諧的關系,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導致的異化現象也出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之中,將自然視作為自己獲取利益的寶庫,認為完全有能力征服自然,從而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在處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點是人類實踐活動必須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人類與自然界具有同一性,人類只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但是同時不反對人類對于自然資源的獲取,強調在人類自身發展的同時不打破生態循環,是自然界可以按照自身的規律發展。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吸取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的觀點,在實踐貫徹其中蘊含的辯證觀點,強調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推動環境保護,生態經濟兩不誤,生態是經濟發展的根本源泉和保障。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于人類發展歷史的思考總結

人類社會發展離不開對于自然資源的索取,資本主義社會之前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對于自然界的索取沒有造成嚴重影響,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確立和發展,人類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的發展,各種新工具、新技術涌現,人類對于自然界的索取能力增強,對各種資源的索取量超越了以往所有時代,這必然會導致各種環境問題的發生。例如,對于煤炭資源的過度不合理的開采導致開采礦區的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石油開采過程中對于海洋和土壤的污染;木材的過度開采導致森林面積極具減少。

資本主義從經濟上講是成功的,它為人類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將人類社會帶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環境角度講,它又是失敗的,它的發展消耗了巨大的自然資源,造成了巨大的環境隱患,為人類社會發展埋下了巨大危機。資本主義的發展似乎展示出人類社會要發展必須要犧牲環境,必須消耗巨大的自然資源才能夠實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我們的疑惑指明了發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可以協同進行“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是對于經濟與環境的最好概括,金山銀山現在沒有我們是可以創造出來,而綠水青山一旦失去,可能就再也無法重建,經濟和環境的發展要立足長遠不能只看眼前,只有眼光長遠才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基于現實狀況做出的重大抉擇

“先污染,在治理”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走過的經濟與環境的協調道路,我國在過去追求經濟高速發展,也走上了這條道路,在大量消耗資源作為代價的情況下我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了巨大的環境壓力和問題,空氣質量問題、水土流失問題、土壤污染問題等,國內環境問題不但范圍廣泛而且十分復雜。例如:北京、哈爾冰、成都等大城市深陷霧霾,全國空氣質量排名部分大城市長期居于末列;部分礦區所進行的大規模無計劃的開采,雖然暫時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開采過程中各種未經處理排污,導致當地水資源、土地資源遭到污染破壞,最終導致形成各種“癌癥村”。一系列的國內問題促使我們認識到,“先污染,再治理”并不是發展和環境的最佳解決方案,人力不是萬能的,環境的修復單靠人力和經濟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要走一條屬于自己的生態的經濟發展道路,擺脫西方固有模式對我們的束縛。

自然與人類是一對矛盾,怎么削弱對立面,增強矛盾雙方的同一性是處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鍵。重視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強調生態環境對于人類的生存性價值,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存在的根本條件,新的生態文明思想將生態環境提高到了黨和國家戰略高度;將生態環境與改善民生相結合,保護生態環境也是在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在物質生活得到改善的情況下也表達出對于良好生活環境的向往,人民對日益美好生活的向往離不開生態環境的保護;強調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已經開展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保護工。未來,我們必須不斷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體系的完善,不斷以更加嚴格的執法來強化我們的制度,保衛我們的生態環境;彰顯大國姿態,以負責的大國形象積極參與到全球環境治理中去,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出謀劃策,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國際場合宣稱,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共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

四、作為青年學生需要積極學習并付諸實踐

新時代的青年學生在面對復雜的生態環境問題時,如果沒有正確的思想了和理論的引導很容易陷入迷茫,因此,必須加強對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習,將思想以“活”的形式印記在腦中。對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我們需要正確的認識其內涵,其科學的內涵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本質要求,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基本內核,以“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為宗旨精神,以“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體”為系統思想,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為重要抓手,以“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彰顯大國擔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向內涵豐富,值得我們去細細挖掘。

【參考文獻】

[1]宋獻中,胡珺.理論創新與實踐引領: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0(01):2-17.

[2]黃亭.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7.

[3]宗軼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馬克思生態思想的繼承與發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7.

[4]戴紅美.綠色發展理念: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J].現代商貿工業,2018(34):1-3.

[5]劉磊.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8(03):14-22+71.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思想歷史淵源青年教師
如何指導青年教師上好一節數學達標課
青年教師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資本論》自然生產力觀點的新發展
機理·思維·特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三維審視
引導青年教師走專業化成長之路
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思想探析
促進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成長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