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就業為導向的非遺曲藝進高校課堂研究

2019-04-18 07:44沈潔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就業課堂

沈潔

【摘 要】面對傳統曲藝的繼承與發展嚴峻問題,以及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將廣西本土非遺曲藝引入應用型高校課堂,在促進廣西非遺曲藝發展的同時,促進大學生專業發展實現就業。各高等學校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將培養傳統曲藝繼承人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傳統曲藝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非遺曲藝;課堂;就業

2018年末,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全國各地各大高校都發揮地方優勢,與本土傳承的特色,積極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的發展與傳承。隨著活動規模的不斷擴大、經費的不斷投入,“戲曲進校園”“傳統藝術進校園”活動近年來促進著青少年心靈的成長與發展,并承載著培育出愿意將來自覺弘揚傳統文化藝術的青少年的一份寄望。

廣西作為少數民族地區有著眾多優秀的本土傳統文化,并有著豐富而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的青少年繼承并發展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應用型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另外,高校藝術類專業的畢業生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有些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如若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與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牽成一線,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學生課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一來,這個辦法可謂有一石二鳥之功。

一、廣西非遺曲藝繼承與發展所面臨的現狀

廣西的非遺曲藝項目多種多樣,有“壯族末倫”“零零落”“老楊公”“客家竹板歌”“桂林漁鼓”“廣西文場”等優秀的非遺曲藝,這些曲藝大多創作于近代及之前,有著百年的歷史,并經過百年的流傳,對當地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曲藝已經漸漸的有了自己的文化沉淀,深深地走進了當地人民心中,與當地的文化融為一體。然而,隨著我國人民物質生活逐漸得到滿足的同時,人民的精神文化也不斷的增強,傳統的文化形式已經很難滿足大部分人的文化需要。加之外來文化慢慢的進入中國社會,人民有了更多的文化選擇,逐漸的忽略了傳統文化。不僅有著傳統曲藝文化的民眾基礎的流失,更多的曲藝傳承人、保護人也不斷減少。在改革開放之初,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忽略了文化的發展,更忽略了這種傳統曲藝文化的發展,缺少了國家的支持,加上民眾基礎的缺乏,很多曲藝人為了生計,不得不進行了轉型,進入其他行業發展。這樣的局面一直維持到近些年國家重新重視了傳統文化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巨大的文化斷層,以廣西的非遺曲藝來看,只有年紀較大的當地人還喜歡并且繼續傳承著這樣的技藝,然而很多的年輕人很難再關注這些傳統的曲藝。如果這樣的情況仍然得不到解決,數年之后,傳統曲藝的傳承將會斷裂,傳統的曲藝將會消失。由此可見,非遺曲藝的發展與繼承存在著巨大的困難。

二、非遺曲藝進課堂的重要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志。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當代大學生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力,并且有著很強的創造能力,與當今時代緊密結合,將傳統的曲藝與當代的大學生相結合起來,就等于為傳統的曲藝輸入了新鮮的血液,增強了發展的動力。因此,將非遺曲藝的內容引入當代大學生的課堂,讓當代大學生了解好非遺曲藝,重新對傳統的非遺曲藝燃起興趣是當務之急。通過這樣的方法,傳統曲藝才能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出更多與時代相結合的,能被廣大群眾所認可的好作品。另一方面,很多藝術類學生就業存在很大的問題。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受教育群體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家加大了對于藝術教育的發展力度,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這條道路,因此我國每年的藝術類畢業生的數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問題在于,與之相對應的藝術類就業市場是有限的,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藝術生就業的需求,所以造就了藝術生就業形勢嚴峻的現狀。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將非遺曲藝引入校園課堂,為藝術類大學生提供一條就業的渠道,將大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與傳統曲藝發展的需要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將產生巨大的效益。

三、非遺曲藝進校園課堂的方式探究

面對傳統曲藝的繼承與發展嚴峻問題,以及應用型高校學生就業問題。將廣西非遺曲藝引入高效課堂是非常必要的。在促進廣西非遺曲藝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就業。各個高等學校都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應將培養傳統曲藝繼承人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傳統曲藝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途徑與方法。

1.加強對“非遺曲藝”的學科體系建設與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將非遺曲藝學科引入高校校園具有創造性,要根據學校自身發展的特色進行建設。要敢闖敢創,將社會、藝術、民俗等學科綜合到一起,開創一個具有活力,有創造力的學科。另外,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讓廣大學生了解學習非遺曲藝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讓他們有能夠承擔非遺曲藝繼承與發展的責任心。并且作為一個他們未來就業的渠道,更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加強學校對于非遺曲藝的師資力量

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為,教師作為研究性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啟發者、引導者、鼓勵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教師的能力對于加強非遺曲藝在學校課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一些廣西非遺曲藝地方性的曲藝文化,對于教師的要求更為嚴格。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要具備對非遺曲藝的專業知識,還要與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背景相契合。這樣的人才少之又少,所以學校應該從長遠出發,引進一批當地的非遺曲藝傳承人,讓它們與本校的教師資源相結合,促成一個相輔相成的機制,讓非遺曲藝傳承人教授專業的知識以及文化背景。同時,學校通過增強傳承人的教課能力,從而發到一個共同進步的效果。

3.加強非遺曲藝特色課程建設

在學校開設非遺曲藝特色課程,讓學生除了在課上聽講之外,更要讓學生走進實際,開展大學生非遺曲藝進社區的實踐課程,讓學生在課堂所學反哺群眾的文化需求。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更能夠加強學生的曲藝技藝。除此之外,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以著名的曲藝代表為例來講授知識,例如《白蛇傳》、《紅樓夢》等耳聞能詳的曲藝,讓課堂更具代表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師教授課程的同時也應該利用現代課堂的多媒體技術,將課堂展示欣賞與課本知識學習相結合,讓學生真實真切的感受到傳統的曲藝文化,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藝術教育專業的特色課程就安排有廣西少數民族與戲曲音樂賞析、廣西民族樂器演奏等相關課程,在賞析本土非遺曲藝的同時還教授學生們用民族樂器為戲曲伴奏,更好的融入本土非遺曲藝的學習當中。

4.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學生的就業質量

學校應該加強與當地旅游業、演出公司的合作關系,采取"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方法,引進當地的曲藝演出人才,進入高校作指導。另外,通過學習和實踐,將高校的人才資源輸送到各旅游地,演出地,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學生的演出效果。學校加強與這些機構的人才輸送合作,畢業生進入這些地方實習或工作,完成就業對接,從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對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與就業能力培養相結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應用型高校進行就業能力培養的一種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鄧浩迪,馮君顥.當代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交際,2017(19).

[2]周琳.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的傳承構想——以開發利用“廣西戲曲藝術”為例[J].社會科學家,2015(05).

[3]熊湘華.學校教育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3(03).

[4]李萍.論西部少數民族曲藝資源的聯動化研究模式——新常態下西部少數民族曲藝資源保護性開發研究系列論文之五[J].傳承,017(01).

猜你喜歡
就業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嘻游課堂
嘻游課堂
淺議民辦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工作
高職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對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