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參與社區矯正的關系結構

2019-07-12 13:47程小彬
探索科學(學術版) 2019年7期
關鍵詞:社會工作者共治矯正

程小彬

東營市文化活動中心 山東 東營 257091

引言

社區是組成社會的基礎單元,也是法定的管理實體,是政黨執政、政府行政和居民美好生活實現的重要載體?!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創新社會治理的關鍵點在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化解社會矛盾增加和諧因素,構建服務體系增強社會發展活力”,十九大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都對社區治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核心就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思想,基本的實現路徑是通過對群眾路線的不斷回歸,從底層突圍,平衡秩序與活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當探索以群眾路線、群眾工作扎根社區,用社會工作的專業力量切實做好服務、化解矛盾,構建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廣大居民共享的社區的有效機制。

1 問題的提出

基層社會是一個利益群體多元和治理結構多元的社會,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創新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戰略選擇,創新社會協同治理成為推進基層社會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有效路徑。由于地方經濟社會結構的不充分不平衡發展,基層利益訴求多元復雜的問題長期存在,基層社會治理一直面臨著許多挑戰,社會工作作為一種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社會力量,在協同基層社會治理、協調民族關系、服務困難群體、促進基層社會和諧、實現多元有效合作治理中發揮了服務型治理的重要作用。協同治理是一種新型社會治理模式,是政府與非政府的利益相關者集體決策的一種治理安排,是公共政策制定和管理的過程與結構,跨界合作和多元主體是其顯著特征。協同治理能夠有效地解決治理需求與治理能力的失衡問題,謀求政府與社會的合作,通過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保證公共選擇和公共博弈的有效性,增強政府與民間的互動,將有效的政府機制和有效的社會機制結合起來,實現社會各方共管共治。

2 優化措施分析

2.1 重塑關懷型鄰里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化和現代化的演進速度極快,隨著傳統社會秩序的權威及儒家道德準則地位的喪失,外部社會力量及內部道德戒律基本上不復存在;舊破而新未立,當前的社會發展仍然需要面對這樣的難題,在快速發展而融合度不足的社區中尤為突出。在社會治理中運用社會工作理論和技能,既可以改善和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也能解決群眾的生活困難,在某種意義上促進社會公平。通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群眾工作和社會工作的介入和積累,充分利用社區的物理空間和線上平臺等營造公共生活,創造條件促進陌生個體、群體間非血緣、非親緣的互動、聯結、共鳴與互信;改變社區組成單元封閉、陌生而造成的冷漠局面,在介入中關注、在管理中關心、在服務中關懷,重塑既有秩序、又有溫情的社區鄰里。和諧共處、相互守望的鄰里關系不僅是對農耕時代社區美好傳統的回望,更是現代社會對新型鄰里關系的期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既無法依靠已經遠去的親緣宗法,更不可能再依靠全能型國家的安排來塑造;提升居民鄰里關系,增強社區凝聚力,最重要且穩定的因素在于拓展社區公共空間和促進居民的社團參與。群眾工作和社會工作的使命正在于促進參與,在社區中營造公共服務體系,為居民提供更多交流互動的空間和平臺,促進社區的熟化;激發自治共治的動力,不斷加強資源與需求的對接,合理促進社區建設,在合力中形成相互的理解、包容和依賴的情感依托關系,促進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環形成。

2.2 親和互動,制度建設 2009年10月《關于在全國試行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建立健全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志愿者的聘用、管理、考核、激勵機制。切實加強社區矯正工作隊伍的培訓,提高隊伍綜合素質,提高做好社區矯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2009年,社會工作者作為一種力量進入社區矯正制度建設。2012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發的《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三條規定:“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區矯正機構的組織指導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备鶕痉ú康臄祿@示,自2012年1月起至2013年1月《社區矯正實施辦法》頒布一年內,全國共有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10.2萬人,志愿者57.3萬人。各地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133.3萬人,累計解除矯正76萬人,在冊57.3萬人。社區服刑人員在矯正期間重新犯罪率一直保持在0.2%。建成“陽光中途之家”“社區矯正中心”“陽光驛站”等工作機構共616個,基本形成了縣、鄉兩級司法行政機關職能和任務各有側重、相互結合、互為補充的社區矯正工作新格局。其中,社會工作者發揮了重要力量。司法行政機關也積極加強社區矯正工作者隊伍建設。

結語

這個共生性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工作組織與司法行政部門是雙向建構的。司法行政部門轉變職能,逐漸接受社會工作的過程就是促進社會工作逐漸加強專業建設、提升專業服務能力的過程。反過來,社會工作努力成為司法行政部門認可的專業共同體的過程,也將專業的社會工作理念、方法等傳遞給司法行政部門,促進其職能轉變,提升矯正效率。不僅如此,社區是社區矯正的載體,而社會工作組織由于扎根社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的天然優勢。在倡導對社區矯正制度的廣泛認同,推動構建社區矯正社區支持網絡方面,為矯正對象順利重新回歸社會、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者共治矯正
論互聯網金融的公私協同共治
高等繼續教育在提升社會工作者核心職業能力中的作用
打造“五維共治”體系 提升居住安全指數
“多元共治”樂融融
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研究
角色理論下學校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山東樂陵市:“三水共治”促水環境改善
寬帶發射機IQ不平衡的矯正方法
攻心治本開展社區矯正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