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美高科技產品貿易摩擦及應對策略

2019-06-29 09:59戰陽王強
北方經貿 2019年1期
關鍵詞:高科技產品中美貿易貿易摩擦

戰陽 王強

摘要:中美貿易戰中高科技產品貿易成為重災區,筆者以此為切入點,深入分析高科技產品貿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應對策略加快腳步補足核心技術方面存在的短板;通過刺激內需降低對美方依存度;加強本國全產業鏈工業優勢以制衡美國;限制美方在華企業的運營;淘汰高污染、低能落后產業為高科技產業讓步。

關鍵詞:中美貿易;高科技產品;貿易摩擦;對策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1-0037-03

一、中美高科技產品貿易現狀

中美兩國自建交以來雙邊貿易發展迅速,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總額2017年已達到近6 000億美元。雙方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中美之間的經濟利益大體平衡。這些成就表現在以下方面:1979年建交以來,雙邊貨物貿易增長了207倍,達到將近6 000億貨物貿易總額,加之服務貿易1 000多億;中國經濟在獲得巨大的出口、就業、技術、人才等方面利益的同時,中國也成為美國海外成長最快的市場:美國出口的26%波音飛機、56%大豆、16%汽車、15%農產品和15%集成電路賣到中國。隨著中國技術的崛起,美國的飛機以及大豆在中國市場較為暢銷,成為美國第一大出口貿易市場,而汽車以及集成電路在當前市場競爭環境下成為第二大貿易出口市場。在服務貿易方面, 中國處于逆差地位,來自中國人的旅游、教育給美國帶來巨大的收益,2017年總共有266萬人次到美國旅游,有36萬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學習。

但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美貿易差額拉大,美國對中國貿易改變以往發展常態,積極實施抑制、削弱的策略,向中國施壓,給中美對外貿易穩定發展帶來較大阻礙。就在今年三月,特朗普就中美雙邊貿易宣布就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商品種類繁多,包括:航空產品較多,高科技現代鐵路產品也在其內,新能源汽車和高科技產品是加征關稅比例最多貿易商品。隨著兩國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美國政府又單邊追加2 000億美元10%的進口商品關稅,貿易摩擦越發激烈。

隨著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高科技產品出口比重逐年增大,出口到美國產品科學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光網絡、高端路由器以及智能交換機、航空、鐵路以及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的智能傳輸設備得到美國市場的肯定。

二、中美高科技產品貿易摩擦

近年來,美國一直對中國高科技產品貿易對美進出口采取高壓限制策略,貿易戰開始以來,更是以危害國家安全名義在各種渠道對中國高科技產品進行限制,采取各種手段阻止中國高科技企業及產品進入美國市場。

以中興、華為等中國高科技產品公司在美受到不公平待遇為例,美國首先對華為和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合作進行種種阻撓,對華為提出較為刻薄的貿易要求,而且以違反美國貿易法律政策為由,對華為給予技術制裁。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對華為進入美國市場設置了更多障礙,華為做出的任何合理證明,美國均不予理睬,強制制裁。

不僅僅華為,中興也屢次遭到美國制裁,美國商務部曾在4月發布公告稱,美國政府在未來7年內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6月初,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政府與中興通訊已經達成協議,只要后者再次繳納10億美元罰金,并改組董事會,即可解除禁令。而在繳納罰金之后,中興公司為了恢復運營,又被迫繳納了高達4億美元的保證金。為了達到美國保護貿易計劃,以自我為中心設計貿易標準,使得中國企業難于入駐美國貿易市場;同時,美國政府要求自己的企業限制使用中國企業設備以及技術,而且讓中國政府無法接受的是美國政府設置貿易壁壘,但要求中國開放高科技貿易市場,如此表里不一。

三、中美高科技產品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

(一)中美兩國貿易逆差因素

持續貿易逆差是美國發起對中國貿易戰的一個主要因素,高科技產品在兩國雙邊貿易中美國貿易逆差額度增加較為迅猛。2017年中美雙邊貿易逆差占美國外貿總逆差額度的46%,這一貿易逆差成為美國積極采取貿易制裁中國的理論數據依據,成為貿易戰的誘因。

美國對華存在較大的貿易逆差,其主要原因是美國長期限制高新技術產品對中國出口,致使中美比較優勢無法充分發揮。中美是天然的貿易伙伴,因為兩國優勢互補,美國的比較優勢在于農業、能源和高新技術產業等美國最具出口競爭力的產業,但美國長期限制高新技術產品對華出口。有美國研究機構發現,如果美國放寬對華出口管制,特別是放開對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

