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民族聲樂教學的多樣化

2019-05-27 14:19胡雪
戲劇之家 2019年10期
關鍵詞:民族聲樂多樣化教學

胡雪

【摘 要】民族聲樂是承載民族音樂文化特色的重要音樂產物,體現出的是中華文化傳統,同時也是文化表現的有效形式。在當前的音樂教育當中,我國對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有效引導學生認識民族聲樂的民族性、藝術性以及時代性的特色,以便培養出更多的民族聲樂人才,使得他們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民族聲樂,讓中國文化特色得到更大范圍的傳播。為確保民族聲樂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要,教師要在民族聲樂教學多樣化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關鍵詞】民族聲樂;多樣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0-0163-02

受傳統音樂教育思想的影響,在目前的民族聲樂教學中存在著模式化與概念化的顯著特征,呈現出關起門辦學的方法,不能夠讓學生接觸到異彩紛呈的民族聲樂作品與民族聲樂方法技巧,也進一步影響到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為了有效改變這樣的現狀,教師需要積極探究如何實現民族聲樂教學多樣化,革新傳統教育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觀能動性,讓民族聲樂教學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實現教育目標。

一、民族聲樂教學多樣化成因分析

(一)民族聲樂音樂元素構成多樣。在民族聲樂的構成音樂要素當中,主要包括生活、傳統文化、審美情趣等。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文化符號的抽象概括;生活要素是民族傳統文化與審美的具體表現;審美情趣是民族文化與生活要素的上層建筑與情感升華。不同的民族在構成要素的具體表現方面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徑庭?;谶@樣的音樂元素構成情況,每個民族因為擁有差異化的語言、表達方法、地形地貌,其生活方式與生活要素是非常獨特的。比方說我國的蒙古族以游牧文化為文化傳統,主要的生活要素是蒙古包、奶制品、草原等,審美情趣和游牧民族的生活經歷與環境和文明程度密不可分,這使得我國蒙古族的民族音樂以長調或短調形式存在,同時還有很多馬頭琴音樂元素。由此觀之,不同地域民族風俗孕育出的民族文化各不相同,也基于這樣的特性造就了我國民族聲樂的多樣化。

(二)民族聲樂教學根植民族音樂。因為民族聲樂教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怎樣利用系統性和專業化的教育策略將民族聲樂的知識與技能教授給廣大學生,使得學生在練習與感悟當中盡可能掌握民族聲樂基本要素。在研究了民族聲樂多樣性形成原因之后,我們得到的重要結論就是民族聲樂音樂旋律帶有多元化和具體性的民族生活場景,也決定民族聲樂與其他音樂類型有諸多不同之處,而音樂旋律是民族聲樂最為突出和明顯的特征。所以,民族聲樂教師為引導學生有效掌握其中的基本要素,就要將多樣化教學方法的應用作為根本突破口,利用差異化和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掌握多種多樣的民族聲樂技巧,促使學生多角度掌握音樂作品的背景內涵,引領學生品位民族聲樂背后蘊含的民族風俗、民族情感與表達習慣等。

二、民族聲樂教學多樣化的實踐方法

(一)民族聲樂教學內容多樣化,開拓學生眼界。通過對當前民族聲樂教學內容進行調查,我們發現教學內容單一化的問題非常明顯。教師通常是以教材為根據對學生進行民族聲樂的教學指導,所以學生可以接觸到的內容非常有限,而且也無法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要與廣泛涉獵的學習要求。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都有獨特的聲樂傳統與風格,而不同民族傳承發展下來的聲樂藝術都彌足珍貴,也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音樂財富。所以這些內容都應該成為民族聲樂教學內容,完善教學內容體系,實現教學內容多樣化的目標,也讓學生的眼界不再局限于教材?;谶@樣的情況,民族聲樂教師要注意拓展教學內容,為學生補充多民族的音樂作品,講授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也讓學習學習其中的音樂技巧與方法。例如,侗族的侗族大歌、壯族的三聲部民歌、蒙古族的長調等都可以作為教學內容。除此以外,教師也要激勵學生自行拓展和收集民族聲樂作品,如,《侗鄉美》《蘆笙踩堂》《蝴蝶雙飛跳坡場》等經典的民族聲樂作品,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讓民族聲樂教學走上多元化發展道路。

