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策略與路徑

2019-07-03 02:31王春娟
教育界·下旬 2019年4期
關鍵詞:課程資源開發利用

王春娟

【摘要】幼兒園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因素來源與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即一切能夠為幼兒園課程服務的可利用的資源因素。文章通過分析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價值、作用和原則,結合海門市常樂幼兒園的實際情況談了一些思考及策略。

【關鍵詞】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策略

一、概念詮釋

“資源”是指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等。

幼兒園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因素來源與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即一切能夠為幼兒園課程服務的可利用的資源因素。按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分,有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按課程資源的性質分,有自然資源、社會資源、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按空間分布分,有園內資源、園外資源和網絡資源;按課程資源的載體分,有以人為載體的,以物為載體的和以活動為載體的。

二、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價值和作用

首先,能有效促進園本課程的開發。課程資源利用就是賦予或挖掘園本課程資源的教育價值并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的各種活動。課程資源作為園本課程開發的前提和依據,是為園本課程建設服務的。幼兒園課程資源是幼兒園本課程的內容載體,是幼兒園課程的要素來源,直接作用于幼兒園課程。同時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的基本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范圍和水平。

其次,能有效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作為園本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通過參與園本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不僅其自身的生活感受、知識經驗、興趣愛好、能力發展等構成園本課程資源的有機成分可以得到發掘,而且可以學會獲取課程資源的方法,在有任何需要的時候獲得包括教師曾經使用過的資源來滿足學習的需要、解決自己學習中的困難,成為有一定獨立學習能力的人。

再次,能有效提升教師的課程能力。園本課程及其資源的開發,在給幼兒教師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其提供了專業發展的廣闊舞臺和良好契機。通過園本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實踐活動,教師將與自然和社會互動,不斷地融入自然和社會生活,深化對自然、社會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的感悟;獲得與他人分享智慧的機會和創造的廣闊空間;贏得專業自主權、課程決策權的回歸,從中擺脫對課程資源的無意識狀態,實現認識上的飛躍。

三、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原則

1.開放性原則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開放性包括類型的開放性、空間的開放性和途徑的開放性。類型的開放性,是指不論以什么類型、形式存在的園本課程資源,只要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都應是可開發與利用的對象。

2.經濟性原則

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要盡可能用最少的開支和精力,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具體包括開支的經濟性、時間的經濟性、空間的經濟性和學習的經濟性。

3.合作性原則

課程資源的開發既要加強園所開發團隊之間的合作配合,也要加強園所之間的合作交流,同時也要加強園所與社會團體、組織機構等方面的合作配合。

4.因地制宜原則

課程資源是十分豐富而深厚的,其開發利用要避免“走馬觀花”“淺嘗輒止”,把握好開發廣度與深度,即考慮從課程資源中選擇什么樣的對象、提取什么樣的內容以及內容所涉及的范圍和呈現的方式等問題,關鍵在于不能把課程資源當作可有可無的條件,而是要把它當作課程實施和課程目標達成的必要條件。

四、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

盡管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困難,但它是充分發展幼兒個性和使幼兒園辦出特色的一種有效途徑,是當今課程改革和發展的一種趨勢。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提倡和支持它。針對目前的狀況,筆者就結合我園實際談談我們的思路和具體對策:

1.資源庫的收集與歸類

每所幼兒園收集園所附近一定范圍之內的各類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機構、基地、材料、有專長的人員等),形成本幼兒園的教育資源地圖。在課程資源地圖中提供3處幼兒園周邊的課程資源介紹,及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預設有可能引發的幼兒的學習及經驗(分年齡班)。

第一步,首先通過教師集體研討,確定好大的環境建構框架,然后由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決定具體的環境建構材料,老師、幼兒、家長一起收集各種民間特色的、操作性強的底結構材料。如在環境設置上,我們一方面調查孩子的興趣愛好,一方面因地制宜,重新調整和規劃了整體區域的劃分,把每一個廊道、每一處轉角、每一片草地都還給孩子;在環境創設上,我們共同收集提供瓦片、白布、酒壇、瓶子、磚塊、木片、紙板、樹枝等,孩子們進行繪畫、扎染、涂鴉、裝飾等,真正實現孩子是環境的主人。

第二步,調研幼兒園周邊的可利用資源,篩選出符合幼兒年齡和學習特點的課程資源,進行歸類整合,并建構資源地圖。我們共整理了七大板塊,有張謇故居、頤生酒廠、大棚果蔬、中南建工、常樂灣、麒麟紅木和鹿鳴山莊,每個班級每學期可自選一到兩個資源開展相關活動。

第三步,建立了幼兒園的資源室,空出一間大房間,購置了貨架和收集框,把園內零散的、閑置的、破舊的、替換下來的都歸攏到一起,分門別類,制作標簽,并約定成俗這樣三條規則:①日常收集常態進行,每班教室門口都有資源回收箱,讓家長和孩子都養成隨時收集的習慣,教室里能用的就留在教室,教室里暫時不用就放到資源室里相應的貨架上,保證資源的源源不斷;②廢舊設備翻新改造,能利用舊物進行改造的盡量不買新的,如舊小床改造的裝飾物、布條設置的野戰區障礙、泡沫墊變成了鉆山洞的游戲材料等;③全園資源互通有無,把全園所有的玩具柜、小椅子、桌面玩具、美術操作材料全部集中在一個地方,然后根據班級區域設置、開設的游戲內容等統一調配器材,避免部分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2.課程資源的整合與實施

