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探析

2016-11-03 17:21田長福
人間 2016年26期
關鍵詞:品德教育課程資源

田長福

摘要:在小學生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品德與社會》在教學科目中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它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小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之外,還對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新課標的教育形式下,如何開展新課程教學、體現教學理念成為《思想品德》教師的主要思考問題。本文主要對小學品德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問題作進一步地探究。

關鍵詞:品德教育;社會教學;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18-01

小學生的品德教育主要來源于周邊生活環境。兒童通過感知、體驗、領悟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對道德品質形成一種自我認識。他們感受得越細膩、領域得越深,對品德素質才能全面地認識。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通過親身實踐,讓學生領域品德教育的內涵。此外,教師還應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對道德素質的認知不僅局限于校園中的小課堂,還應走進社會這個大課堂,積極參與找校園中組織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與不僅能進一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也能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

一、品德教育與社會教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教學方式正進行不斷改革,經過深入探究,大家一致決定學校應鼓勵學生進行全面發展,不僅要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也要提生學生的品德素質。而《思想品德》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課程,恰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教學理念落后。

現在多數學校的教學理念依舊沿襲傳統教學理念,一味強調高分數、著重強調考試科目的重要性,忽視非考試學科。因而思想品德教育受到極大的阻礙,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二)教師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學校的規章制度不完善。

部分學校認為思想品德教學并沒有開展的必需,甚至誤認為它占據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這樣的傳統思維不僅禁錮了學生的進步思想,也阻礙了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將品德教育與社會教學進行結合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區別于其它一切學科的綜合課程,它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項長期的育人工程。它以幫助學生融入社會、學習做人為核心,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將品德、行為規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從而使學生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合格公民。因此,品德與社會課程理應成為各門學科的重中之重,在實施過程中必需不斷創新、不斷完善。

(一)明確品德教育與社會教學的重要性。

要轉變觀念,深刻理解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重要作用。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品德與社會課程是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專門課程和主渠道,如果品德與社會課程被弱化了,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是人格不健全的次品。因此,我們要深刻理解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育人價值,努力實現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德育功能,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促進品德與社會課程資源的快速發展。

要加強培訓,積極打造品德與社會課程實施的教師隊伍。采取多種有效途徑,對教師進行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培訓。校內要開展集體備課,發揮集體優勢,彌補個體不足,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做到資源共享,促進共同發展。教育主管部門要通過組織公開課、示范課、研討課,定期開展理論研討活動,引導和幫助使廣大教師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促使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三)加深課程價值的重要性。

深刻地理解課程價值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從《<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來看,兒童的社會活動是教學的基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是該課程的目標,綜合性是其課程存在的形態特征。只有更好地理解這一門課程的綜合性,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

綜合課程的突出特點就是更好地體現分科課程之間的內在邏輯和價值關聯,更有利于學生整體思維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具體到《品德與社會》來說,就是以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經驗為基礎,將歷史文化、地理環境、法律規范、自然科學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在活動中思考,主動地認知社會環境,準確地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關系,在社會活動當中得到情感的豐富、能力的發展、知識和經驗的增長,并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該課程的價值是多元化的,但課程目標始終不脫離學生品德的培養和對社會發展的適應,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不能孤立于道德建構和生活體驗之外,即德育功能是其教學的重中之重。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重視課程的過程價值,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之親歷探究過程,掌握科學的方法?!镀返屡c社會》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性和體驗性,主張將學生放入特定的教育情境當中,親歷活生生的社會場景,后形成真實的感受,而不是將事先預設的內容按部就班地呈現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建構,體會有意義的生命過程,不斷地升華自己的精神。因此,《品德與社會》的過程價值就體現在讓學生在不斷地學習當中生成和體驗。

三、結束語

小學的品德與思想教育是一個大難題,雖然我們了解到了很多問題,但是并沒有完全解決。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只有在廣大的人民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我想那一天并不遙遠。

參考文獻:

[1]姜東旭.淺談當前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不足及策略[J].科學咨詢,2010,03.

[2]毛愛春.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 科技展望,2015,02.

[3]魏曉艷.試論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效果的策略[J]. 現代農村科技,2015,08.

[4]宋景麗.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現存問題與解決策略[J]. 科技創新導報,2013,30.

[5]劉文會.淺談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J]. 中國校外教育,2016,08.

猜你喜歡
品德教育課程資源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策略探究
注重培養體系構建 提升品德教育質量——基于“互聯網+”的品德教育實踐策略
新加坡小學品德教育目標芻議
淺談小學品德教育
圖畫故事書對兒童品德教育有積極作用
“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多元評價,煥發勞技課程的魅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新時期高校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