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軌道交通沿線的土地利用優化策略研究

2019-07-10 11:50龔蓉
中華建設 2019年4期
關鍵詞:土地利用站點用地

龔蓉

軌道交通建設和土地利用存在著相互關系,隨著軌道交通建設的不斷增加,使得二者的關系更加突出。為保證軌道交通建設的合理性,減少資源浪費,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深度分析此課題,提出有效的利用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F針對軌道交通沿線的土地利用優化相關內容,做簡單的論述,提出了土地利用策略,共享給相關人員參考。

現階段,經濟增長速度加快,人口不斷增加,城市用地緊張。而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基礎設施,是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由于軌道交通系統的建造成本很高,加之具有技術難度大和不易改造等特點,所以在進行規劃時,必須要結合城市長遠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現狀,合理規劃軌道交通,保證建設的質量,進而避免浪費土地資源,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因此,提出如何優化土地利用課題。

一、軌道交通建設和土地利用的關系

建設軌道交通設施,對城市空間結構,有著很大的影響。其和土地利用之間的關系,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1.改變了土地利用性質?;诮煌ń洕幝?,改變了沿線土地利用類型。建設軌道交通,除了能夠強化城市中心功能,比如金融功能外,還能夠轉變土地利用類型,使得各類土地沿著軌道線路呈帶狀分布。軌道交通設施的建設,實現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等的分離,比如疏散了居住用地。2.增強了土地開發。軌道交通的建設,使得沿線的土地性質發生了改變,同時帶動著沿線土地的高強度開發。軌道交通的建設,孕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吸引了商業建筑、居住人員以及就業人員。3.影響地價與房地產增值。開展軌道交通建設,會帶動沿線地塊價格以及房子價格的增長。除了上述影響外,軌道交通建設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土地資源利用率。若規劃不合理,則會造成資源浪費?,F結合具體實踐,分析軌道交通沿線的土地利用優化。

二、軌道交通沿線的土地利用優化實例分析

1.案例概述

以某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建設為例,該城市被定位為中原經濟區重要的能源以及重工業基地,為中心城市。這意味著國內產業仍會繼續向中部地區轉移,推動著該城市的發展。從此城市實際來說,擁有豐富的資源,比如水資源等,而且產業基礎堅實,聚集了大型骨干企業以及科技創新平臺,有助于推動產生升級改造,培育新興產業。為抓住發展機遇,積極構建立體樞紐,帶動臨空經濟和臨鐵經濟等的發展。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方面,開展了軌道交通1號線的建設?,F結合建設實踐,進行土地利用分析。

2.軌道交通建設的必要性

從建設的必要性角度來說,有著以下意義:(1)串聯城市空間。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帶動著交通需求的增加,需要借助高效的交通方式,才能夠實現對客流的高效轉移以及疏導,因此建設軌道交通,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有著重要的意義。(2)緩解交通壓力。城市擁堵問題,已經成為頑疾,影響著城市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建設軌道交通,能夠有效緩解交通壓力。(3)帶動城市發展。建設軌道交通,能夠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串聯城市各區,帶動著區域經濟的發展。

3.土地利用分析

從此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實際來說,改變了土地利用格局,在軌道交通的引導下,朝向高效集約方向轉變。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1)1號線全長為28.6km,總面積約為36.2km2,規劃設計20個軌道交通站點。(2)調整用地規劃。軌道交通是用地規劃調整的有力手段,從建設地區土地利用情況來說,土地利用率低下、土地類型混雜、缺乏商業服務設施用地等。不過土地具有開發潛力,舊村用地和工業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具有改造開發潛力的共計1138hm2。開展軌道交通建設,能夠帶動沿線土地開發利用。在空間以及類型方面,軌道交通的建設,發揮著重塑土地利用的作用。除此之外,能夠優化用地布局,增加土地開發強度,提升地下空間資源的利用率,高效集約沿線土地。

4.土地利用優化策略

(1)城市結構的優化

從空間結構角度來說,軌道交通的建設,引導城市主要發展軸。在具體規劃時,對于老城區,基于軌道交通建設時機,分化老城區職能,向新城區進行分散和疏解。與此同時,新增加能夠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服務職能。對于新城區,對軌道交通1號線沿線地區,采取TOD模式開發,形成以軌道交通為走廊的土地開發軸,積極引導城市軸向發展。除了具有引導城市軸發展的作用外,軌道交通還發揮著串聯城市各功能組團的作用。在進行規劃時,圍繞站點,采取高密度混合開發的方式,建設新區商業中心以及居住中心,加強土地開發利用。同時在軌道交通站點周圍,合理布局住宅以及就業崗位,通過設置換乘站的方式,擴大站點的影響范圍,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在進行規劃時,做好站點和各級城市中心耦合關系的把控,能夠為合理控制以及引導站點周圍的城市空間結構、空間環境建設、土地開發利用,提供有力的依據,促使軌道交通以及城市發展二者合力場效應最大化?;?號線這一發展軸,規劃兩主三次五片區新空間結構,推動城市空間朝向多中心軸向式擴展。

(2)土地利用優化

用地布局:1號線總計設置4個中心型站點;設計15個一般型站點;1個特殊型站點。以金融廣場站為例進行分析,其為中心型站點,0~200m土地利用中,居住用地占比為6.7%;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占比45.2%;道路和交通設施用地占比為33.5%;綠色與廣場用地占比為14.6%。200~500m土地利用中,上述類型的土地利用占比分別為30.0%、32.1%、2.9%、19.5%、15.5%。雖然用地布局符合中心型站點建設的要求,不過存在著公共服務能力不足、臨近站點綠化用地不足等問題。對于上述問題,采取了以下優化策略:①考慮到近鄰站點存在著綠化用地不足的問題,不利于人流集散,影響著交通換乘的功能。因此提升綠化用地的比例,解決上述問題。②對200~500m內的部分居住用地,通過置換的方式,轉變為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確保商業服務設施用地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總量的合理性,增強站點的綜合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城市公共節點屬性。③采取混合開發的方式,使得站點核心影響區域內用地功能完善。比如,布置商業文化混合用地,增加經濟效益。

5.軌道交通沿線的土地利用建議

在進行軌道交通建設時,對于沿線的土地,在利用時,為避免軌道交通空間被不合理侵占,實現土地資源集約利用,要制定合理的規劃。為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要積極鼓勵利用綜合開發和利用地上空間和地下空間。除此之外,為推動軌道交通站場周圍土地的綜合開發,提升居民的出行質量,保證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要制定完善的制度,明確沿線土地儲備規劃以及土地儲備等,保證土地集約利用,充分發揮軌道交通帶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采取市統籌、市鎮聯合統籌、鎮統籌方式,調動社會資本以及屬地園區等的參與積極性,推動軌道交通建設和站點土地開發利用高效開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軌道交通沿線的土地利用優化,要從各個方面加以協調。在具體規劃建設時,以保證軌道交通站點以及其他交通方式接駁效率為前提,進一步優化軌道交通站點周圍土地利用結構,合理增加商業服務設施的比例,提高土地混合利用程度。

猜你喜歡
土地利用站點用地
土地利用變化與大氣污染物的相關性研究
基于GIS?Logistic回歸模型的土地利用變化及驅動機制研究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利用與生態修復課題組
土地利用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分析
基于Web站點的SQL注入分析與防范
積極開展遠程教育示范站點評比活動
2016年房地產用地供應下降逾10%
怕被人認出
國土資源部啟動全國土地變更調查臨時用地審核
集體建設用地改革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