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院校藝術通識課程建設研究

2019-05-04 13:43江漢英梁顯飛
廣西教育·C版 2019年2期
關鍵詞:網絡教學資源文創產業應用型本科院校

江漢英 梁顯飛

【摘 要】本文論述應用型本科院校藝術通識課程建設,針對當前高校藝術通識課程人才培養帶有功利主義色彩、重理工輕人文、逐漸被邊緣化等問題,提出優化藝術通識課程體系、與文創產業相結合、融入地方民俗民族藝術教學、注重藝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創新應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納入學校的人文素質核心課程體系建設等對策,打破原有課程設置上的局限性,多元化發展,滿足不同學科學生需要。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 藝術通識課程? 文創產業? 網絡教學資源? 慕課? 人文素質? 民俗民族藝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C-0075-03

藝術通識課程包括藝術限選課和藝術任選課兩大類,分別是藝術賞析類、藝術實踐類、藝術史論類、藝術批評類。常見的藝術通識課程有設計心理學、美術賞析、攝影攝像、音樂、戲劇藝術、電影藝術賞析、美術史論、舞蹈藝術、陶藝制作、藝術設計學等。開設藝術通識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審美能力,豐富學科建設,培養全面復合型人才,是實現通識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國內外研究背景分析

國外對藝術通識教育方面有著比較科學的研究,早在1945年哈佛大學的《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報告認為通識課程應該包括人文、社會和自然三大領域,并將藝術通識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奠定了美國藝術教育的基礎,哈佛大學多次強調藝術教育對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通識教育更重視人的自我表現、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據統計,哈佛大學自1982年以來,藝術類通識課程在本科核心課程中所占比例不少于四分之一,可見藝術素質的培養在美國高等教育中的比重。國內高校教育雖然在不同程度上肯定通識教育的重要性,但在課程設置上仍以專業教育為主,特別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容易把大學教育與職業教育對等起來,尤其理工院校往往對藝術通識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師資力量不足,課程結構比較單一,課程資源匱乏,無法滿足不同專業學生興趣需要,學分制管理上的疏漏也讓選修藝術通識課程帶有功利性色彩。與專業核心課程相比,藝術通識課程一度被邊緣化。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藝術通識課程開設現狀

應用型本科院校更加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受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在課程設置上往往帶有功利性色彩,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普遍,藝術通識教育學科被邊緣化。藝術通識課程體系不夠健全、考核方式單一、缺少統編教材等這些因素也制約著藝術通識教育課程的發展。藝術公共選修課考核機制不夠嚴謹,導致學生選修藝術通識課程是為完成學分,體現學生在選課動機上的功利性。實用主義使大學教育更加職業化,而忽視了受教育個體的全面發展。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藝術通識課程改革的策略

針對上述情況,應用型高校藝術通識課程改革發展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優化藝術通識課程體系,培養全面型人才。傳統的藝術通識教育常常以藝術理論、鑒賞類為主,在課程設置上增加藝術實踐課程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宗旨,改善以鑒賞類課程為主導的課程設計,注重藝術實踐和體驗,構建多層次的藝術課程實踐。如油畫選修課程以教授油畫技法為主,課程中間穿插對西方美術史講述,使學生對油畫理論和技法有更深刻的認識,而不僅僅停留在鑒賞層面。在課程設計上進行系統規劃,藝術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輔相成,形成系統性的課程體系和目標。例如,談到希臘的文化,就必然涉及古希臘的藝術。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哲學、宗教、歷史、文學、藝術等課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課程設計需要整體規劃,由不同專業的教師共同承擔不同的教學板塊,力求給學生呈現一個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與文創產業相結合,實現高校通識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雙向互動。文化創意產業強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是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專業范疇集中了動漫、傳媒、視覺傳達、工藝設計、產品設計、廣告裝潢、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藝術通識課程體系應針對文化創意產業要求建立,結合文創產業進行科學的課程設計,應用于實際。嘗試依托文化創意產業建立大學藝術通識教育體系,從產業生產層面而進行設置,以主干學科為主導,在不同范疇中引入相通的專業方向和專業內容。與此同時,進行課程外延擴展,在開設藝術通識課程時加入其他如創意營銷、產業經濟、非物質文化傳統技藝傳承、民族產品創新設計、旅游產品設計等背景類通識課程,從而組成具有文化創意產業特色要求的藝術通識課程體系。高校藝術通識教育不僅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專業人才,也開拓了文化創意產業市場。