(二)試圖打斷中國復興之路

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排名世界第二,隨著中國科技興邦戰略不斷跟進,經濟發展勢頭較為強勁,“和平崛起”的口號在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新時代響徹中華大地。至于此,美國政府的定位是世界第一,不允許任何國家以及經濟團體對美國經濟發展造成威脅,永遠做世界發展的指引者、領導者,這也是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的體現。因此,美國通過對中國開展貿易摩擦,借著貿易戰來阻滯中國復興之路,阻止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三)美方意圖以“美國優先”重整世界秩序

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任后,首先作出決定退出了TPP協議,此后又接連退出《伊核協議》《巴黎協定》、聯合國人權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甚至涉及到WTO。究其原因他認為全世界都受益獨美國吃虧,希望重新打造以“美國優先”為主體的新政治經濟體系,為達目標,美國的此次發起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貿易戰就不足為怪了。20世紀初曾有一場世界規模的大戰,暨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幾乎讓老列強同歸于盡,而美國卻在戰爭結束因參戰坐收漁翁之利,可以說幾乎不勞而獲成為了當時的世界老大。

而現今時代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美國感受到了強烈的危機感,所以在美國打響經濟戰的過程中,中國首當其沖,備受損失。如今“老大地位”一點點被動搖的現狀讓美國回憶起了20世紀的美夢,這段經歷誘惑著美國,其戰略家在21世紀初,就逐步開始在亞洲復制當年這一模式,但規模遠比當年大得多。

(四)以貿易戰為手段重整全球軍事布局

如今中國不僅已被核武器完全包圍,還被恐怖主義和常規軍事基地團團包圍。特朗普上臺后不斷要求盟友增加購買美軍備的軍費投入。這么做首先無非是減輕美軍費負擔,同時增加盟友付出,以重整盟友體系,最終提升自己控制力,同時更是在試圖構建基于北約的全球性軍事同盟體系。

當下美國實施的戰略行動,是兩方位的聲東擊西:第一方面是牽制中國精力,以便可以集中力量解決利比亞、伊朗和敘利亞問題。第二方面是在東部和南部牽制中國,進而在西南和西北方向大做文章:西南方向主要是聯合日印等勢力,支持緬甸軍政府發動所謂的統一戰爭,目的在于擾亂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在西南方向的實施;在西北方向,則是意在破壞中國和俄羅斯以及中亞國家的合作,對中國的經濟西移戰略起到阻滯作用。

綜上可以看出,亞洲已經逐步具備了一切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條件。而至此美國的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正被有計劃地推進此次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戰爭的核心。

四、中國面對中美高科技產品貿易摩擦的應對策略

(一)加快腳步補足核心技術方面存在的短板

中國經濟貿易發展需要以創新促進發展,從美方種種做法可以看出,即使短期內貿易摩擦不會對國內高科技產業造成嚴重影響,如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產業,甚至有利于中國企業在短期內獲得自主科技創新和增強自主知識產權實力的空間。但從長遠來看,當某一產業進入到激烈競爭階段,如果那時中國還未能掌握其核心技術,則可能成為極大的阻礙。所以當務之急是通過政策助力及資金扶持,鼓勵國內高科技產品產業積極創建中國高科技產品品牌,走品牌化國際貿易市場道路,優化產品,提升產品科研水準,努力補足在核心技術方面的短板,推動企業國際貿易中品牌競爭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對美方的技術依賴度,從而使美方無法在技術方面牽制我國貿易市場。

(二)通過刺激內需降低對美方依存度

首先,解決兩國高科技產品貿易摩擦,還可以在國內尋求對策,如擴大產品內需市場。第一,通過技術研發大大提升中國高科技產品貿易市場競爭力,在核心領域將對國外市場依存度控制在50%以內,通過拉動內需滿足市場需求;第二,增加政府財政在高科技產品出口貿易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基礎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力度,帶動內需,緩解貿易摩擦給中國高科技產品貿易帶來的市場影響;第三,以稅收緩和收入差距,通過調整二次收入以及政府補貼力度的加大等措施,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實際收入有一定的提升,進而拉動中國內部對高科技產品技術需求贏得貿易市場競爭。

