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實驗教學方法研究

2019-07-02 09:35盧燕吳清萍
課程教育研究 2019年20期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方法實驗

盧燕 吳清萍

【摘要】微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之一,為學生對經濟問題的認識奠定基礎。但目前的微觀經濟學教學常存在課堂教學呆板、學生聽課質量較差等問題,導致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差、學生產生畏難心理。因此需要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引入新的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 實驗?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F016-4;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45-01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實驗經濟學的萌芽是在課堂上的實驗教學過程中萌發出來的,張伯倫(Chamberlin)是最早在課堂上實施市場實驗的學者,通過在哈佛大學課堂上進行的市場交易實驗,張伯倫發現了不完全競爭市場的理論,并強調了實驗結果與理論預測之間的區別。此后,作為張伯倫的學生之一的弗農·斯密斯(Vermin Smith)對張伯倫的課堂實驗過程進行了改進,建立了一個集中化的交易實驗,并在相同的交易環境下進行多輪交易。

在斯密斯之后,實驗經濟學分別沿著個人決策理論、產業組織理論、討價還價博弈理論以及今年的人工智能主體模擬等方向展開,并創建了專業學術團體及專業學術期刊《實驗經濟學》。這些實驗經濟學家們同時作為經濟學教師,是最積極的經濟學課堂實驗的實踐者。張伯倫(1948)與斯密斯(1902)的實驗圍繞著微觀市場均衡而進行,魯弗(Ruffle,2003)改進了他們的實驗方法,通過讓學生扮演具有不同保留價格的消費者和廠商,使用計算機網絡作為實驗道具,再現了市場價格相競爭均衡收斂過程。豪特和勞里(Holt和Laury,1998)通過讓學生參與公共產品供給與否的選擇,再現了搭便車、利他主義、政府角色以及克拉克稅等知識;高瑞和豪特(Goeree和Holt,1997)則讓學生參與有償游說獲得特許經營權來理解尋租行為和非市場配置的低效率;豪特和謝爾曼(Holt和Sherman,1999)設置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兩種情形下,讓學生體驗買方雙方的貨物選擇,由此說明不對稱信息帶來的市場失靈。

我國的實驗經濟學起步較晚,經濟學課堂實驗方面的文獻較少。但一些經濟學教師在自發進行課堂實驗,近幾年我國在大規模引進英文原版經濟學教科書之后,已經開始引進教科書配套習題集和教學軟件,其中不乏相關課堂實驗配套資料。經過我國一些高校的學者、教師翻譯引進或在參考國外的相關資料的基礎編著,產生了不少相關的實驗經濟學教程資料。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實驗教學方法設計及實施

1.實驗教學的基本思路

實驗教學遵循“理論—實踐—理論”的基本思路來進行。實驗教學以理論知識為基礎,經濟理論是實驗教學研究的基礎,經濟學課堂實驗教學服務于更好地闡釋經濟學理論的目的,而最終也需要形成一定的理論體系,具體而言,首先,借鑒大量國內外實驗經濟學的文獻及案例,結合本校學生的具體狀況,形成適合本校學生實踐的經濟學實驗教學方案;其次,注重實驗思想、方法的教學,每個具體的實驗完成后需回歸到對經濟學理論的探討;最后,根據每次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總結出方案的優點和缺點,并據以修正下次實驗的方案,以完善整個的經濟學課堂實驗,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經濟學課堂實驗教學的方案參考。

2.進行實驗教學設計及實施

按照史密斯等人的觀點并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經濟學實驗應用于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于實驗目的、實驗方法以及“游戲”規則的設計工作。首先,課堂上進行的每一個具體的微觀經濟學實驗都應該服務于一個特定的目的,以便于具體實驗內容及操作流程的設計,因而在制定課堂實驗方案時,需要針對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選定需輔助以課堂實驗的教學內容,如不同市場結構下的生產者與消費者收益等內容,進而圍繞該教學內容設計實驗需達到的目標;其次,在進行經濟學實驗時,要想在課堂上再現一個可操作的環境,并獲取在這些環境中實驗對象(即學生)的反應,必須極大地簡化實驗對象的決策環境并對實驗條件加以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實驗結果更好的與設定的預期效果一致;基于以上兩點,在開展實驗之前,實驗方案中除了提出與實驗相關的經濟理論外,還需要制定一個清晰的實驗講解手冊,告之每個參與者(學生) 游戲的規則以及游戲的情景,確保每個參與者能夠明白自身在游戲中所扮演的角色。清晰的實驗手冊包括以下內容:實驗的講解、回答問題的準則、貨幣或其他報酬的性質、被試對象的選擇、個數以及經驗水平、角色的匹配、實驗的持續時間、環境要求、使用實驗助手的情況、是否需要對被測試者進行有意的隱瞞或欺騙、具體實驗中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作為項目的時間部分,須注意實驗的組織與過程控制,盡量避免非相關因素的影響,在此,應該注意到實施實驗的具體時間和地點的確定、實驗道具的選擇、適當提供必要的貨幣激勵等問題。

3.評估課堂實驗教學的效果

試驗與討論交替進行,要求進行實驗的學生提交實驗報告,在實驗報告中記錄下實驗的結果,在課堂實驗之后,組織大家討論上次實驗結果,對報告結果提出理論解釋,并探討這些結果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同時,利用課后時間采用多種溝通方式與參與實驗的學生一起回顧實驗設計的得失, 共同推敲改進實驗方案。已達到學生在參與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協助教師改進教學工具,進一步加深其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指導有興趣的學生進一步閱讀相關的實驗經濟學文獻,步入實驗經濟學研究的殿堂。

三、微觀經濟學進行實驗教學的應用意義

1.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相對于傳統教學上利用經濟數據建模方法或純粹的理論演繹推導模式,微觀經濟學的實驗教學能夠彌補學生對經濟行為現象的感性認識不足,增強學生對經濟理論的理解,更好地把握經濟學基礎理論以及分析方法。通過實驗教學的實施,使學生對實驗內容進行分析與理解,在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經過不斷討論,不斷有新的認識,還能夠進一步對現實中存在的經濟問題進行延伸分析,提升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引入實驗教學的方法,克服通常由教師闡釋經濟理論,學生被動接受認知的教學模式,通過實驗的安排,使得學生能夠在活躍的環境下學習,使學生參與到經濟理論的分析與課堂討論中,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經濟學的興趣,發掘自身對于經濟事件的好奇心,并且在教師給出問題的答案之前自己進行思考,在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后進行討論,激發學生利用經濟學原理來思考周圍的世界。

3.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促進教研相長

通過對微觀經濟學的實驗教學實施,可以為教學者進行特定的經濟學科研究提供相關的第一手數據,通過獲得的經濟學實驗的結果進行科學研究,能夠提升教學者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對實驗教學的科學研究能進一步發現實驗教學設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為完善實驗教學方法提供思路,在下一輪的實驗教學中不斷改進,能夠更好地組織實驗教學,從而起到教學科研相互促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美)伯格斯特龍等著,王萍譯.微觀經濟學實驗(第二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李杰 .實驗教學法在微觀經濟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教育,2017(5)

猜你喜歡
微觀經濟學教學方法實驗
做個怪怪長實驗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民辦高?!段⒂^經濟學》案例教學探討
關于民辦高校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
NO與NO2相互轉化實驗的改進
實踐十號上的19項實驗
微觀經濟學中的包絡定理教學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