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知識的本質 聚焦方法的探索

2019-07-03 02:31劉玉琴
教育界·下旬 2019年4期
關鍵詞:探討教學方式小學數學

劉玉琴

【摘要】“進行有價值的學習,讓數學真正地發生”,這一直是數學上永恒的話題。真正的數學學習需要讓學習者從身動發展到心動,讓數學思想扎根于他們的血液之中,這樣才會構建出一種源于內心深處的和諧關系。文章對如何更好地構建數學知識進行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探討

一、概念性教學——構建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數學的概念雖然都是純理論的,但它卻是構成數學知識體系的基礎。我們要改變傳統教學上的那種直接將概念灌輸給學生的方式,去探討別更高質量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教學線段時,我們可以進行層次性教學。第一層次通過觀察:用一根線拉直前后的樣子來讓學生感受線段是直的,是有端點的,讓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表象。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可以用手指一指從哪里到哪里可以看成一條線段。接著讓學生找一下身邊的線段,用具體的事物來揭示了線段的本質特征。 第二層次:結合學生所熟悉的物體,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折一折來創造一條線段。這里可以發給學生一個花邊圖形的卡紙,來幫助學生感知線段的存在方式。在學生已經充分理解了線段特征后,再進行第三層次的教學:讓學生自己嘗試畫一畫線段,這時候學生畫的線段都是直的,但可能沒有端點,我們可以再次問問學生:“你的線段從哪到哪?”這時學生會指出來,教師便可以在線段上畫出兩個小豎線做記號,并介紹這叫作“端點”,讓學生完成對“線段的認識”。

如果一上來就介紹什么樣的圖形是線段,然后籠統表示線段有兩個端點,學生可能在自己畫圖的時候,會漏掉那兩個端點?!熬€段”是比較抽象的幾何概念,我們覺得很容易,可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比較低,認識起來非常困難。特別是當學生學習線段的長度的時候,會搞不清線段從哪量到哪,造成了“食而不化”的局面。

因此,在概念教學中,我們要盡量給學生呈現豐富的表象,抽絲剝繭,只有這樣才能將概念的本質豐盈起來。

二、策略性學習——探究問題的本質

以前,“解決問題”叫“應用題”。改成解決問題的目的,是讓我們更加注重在教學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階段,解決問題所涉及的數量關系很少,特別是二年級,抓題目中的一些字眼就能做了,有些老師就比較注重訓練學生做題熟能生巧,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這種方法在低年級還行,到了高年級時,學生就傻傻分不清到底該加法、減法、乘法還是除法,造成學生思維的一片混亂,這也是目前中高年級老師比較頭痛的地方。

【案例1】樹上有28只小鳥,第一次飛走了7只,第二次飛走了8只,兩次一共飛走了多少只小鳥?

很多學生根據“飛走了”是變少,然后把這道算式列成了28-7-8=13(只),還有的看到“一共”列的算式是28+7+8=43(只)。

【案例2】

在剛學了乘法之后,很多學生在求男生家栽了多少樹時,列道:4×5=20(棵)

可這真的是學生做的?他們有這么笨嗎?沒有,那不是笨,只是不會用數學的思維分析問題,就如一看到“平均”就有學生用除法,一看到“一共”就有學生用加法,一看到“比……多”就用加法,“比……少”就用減法等等,只要記住這些,低年級的解決問題做下來98%是對的。那作為教師,是不是就讓學生記記這些關鍵詞就可以了?如果真是這樣,到了四五年級,這批學生可能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許那時候他們的數學老師就要重新開始教解決問題了。

數學的解決問題并不只是注重一個結果,更多的是注重思考的過程,以及問題本質的探討。因此,我們要更加重視教會學生如何用數學的思維來分析題目。

三、批判性思維——審視思維偏差

有個學生上課回答問題很積極,我們都認為他聰明??墒菧y驗時他的成績卻忽上忽下,好的時候90多分,差的時候六七十分。這個問題困惑我了很久。我當時想這大概是個性格很隨意的學生吧,哪天心情好,就考得很高,哪天心情不好了,陰天了,就考差一點。后來我發現,其實這都是他的真實水平。他課上表現是很好,但老師布置的作業經常做一半漏一半,字跡也不是很端正。很多時候,當某個學生成績考不好的時候,我們會把它歸為做題粗心;當某個學生考得很好的時候,我們會把它歸為運氣、題目簡單??墒聦嵤钦娴拇中膯??題目是真的簡單嗎?

試想一下,平常做作業做一會兒、玩一會兒吃一點零食,作業上列豎式計算經常不用直尺,解決問題時忘記寫單位,最后懶得寫“答”的學生,你能指望他能考得很好嗎?這真的能歸于粗心嗎?這樣的學習習慣導致的成績差是必然的結果。

我們要及時發現“自我服務偏差”的現象,對于造成的不良影響,要及時研究,及時督促改正。

學生的“自我服務偏差”只會影響他自己的學習,可教師呢?

我們教師隊伍當中不乏有些教師覺得:

“這個學生成績這么好,肯定不用老師多費心?!?/p>

“這學生怎么這么笨,怎么教都不會?!?/p>

“這個學生語文學的差,數學肯定也不會學的有多好?!?/p>

“成績好的學生肯定能考得很好!”

我們不能這樣主觀地去認為誰誰比較笨,誰誰比較聰明,更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一樣聰明,更不能當學生某個知識點學得不好的時候,一味地從學生身上找原因。我們要做的是:想想我們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有沒有偏差,或者有沒有更加合適的語言來向學生解釋數學知識,讓他們更好地理解。

再好的教師,教學過程中都可能會有一些教學語言和一些教學方式不盡如人意,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停下來想一想,去博采眾家之所長,深思一下,熟慮一下,研究是否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猜你喜歡
探討教學方式小學數學
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
芻議小學足球教學的訓練教學方法
探索不同教學方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