(三)融入地方民俗民族藝術教學,結合文創產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擴大學生就業范圍。根據地方特色開設具有當地民族文化特色的任選課,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如廣西高??梢蚤_設廣西侗族農民畫藝術,苗族刺繡、服飾、蠟染藝術,廣西傳統技藝傳承,廣西左江流域崖壁畫藝術考古等課程,藝術通識課程與地域文化特色相結合,有利于地方非物質文化傳統技藝的傳承,豐富學科建設。藝術類課程加強知識外延拓展,如農民畫、壁畫研究等領域。根據多元化文化發展和社會對復合型人才需求的需要,拓寬藝術通識課程門類,不僅僅開設藝術欣賞類課程,而更應該注重向藝術實踐類、藝術批評類延伸,打破原有課程設置上的局限性,多方向多樣化發展,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需要。藝術鑒賞類課程是建立在藝術實踐類課程的基礎之上,而藝術批評類課程更傾向于從個體主觀思維出發,表達一種主觀認識。

(四)注重藝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理工科院??梢愿鶕陨韺I設置的特殊性,在課程內容設計上重視藝術與理工的融合,如藝術與科學、數字藝術等。改善藝術通識課程設置結構不均衡,任選課比例失衡狀況,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在課程設置上融會貫通,從實際出發,多渠道、多方式開發隱性藝術課程資源。

(五)將藝術課程傳統教學與慕課、微課相結合,搭建網絡藝術教學平臺,豐富藝術類通識課程建設。微課、慕課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授課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慕課、微課完善現有的通識課程教學模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渠道,結合優質教育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開放性的網絡資源可以讓學生學習時間、地點更加靈活自由,學習方式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豐富的網絡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種課程選擇,解決了目前高校藝術類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的難題,解決了高校藝術教師資源緊缺的難題和學生藝術通識課程選修不上的難題,滿足學生對藝術課程學習的需求,為學生的多方面需求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從而提高通識課程學習效率及水平,提高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網絡教學資源的廣泛應用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傳遞方式,借助互聯網提供更廣泛的藝術課程,打造生動有趣的信息化藝術課堂。同時,根據手機網絡方便快捷特點,鼓勵學生借助藝術信息軟件如聲樂類、舞蹈類、繪畫類APP軟件,鼓勵學生實踐體驗,使現代信息技術能結合藝術知識廣泛傳播。課程開設應適應高科技時代的形勢,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媒介,推動優質教學資源的社會共享,推進教育公平。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互聯網背景下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課程新形態。高校的藝術通識課程建設應該遵循“因學生需求開設課程”原則,以學生個體訴求為出發點,開設有利于促進不同學科領域的相互交叉滲透、知識融通的課程,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藝術體驗與審美鑒賞類課程旨在發展學生的審美情趣、鑒賞能力和闡釋能力,培養學生在戲曲、繪畫、音樂等方面的理解和創造能力,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藝術實踐和藝術體驗。