(二)民族聲樂教學方法多樣化,提升教學質量。民族聲樂課堂教學是為學生傳遞傳統音樂藝術知識,引導學生掌握民族聲樂演唱技巧與方法的主陣地,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將關注點放在了課堂上。但是課堂教學效果常常是不令人滿意的,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的民族聲樂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師運用的是模式化和概念化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的模式非常統一和單調,主要是為學生講解民族聲樂的相關概念,適當補充民族聲樂方面的知識,接下來則是教唱民族聲樂作品。這樣的教學方法制約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也影響到學生的課堂參與。所以教師要改變填鴨式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確保教學質量。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時,教師可以選用示范教學法,為學生示范具體的發聲與演唱技巧,調動學生的模仿積極性;在開展民族聲樂作品鑒賞教學時,教師可以選用情境教學法,在為學生播放音樂作品的同時,用多媒體將歌曲營造的意境用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現出來,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學習氛圍當中,學生對于作品內涵的認識更加深刻,順利突破鑒賞難點。

(三)民族聲樂實踐活動多樣化,培養實踐素質。民族聲樂學科本身的實踐性比較強,但是以往的教學主要是將理論知識作為實際教學的重點,忽視了理論和實踐的融合,無法讓課堂教學形成良性循環。針對這樣的教育局面,教師要徹底打破單一實踐教學的局限性教育模式,讓學生在實踐當中驗證理論的有效性,也在實踐當中不斷完善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民族聲樂實踐活動組織實施都要滿足多樣化的要求,讓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充分鍛煉。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民族聲樂作品歌唱比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比賽活動,充分展示自身的特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揮的平臺,鍛煉實踐技能,增長自信心。在競賽活動結束后,教師可鼓勵學生互相評價以及自我反思,同時也從整體上給予學生指導,讓學生從中積累經驗教訓;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出課堂,觀看民俗表演活動,拜訪當地的民族聲樂歌唱家,或者是邀請民族聲樂歌唱家來校開辦講座和進行演講,讓學生在社會實踐當中拓展眼界,提高主動實踐的意識,提升民族聲樂藝術素質。

三、民族聲樂教學發展方向的展望

新時期民族聲樂教學要開創全新局面,獲得持續性發展的動力,就要將發展方向和著眼點放在請藝進校與師生出校方面。民族聲樂教學創新與藝術和校園的同步發展密切相關。所以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學校需要邀請民族聲樂藝術家走進校園,甚至是讓藝術家充實到教師隊伍當中,與此同時,要激勵學生走出校園,參與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習前輩優秀的演唱技巧以及完善的音樂素養,讓民族聲樂教學走出單一文本理論教學的固定路子,促進歌唱理論和聲樂演唱實踐的互融共通,促成民族聲樂百花齊放和多樣化發展的新局面。這樣學生會進一步深化對民族聲樂的認知,在多樣化的民族聲樂教學平臺上拓寬眼界,豐富藝術素養,真正把我國民族聲樂推向世界。

總而言之,民族聲樂是民間藝術系統當中的一朵奇葩,開展民族聲樂教學是促進民族藝術傳承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學生吸收借鑒民族聲樂當中的精華,提高學生傳承意識,培養學生愛國情感。傳統單一固定化的民族聲樂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學需要,因此要求教師推動民族聲樂教學多樣化,帶給學生更加豐富深刻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文化傳承熱情。具體而言,要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實踐活動的多樣化,確保教學質量,提高學生音樂素質。

參考文獻:

[1]張麗.基于新時期下的民族聲樂教學的多樣化分析[J].戲劇之家,2016,(24):78-79.

[2]劉洋洋.新時期民族聲樂教學的多樣化探討[J].戲劇之家,2015,(23):101-102.

猜你喜歡
民族聲樂多樣化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淺談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個性化、多樣化
物理復習課堂中復習內容的設計*
美國化學課堂多樣化學習評價方式帶來的新思路
探究我國音樂發展的“多元化”
數學問題解答方法多樣化探討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