根據當地自然與人文環境豐富幼兒園的課程資源,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對材料提供、游戲行為、兒童經驗獲得進行跟蹤觀察與記錄,以讓幼兒獲得新經驗為目的反復嘗試與調整,慢慢積累幼兒經驗進階、深化、拓展的過程,為教師積累課程實施經驗(如空間、玩法、材料、經驗的系列化過程)。要求:觀察那些有利于幼兒多樣化游戲、持久性游戲的資源(如種養植、玩沙泥、氣象觀測、積木、繪本閱讀、音樂欣賞等),不要代替幼兒對材料的選擇,鼓勵幼兒進行長期探究性活動,注意記錄不同領域的共同發展。

(1)完善資源架構

形成“七位一體”的立體式課程,資源不僅限于單一的物像,而是形成七個不同的主題,涵蓋五大領域;

以張謇教育思想為引領,將“人、文、謠、景、食、俗、嬉”為基本內容,整合形成系統的“資源鏈”,用便于兒童實踐的操作模式,切實提高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能力,形成獨特的“七位一體”資源庫。

人(名人凡人):古鎮、老街、人家;園所、家長、社區,名人、凡人;古人、現代人,所有的一切構成鮮活的——人類資源。古樸自然的常樂古鎮,敘述的是最為常見的百姓生活:各種農具、生活用品把我們帶回原始的尋常人家;一張張老照片記錄著這座古城的百年歷史滄桑和變遷;還有品茶、弈棋、民間游戲……在“常樂風情館”里,孩子們仿佛回到了我們兒時的快樂時光,轉身,菜場里小商小販的吆喝聲猶在耳邊回蕩……

文(弘謇文化):張謇故居孕育了狀元文化,可以把幼兒周圍生活中具有張謇故鄉文化特色的現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作為幼兒游戲的載體,改編與創新,讓幼兒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在“五館四基地”(五館:嬉樂游戲館、歡樂建構館、常樂風情館、美樂藝術館、和樂親子館,四基地:種植基地、博物館基地、紅木基地、酒廠基地)感知先賢文化。

謠(海門童謠):婉轉深巷處傳來咿咿呀呀的哼唱,教室里、操場中、舞臺上,孩子清脆的說唱伴隨著歡快的動作,海門童謠別有一番味道。

景(古鎮美景):張謇故居、頤生酒文化基地、常樂灣、張謇文化旅游區、九龍島生態濕地度假村、門球場、草莓基地等等,每逢春秋氣候宜人之際,孩子們便游學訪館、踏青秋游,開啟一段段美好之旅。

俗(民風民俗):富有鄉情的圖畫書、小人書,是我們孩提時代愛不釋手的“讀物”; 蒸糕、正月十五鬧花燈、開河做岸、摜連財、兌菜籽等是海門的民風民俗,一些已經從現實生活中淡出的民俗,卻給孩子、老師和家長們帶來新的體會,令人回味無窮。

食(節令小食):海門很多的節令民俗總是和風味小吃聯系起來,如清明節的團子,正月十五的元宵,過年時的炒花生、炒蠶豆。孩子們最喜歡的莫過于自己的親手制作,于是,在我們的生活館,孩子們上戴上圍裙、洗凈雙手,將他們喜愛的節令飲食活動演繹得更加精彩。

嬉(民間游戲):簡單有趣的民間游戲深受大人孩子的喜愛,簡易的材料隨手可?。禾孔?、拋沙包、雞雞斗、拍大麥、賣小狗等,讓孩子們在“玩?!敝辛私庖巹t、鍛煉體魄、學會合作。

(2)細化課程實施

①更關注引導幼兒在課程和游戲中的行為,如以參觀當地著名風景區——張謇故居為例,在參觀紀念館前與幼兒們一起規劃出行,積累初步知識;在參觀時對幼兒們進行采訪,了解幼兒想法;在參觀后與幼兒們一起回憶總結,進行經驗提升……教師要將本土資源與園本課程巧妙結合,才真正做到“教育即生活”。

②更關注教師的觀察與記錄以及后期的跟進、深化和拓展,如大三班的“快遞公司”活動中,教師在一次次觀察游戲的過程中發現孩子游戲時找不到事做或者游戲持續時間不長。針對這種現象,老師將“快遞公司”分成幾個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的區,比如:打包區、填單區、送貨區等,同時提供的材料也體現難易差別,孩子們才又興致勃勃玩起來。但經過一段時間后,游戲區又出現了冷落期,怎么辦?老師便帶領孩子一起參觀了附近一個快遞投送點,近距離觀察了解快遞員的日常,孩子們有了現實體驗,回去以后,班上的“快遞公司”變得熱鬧起來了,他們收集了各種物品進行包裝,有易碎品、貴重物品、新鮮水果等,并且把幼兒園的所有地方都做了對應的標記,自己設計送貨路線,根據訂單上門服務等,游戲獲得了極佳效果……

③更關注環境和材料如何引發幼兒長期性、持久活動的研究,如大二班的“釀酒課程”、大一班的“印染課程”等,我們都可以看到老師是如何通過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調整內容、生成課程等,支持孩子的游戲不斷推進。

五、結語

2001年,以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標志,我國學前教育課程改革走上了“園本化”發展的道路,越來越多有實力的幼兒園開始自覺投身于園本課程開發的實踐。園本課程開發作為幼兒園課程改革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如今非常迫切地擺在了我們面前。同時我們也在為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不斷地反思自己,如何“打開兒童之眼”,是教師的另一種修煉。如何從兒童的視角多方位思考和挖掘課程資源?如何挖掘本土資源和有效開展園本課程?我們深信,資源無處不在,讓我們一起慧眼識“材”,開發資源,真正做到資源“活”起來,幼兒“動”起來。

猜你喜歡
課程資源開發利用
利用min{a,b}的積分表示解決一類絕對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進行移多補少
利用數的分解來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河南方言文化資源的保護及其開發利用的研究
遵義紅色旅游開發對策研究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探析
單片機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和開發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