(三)加強本國全產業鏈工業優勢以制衡美國

貿易摩擦既是兩國經濟的較量也是政治斗爭,隨著中美雙邊貿易戰的不斷升級,科技戰不斷凸顯,影響兩國的政策貿易往來,制約兩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而想要解決中美貿易戰中的高科技產品的貿易摩擦,或者換句話說,在存在摩擦的情況下緩解貿易戰給我國帶來的壓力,首先就要了解中美科技差距。而表面上,差距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基礎科學,該領域如果想要追趕持平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長期的投入,我國正在努力追趕;二是高端芯片領域,該領域雖然現在中國有一定突破,但美方還是領先我國很多。所以可以看出,美方真正能夠壓制中國的,主要還是高端芯片領域,而前段時間中興之所以被美制裁“休克”正是因為被抓住了這一短板。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我國的優勢,由于我國是全產業鏈工業,美方市面的大量商品都依賴中國制造,若美方對我國實施科技禁運,我國商品禁運反制能讓美方蒙受更大的損失。原因在于短時間內美方無法建立起相應工業的成熟產業鏈,這種對抗會給其經濟和百姓日常生活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而中國的短板如上所述,在如今我國的國內政策下,幾年時間是可以追趕上來的,所以相比較下美方重建產業鏈更難,單單時間成本這一項就難以突破。更重要的是,若失去中國目前成熟、高效的工業市場配套系統,美方的高科技產品轉化效率將受到極大的影響,美企收益會因此大幅度下降,這方面壓力白宮比中國重。

(四)限制美方在華企業的運營

我們可以發現,自1990年以來,美國在華投資企業已經超過2 560億美元,大量美國公司如通用電氣、蘋果、福特、通用汽車、耐克、星巴克等等在中國投資,絕大部分企業通過獨資或者合資獲得了大量的利潤。而在中國對美出口中,很大一部分(據稱有40%)實際上是美國跨國公司在華生產后的對美出口,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美國跨國公司在中國擁有巨大的利益。所以在增強我國科技實力的同時,我國可以通過限制跨國公司的運營來傷害美國的利益,并達到制衡的目的。

(五)淘汰高污染、低能落后產業為高科技產業讓步

為了不斷追求經濟效益,降低生產投資,中國企業對洋垃圾需求逐年增加,而出現這種洋垃圾進口階梯式增長主要是因為經濟利益的驅使,重視利益忽視環保,洋垃圾能夠為企業生產縮減大量成本;另一個因素在于技術不夠先進,為了能夠自我生產,只能引入二手貨源,經過簡單組裝翻新,投入市場,賺取經濟價值;第三方面是環保意識落后,以生態消耗換取經濟效益,忽視環境的實際價值。針對這些問題,中國要積極加大科技水平的提升,自我創新意識要加強,淘汰高耗能產品,以環境優勢贏得市場競爭優勢,以科技優勢贏得市場競爭力。

科技興邦,在當前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之際,中國要積極探索貿易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要充分利用環境優勢提升雙邊貿易的競爭優勢。重視環境保護,就是提升高科技產品,將大量人力物力資源轉移到高科技產業中將是重中之重,鼓勵核心技術開發的同時也應保證高科技產業鏈的基礎資源和整體環境。

五、總結

21世紀信息時代的到來,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逐漸在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作用,為各國在世界經濟貿易競爭中占據貿易市場份額發揮重要優勢。面對中美雙邊貿易摩擦,中國需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加強高科技產品領域的貿易合作、增加高科技產品的進口、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將會助推中美兩國相關產業發展,形成雙贏局面;同時也會推動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的需要。理性認識貿易摩擦的同時積極尋求應對策略,做好貿易戰長期持續的心理準備,保障我國經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丁佳慧.中美貿易摩擦及其解決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7(1).

[2] 封紅麗.中美貿易摩擦對能源行業影響及對策研究[J].電器工業,2018(7).

[3] 王見芳.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與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2018(5).

[4] 劉 鵬.基于制度演變視角的中拉貿易摩擦問題與對策研究[J].拉丁美洲研究,2018(6).

[責任編輯:龐 林]

猜你喜歡
高科技產品中美貿易貿易摩擦
高新技術型企業高科技產品定價策略的研究
中日韓對美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分析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中美貿易摩擦的特征及對策
文化價值維度下中美貿易摩擦官方報道的語言對比
去產能格局下出口貿易摩擦及其防范
包容性增長視角下我國貿易摩擦應對新策略探析
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問題研究
關于中美貿易摩擦的表現、原因與對策
中美貿易的經濟溢出效應及碳泄漏研究
論高科技產品電氣裝配的可靠性工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