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本科生的“緊箍咒”管理與大學教師快樂教育模式重建

2019-07-02 09:35原露
課程教育研究 2019年20期
關鍵詞:快樂教育緊箍咒本科生

【摘要】本科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初級階段,對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以及全社會對于學歷的認可度都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剖析我國本科階段教師教育過程當中的現狀,呼吁老師與學生都應回歸教學的本體地位,通過“緊箍咒”管理與高校教師的快樂教學模式重建,幫助本科學生從“他人教育”向“自我教育”轉化實現教學新模式的建立。

【關鍵詞】本科生? 緊箍咒? 快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198-01

顧明遠是當代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他認為大學理想就是大學的價值觀,在大學乃至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引導航向作用。以英國舉例,在牛津和劍橋統治英國大學最初的幾個世紀,強調要培養有教養的人,而不僅是有學問的人。白壁德強調大學的精英教育,鼓勵受教育的精英以身垂范,重視大學教育。我國本科教育自1999年開始擴招,給予更多人享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目前已經建立了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和規模,但學生的“緊箍咒”管理不夠。為了實現其長久發展,嚴格學生畢業標準、培養過程和質量顯得緊迫且必要。在教育學發展史上,快樂與教育的結合一直是教育研究者關心與探索的主題。已經有許多學者對于我國教師教育課程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暴露的問題主要是課程結構不合理,課程類型單一、內容陳舊、實踐教學環節松散、低效,基礎課程相對薄弱。課堂實施過程當中的問題也被揭示出來,“教師主體”的地位少有改變,課程的探索還不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等問題突出。

一、本科生“緊箍咒”管理

1.本科生自我管理

德國著名作家約翰·保羅認為,一個人真正偉大之處在于能夠認識自己。自我管理是行動自律的需要,自我服務意識,需要發自內心的行動,并且具有明確的計劃性和目的性。自我管理的核心是認識自己。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創造了“問答法”從本質上教會學生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獲得真理,提出“認識你自己”的哲學命題,說服人們不要專注于對外在之物的追求,而應該去改造自己的靈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為道德完善、真正的人。

引導本科學生自我管理首先要強化自我管理的意識。能夠進入大學的學生都經歷過奮斗的高考,不缺乏學習的能力、意志力和自制力,但是缺少內力和大學理想。本科生能夠對自己的行為反思是學生成長的第一步。成長之路取決于個體的主導性與主動性。學習生涯不僅需要理性的規劃更需要科學的管理。

2.學校對學生的管理

大一新生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一新生處于中學到大學角色轉變的重要時期?!耙荒昙壗逃保‵irst Year Education)相關實踐及理論探索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之后逐漸受到各國高等教育界的關注?!耙荒昙壗逃钡慕虒W設計基于兩個緯度,一是更好幫助學生盡快完成高中和大學的銜接,二是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大學學習的基本方法。日本在21世紀開始引入“一年級教育”的理念,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大學學習和生活能力。臺灣在大一課程當中設置“職業新鮮人”課程,幫助學生快速熟悉大學,教育學生在學習態度、禮儀規范、時間管理、團隊合作能力、學生自信心、自我認可以及研究報告的撰寫方法,避免“寬松教育”背景下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基礎知識能力弱等問題。正確引導和管理大一新生關乎整個本科教育階段的成敗,一年級教育是本科生緊箍咒”管理的亮點和重點。

二、快樂教學模式的重建原則

1.快樂性原則

西方崇尚快樂教育的思想由來已久,經歷了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其中柏拉圖、夸美紐斯和斯賓塞的貢獻最為突出。斯賓塞指出“長期以來的教育誤區把教育僅僅看作是在嚴肅教室中苦行僧的生活,忽視了對學生來說更有意義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彼J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質上都是快樂的??鞓方逃奶岢鍪窍M岣邔W生的整體素質,并且教會大家通過改善心態來獲取快樂。在其著作《智育》中斯賓塞表達了“教育當使其愉快,而一切教育當使其有趣”的觀點。教學過程的愉快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刺激心理保持對功課的興趣。

快樂與教育相結合的理論一直是教育者關注的主題之一。斯賓塞提出的一系列以科學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同時提倡建立合理的教學原則與方法,符合學生的興趣發展,強調教育要有樂趣,然而這些研究都是圍繞學生進行,忽視了快樂的發出者教師的研究,關于高校教師快樂的研究也很少看到。教與學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彼此的互動之中完成,在教育過程中要完成學生學的愉快,首先要保證的是教師的快樂心態。教學過程中,教師承擔著對學生“喚醒”與“解放”的雙重重任,實際教育中最有成效的是品格教育,需要教師作出表率,如果教師本身就不是一個具有快樂情緒的人,這就像是要求一個過著奴役生活的人去解放他人一樣是荒謬可笑的?!皼]有愛就沒有教育”很多事實證明與教師講授的知識相比,向學生傳遞的能量與愛,更能夠喚起學生的生命本能。

2.主體性原則

1952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首次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并且將其運用到本科教育層面。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學圍繞學生展開,實現師生共建,通過協調合作達到共同發展。

主體性不僅指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的轉換,還包括“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從“教師主體”到“學生主體”需要發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不是知識的“接收器”而是具有鮮活個性和強烈求知欲好奇心的,學生主體性的缺失必帶來創造性的枯萎?;有越虒W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實質是交往,其中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還有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學生在互動中學習,還能形成相互傾聽、相互尊重的良好行為習慣,提升與人合作的意識。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機會,增加其參與感與創造力,也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

3.實踐性原則

教師不僅是教學的實踐者也是教學的研究者??唆斂朔?(L. Krokfors)等學者將研究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教師教育稱為“教師教育的雙重實踐”。教學實踐需要教師掌握學科知識,研究教學的內在規律,教學研究是為了更好指導教學實踐。

我國傳統教育家孔子提出學思結合的教育理念,美國現代資產階級教育家杜威提出“從做中學”等原則也印證了做與學之間的共生關系。大學快樂教學模式的重建離不開實踐教學的參與,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本科教育應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將實踐教學原則在本科教學中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實踐出真知,學習的樂趣與快樂也源于實踐,實踐原則是本科快樂教學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

“緊箍咒”管理與快樂教學模式重建能夠引導本科學生從“認清自己”到“成為自己”,從“他人教學”向“自我教育”轉化。緊箍咒與快樂的教學在剛柔相濟中提升本科教學育人的理念,使學生獲得身心的解放與人生的成長。自我教育是大學教育的必然走向,也是“緊箍咒”管理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獻君.論“以學生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 2012(08).

[2]郭戈.我國的樂學思想傳統[J].課程·教材·教法,2014(5).

作者簡介:

原露(1988.04-),女,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傳媒學院院長助理,研究方向:影視管理。

猜你喜歡
快樂教育緊箍咒本科生
緊箍咒和慧眼
本期主題 可怕的緊箍咒
本期主題 可怕的緊箍咒
緊箍咒
高中數學如何進行快樂教育
中醫藥大學本科生流行病學教學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藥學本科生實習的質量
讓教授回歸本科生課堂
我校加入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