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級教學案例

2019-05-03 13:55郭躍麗
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 2019年12期
關鍵詞:測力計浮力液體

郭躍麗

一、案例背景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科學探究又是比不可少的活動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全憑教師的一張嘴來說實驗,而新課程下,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的“說教”,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組織下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從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和獲取知識。在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時,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力、觀察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團結合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與設計

對《浮力》這一節內容的研究是在小學自然課和生活經驗中已經熟悉浮起的物體受到浮力并結合前幾節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識來展開的。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浮力的研究為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礎,由“浮力”和“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兩部分內容構成,教學的重點是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好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使學生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是接收知識的機器,讓學生從實驗中去探討,得出結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學目標

1.認識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能通過實驗證明上述結論的正確性。

2.能認識浮力產生的原因。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經歷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認識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教學重點:認識浮力、浮力產生的原因。

教學難點:對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問題:有一個很深的量筒,把一個乒乓球放進去,要求不能把量筒倒過來,請問誰有辦法把乒乓球取出。

以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學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課便以問題引入課題,引導學生思考要想取出乒乓球可以利用浮力知識,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后出示圖片:輪船、鴨子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并舉出浮力廣泛存在的例子。

(二)講授新課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并緊密聯系社會生活的一門課程。同樣這節課也主要采用實驗的方法來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將書中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實驗,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增強了他們的感性認識。為了使學生能認識到浮力是液體對物體向上托的力,這里我設計一個用手向下壓塑料塊時越往下壓越費力這樣一個隨堂小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概括總結出浮力的概念。在此有同學認為塑料塊受浮力是因為它太輕了,而重的物體不受浮力,日常生活中一些錯誤的經驗或思維定勢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模糊的觀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體下沉,輕的物體上浮”。在此基礎上我讓同學們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鐵塊的重力和在水中彈簧測力計對它的拉力進行比較,然后再對物體受力分析得出稱重法測浮力的公式。

在講解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時,讓學生盡猜想浮力的大小跟浸沒的深度(h)有關;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V浸)有關;浮力的大小還跟液體的密度(ρ液)等有關。學生經過合理猜想,討論,設計出探索決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方案。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得出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與液體的密度有關的結論。

五、教學反思

1.本節課以問題引領,以探究釋疑,循序漸進地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新課程的理念切實體現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之中。整節課氣氛熱烈和諧,經預設和未經預設而生成的動態資源都被有效地利用,學生充滿了熱情,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等方式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2.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徑。這節課應用分組實驗、直觀演示實驗、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參與到學習中。教師通過引導和學生的異質互補,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培養探究精神和實踐能。

3.不足之處:一是在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時個別學生動手能力差、還有個別學生沒有參與其中;二是課堂是按照設計有條不紊地進行,開放程度不夠,對于部分探究能力強、思維活躍的學生來說缺乏更大的發展空間;三是這節課的課容量大而且學生探究又浪費時間,以至于還有一個實驗內容沒有探究完變成了演示實驗,倉促的小結了下。以后的課程中要合理安排時間,更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猜你喜歡
測力計浮力液體
液體小“橋”
例談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五顏六色的液體塔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層層疊疊的液體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
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