(六)將藝術類課程納入學校的人文素質核心課程體系建設中。應用型本科院校特別是理工科類院校,藝術教育不應該學科邊緣化,而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教育體系建設,建立藝術教育中心機構,專門負責藝術通識課程資源開發與課程管理,逐步規范藝術通識教育管理。學校課程設置在本質上應區別于專門的音樂學院、美術學院的專業教育,不以培養“大師”級藝術人才為目的,而以培養學生全面的人文素質、綜合藝術素養、藝術技能、創新發散思維為目標,將人文教育與藝術教育相結合,力求藝術教學門類豐富完整,覆蓋面寬,分層次,分類型,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得益彰,著重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健全完善已有教學評估體制。如清華大學藝術理論課程包含西方古典音樂文化、歐洲歌劇知識與賞析、鍵盤藝術賞析、美學與藝術欣賞、電影中的藝術與文化等,藝術實踐類通識課程包含基礎藝術實踐課、綜合性分級教學藝術實踐課、高級藝術實踐課三個層次,分布在不同的藝術門類教學中,形成了綜合性分級教學藝術實踐課程體系。通過學習一門表演藝術來掌握多元的文化信息,學生學習各種音樂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樂器的技巧,把藝術理論和技法技巧練習結合起來,大學四年進行分階段流程化學習,以實踐為載體,輔助理論傳播,并結合優秀作品賞析,因材施教,在藝術實踐課程體系中實行綜合性分級教學方式,由淺入深,分階段四年完成,讓學生具有一個更寬廣的綜合性的文化視野。

師資建設方面,應積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制訂人才培養計劃的同時設立核心通識課程教學崗位,遴選一批具有藝術通識教育理念的優秀教師,打破學院系和學科專業壁壘,組建跨學院系跨學科的教學團隊,組織校內外專家定期對通識課程主講教師進行培訓。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內容重在啟發思想、掌握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識課程主要采取有助教參與的“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的授課方式,充分運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通過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提高通識課程的教學質量,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探討性和體驗式學習。豐富課程考核方式,采取小組討論、讀書報告、課程論文、實踐體驗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通識課程成績進行綜合評價。實行通識課程教學管理與激勵制度,組織不定期聽課活動,提出反饋意見,學校應制定通識課程建設規劃,依托各培養單位和相關專家成立通識教育委員會,做好頂層設計。成立通識教育委員會工作組,具體負責通識教育日常管理工作及通識課程建設相關工作。努力積極建設一批高質量的通識課程。在應用型綜合型大學的總體框架下,將科學教育、人文教育、藝術教育有機結合,堅持文理滲透、中西融會、古今貫通,力求培養思想道德優秀、具有創新素質與較高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 ? ? ? ? ? ?(下轉第102頁)

(上接第76頁)

綜上所述,通識教育不同于職業教育,具有非功利性特征,注重人的全面培養,課程內容應具有廣博性和融通性,而非專深;理解課程內容不需要學生特別擁有特殊的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課程重在啟發思想、展現知識發展脈絡,而非傳授知識細節和技術技巧;藝術類通識課程建設通過對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的分析與評價,提升學生的感性鑒賞能力和創造與表達能力,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找到精神的寄托和享受,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時,通識教育又與專業教育相輔相成,藝術教育的專業化不應與其他學科專業教育完全割裂,藝術通識教育既是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又能提高非藝術專業學生的藝術素養,它不僅僅是培養藝術工作者的需要,更是個人藝術素養提高的需要,摒棄藝術功利主義教育觀,樹立全面教育觀是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應該重視的問題所在。成立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機構,加強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加強藝術通識課程教育已是當今世界大學教育的共同趨勢。

【參考文獻】

[1]葉筠筠.創意產業發展下大學通識藝術教育的思考[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12(10)

[2]黃芳.通識教育在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的價值[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0)

[3]黃岑.美國高校通識教育中的藝術素質培養[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

【基金項目】2017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應用型本科院校藝術通識課程建設”階段性成果(2017C476)

【作者簡介】江漢英(1982— ),女,安徽安慶人,碩士,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梁顯飛(1982— ),男,廣西玉林人,博士研究生,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族裝飾藝術。

(責編 黎 原)

猜你喜歡
網絡教學資源文創產業應用型本科院校
關于博物館文創發展問題的若干思考和對策
基于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為例分析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開發
基于文創產業發展的設計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文創產品設計發展在生活語境中的價值體現
基于云平臺的高校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方案初探
高職與應用型本科院校協同開展技術應用型本科教育課程銜接的探析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研究
財經類院校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建設與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