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歷史課堂中的德育教育滲透

2019-07-02 09:35羅春榮
課程教育研究 2019年20期
關鍵詞:中學歷史德育教育課堂

羅春榮

【摘要】我國教育提倡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育排在教育的首位,可見,“德”的重要性?,F正在開展的新課標教育改革工作,依然把德育放在德智體素質教育的最前面,足以證明不管到什么時代,德育教育都是教育工作首先要完成的目標。

【關鍵詞】中學歷史? 課堂? 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52-01

引言

歷史人文知識一直是學生們快速了解歷史,記住歷史事件的捷徑。所謂的人文素質教育,就是把個體修養、價值觀等一系列與品德有關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傳遞給受教個體,讓他們知禮儀,懂進退,在社交以及與自然萬物相處的過程中,保持最美麗的人性。

一、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德育教育開展的重要性

(一)新課標的客觀要求

歷史教學新課標的實施目的就是將“三維目標”貫穿教學始終,以期培養出具有正確三觀的,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操的學生群體。

(二)歷史課堂教學在德育教育中的優越性

我國現行教育一直奉行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育教育受到的重視某種程度上還高于術科。歷史教學,針對的就是歷史內容里有益的歷史事件、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識,相對于其他學科,德育教育在歷史教學中占有相對優勢。受教個體可以通過歷史人文和事件中的道德情感得到正確的唯物史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對于受教個體的發展成長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

二、德育教育的功能

(一)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中學階段的教育,因受教個體正處于心理、生理的發育成長階段,因此,德智體素質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把正確的唯物史觀和人生觀、價值觀傳遞給受教個體,那么對于受教群體的接受者們正在成長的人生之路具有不可估量的扶正價值。

(二)擴展學生的認知空間

歷史有其發展軌跡,其中發生的各種事件,充斥著各色人等,是最有價值的認知社會人文的教學素材。目前,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急需各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到品質德行的綜合性人才。歷史學是綜合性知識學科,能夠在有限的教學任務中,讓受教個體快速豐富他們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空間,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

(三)樹立學生具有時代精神的道德規范

歷史進入到新世紀后,我國社會整體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而且社會也在經歷著更加深刻的變革。由于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當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認知能力與以往歷史時期有了明顯區別。因此,我國歷史教學更應把歷史事件和人文精神帶入到教學中,讓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浸潤受教個體,讓他們得到正確的道德規范教育,并受益終身。

(四) 增強學生的民族使命感

歷史教學還具有增強受教個體榮譽感、使命感和愛國主義情操的功能。我國5000年的文明史,積淀下豐富的人文精神素材和民族精神事件素材。通過歷史教學,將這些優秀的民族主義精神傳遞給受教個體,是為了增強他們的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為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和美好。

三、中學歷史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

(一)利用學生學習興趣,豐富道德知識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教書手段不斷賦予新的內容,歷史教師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互聯網等移動平臺進行動態教學,在數字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幫助受教個體進入到歷史語境之中。比如抗日戰爭,就可以將一些影視資料帶入到教學,讓受教個體在影像以及聲音中走進特點時代語境,加深他們對時代背景的了解,和對歷史事件的記憶。并通過所加收知識,對比當下語境中的事件進行橫向對比,以此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意識,將正確的歷史唯物史觀建立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

(二)革新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加大德育滲透比例

課改實施提倡立體教學,提倡創新教學理念,提倡教學行為的素質提升,提倡受教個體與示教個體的角色轉換,更加關注受教個體的情緒以及接收知識程度能力的提高。因此,歷史教師應及時更換教學思維,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前提下,課堂教學中將一言堂的教學轉化為多言堂的集體參與模式,將教學內涵融入到教學過程的動態細節中,利用數據平臺和學校能提供的教學資源,讓歷史教學的傳統模式和新技術模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最大程度調動起受教個體主觀學習的能動性。

(三)深度挖掘教材德育內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歷史教材在深化教育改革后增加了更多的德育內容,而教材是受教個體接受知識的重要渠道。目前,有部分歷史教師忽視教材內容對于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因此,歷史教師應轉變觀念,鉆研教材內容中的德育部分,挖掘相關的歷史事件和人文故事,增強受教個體在受教過程中對德育知識的接收程度。

(四)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的道德感悟

課堂教學中優良的傳統文化傳輸是必要,但開發受教個體的思維也同樣重要,要讓受教個體在學習中感悟德育教育的真諦,從學習中領悟真實的“真善美”,在不斷豐富的物質生活中,提升精神生活層次,引導受教個體在正確的人生之路上健康地前行。教師真誠的情感輸出,會讓受教個體對歷史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并與教師形成道德體系上的共鳴,讓他們明白歷史中所蘊含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結束語

歷史教師應從自身素質做起,以飽滿的熱情和豐富的歷史人文知識和趣味性教學手段,吸引受教個體參與到歷史教學過程中。讓受教個體在中學學習階段,通過對歷史事件和人文故事的了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期他們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用唯物史觀去面對人生。

參考文獻:

[1]姚紅靜.德育教育對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及教學實踐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119.

[2]劉寶龍.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黑龍江科學,2018(03):80-81.

[3]張秋紅,丁素娟,辛寧.淺議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91.

猜你喜歡
中學歷史德育教育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淺論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作用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進展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