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濕熱敷輔助理療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的作用觀察

2019-07-25 06:58張晟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年6期
關鍵詞:握力理療風濕性關節炎

張晟

(河南省信陽市中心醫院中醫科 信陽464000)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國患病率約為0.30%~0.40%,主要以慢性、對稱性、周圍性關節炎為特征[1]。目前臨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主要包括糖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抗炎藥、慢作用抗風濕藥、生物制劑等,長期應用易引起各種不良反應而終止治療。近些年來,中醫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治療取得一定進展,可減少西藥服藥劑量,降低西藥帶來的副作用,且療效已經過大量臨床實踐證實。本研究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口服西藥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濕熱敷聯合理療,旨在為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方案制定提供一定幫助?,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80例,采用隨機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16例,女 24例;年齡 30~76歲,平均年齡(57.49±8.36)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病程(3.72±0.42)年。觀察組男15例,女25例;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58.01±8.44)歲;病程6個月~9年,平均病程(3.81±0.4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經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指標、影像學綜合診斷,符合《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2]中類風濕性關節炎分類標準;近期未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精神、認知功能良好;對研究目的、方法知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伴嚴重骨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其他風濕疾病患者;伴結核病、傳染性疾病、皮膚破損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接受常規西藥治療:潑尼松片(國藥準字 H12020689)口服,1次 /d,2片 /次;美洛昔康分散片(國藥準字H20010108)口服,7.5 mg/次,1次/d;甲氨蝶呤片(國藥準字H31020644)口服,10 mg/次,1次/周。連續治療3周。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濕熱敷輔助理療。理療:采用重慶市國人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L-1-4型電磁波治療器進行紅外線照射,距離病灶部位30~40 cm,以局部皮膚泛紅為度,溫度維持在40℃,30 min/次,1次/d,連續治療3周。中藥濕熱敷:伸筋草45 g,透骨草50 g,青風藤45 g,防風40 g,千年健40 g,荊芥40 g,絲瓜絡40 g,雷公藤35 g,柴胡30 g,清水浸泡,煮沸20 min,將藥液倒入容器內,置入無菌紗布浸濕后,熱敷在患處。定時取紗布浸藥液或淋藥液于敷布上,保持濕熱及溫度(45℃),30 min/次,連續治療3周。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晨僵時間、腫脹個數、雙手握力、關節腫脹指數(0分:無腫脹;1分:輕度腫脹,關節周圍凹陷;2分:中度腫脹,關節與骨隆突齊平;3分:重度腫脹,腫脹高出骨突)。(2)采取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價兩組關節疼痛程度,評分范圍 0~10 分,0 分無痛;1~3 分為輕度;4~6分為中度;7~10分為重度。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3]。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晨僵時間、雙手握力、腫脹個數、關節腫脹指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晨僵時間、雙手握力、腫脹個數、關節腫脹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晨僵時間、腫脹個數、關節腫脹指數較前明顯降低,雙手握力明顯增加,且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晨僵時間、雙手握力、腫脹個數、關節腫脹指數比較(±s)

表1 兩組晨僵時間、雙手握力、腫脹個數、關節腫脹指數比較(±s)

組別 n 晨僵時間(m i n)治療前 治療后關節腫脹指數(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雙手握力(k g)治療前 治療后腫脹個數(個)治療前 治療后4 0 4 0 t P 9 7.2 4±2.9 8 9 7.4 0±3.1 2 0.2 3 5 0.8 2 0 1 8.2 5±1.5 4 3 1.6 9±2.5 2 2 8.7 8 2 0.0 0 0 2 5.1 5±1.5 2 2 5.1 8±1.6 1 0.0 8 6 0.9 3 4 5 4.8 2±1.6 9 3 7.4 8±1.5 2 4 8.2 4 8 0.0 0 0 6.7 5±0.6 4 6.7 4±0.6 5 0.0 6 9 0.9 4 2 0.4 8±0.1 2 0.7 2±0.1 5 7.9 0 2 0.0 0 0 1.8 4±0.1 6 1.8 5±0.1 5 0.2 8 8 0.7 7 3 0.4 5±0.1 0 0.7 8±0.1 1 1 4.0 3 9 0.0 0 0

2.2 兩組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AS評分均較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4 0 4 0 t P 7.2 4±1.3 9 7.2 5±1.3 6 0.0 3 3 0.9 7 4 1.5 4±0.3 7 2.7 1±0.4 0 1 3.5 8 0 0.0 0 0

3 討論

中醫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痹癥”范疇?!端貑枴け哉摗贩Q:“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惫手嗅t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病機為風、寒、濕之六淫邪氣,侵犯機體,留滯關節,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致關節腫脹、疼痛,以虛實交雜、寒熱錯雜多見。病情后期,腎虛精虧、筋骨失養、氣血痹阻,則致關節畸形、屈伸不利、筋肉攣縮[4]。故此臨床治療痹病時,宜祛風除濕、清熱散寒、通經活絡,改善關節功能。

中醫理療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用手段,利用熱效應、經絡效應使皮膚充分吸收藥物,起到舒筋活絡、行氣止痛作用[5]。本研究所采取紅外線照射可通過透入較深的短波紅外線及可見光線,對皮膚產生較強的溫熱效應,從而有效改善患者關節腫脹、疼痛及功能障礙等癥狀。中藥濕熱敷具有疏通腠理、活血化瘀作用,可擴張血管,促進組織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于病灶部位行中藥濕熱敷,皮膚可有效吸收中藥成分,直達病灶,改善機體微循環,疏通關節,并利用溫熱、藥物雙重作用,排除體內有害物質[6]。本研究所采用中藥濕熱敷基本方中,伸筋草、透骨草、青風藤、千年健、絲瓜絡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絡、活血止痛作用;防風、荊芥有祛風解表、滲濕止痛的作用;雷公藤有消炎解毒的作用;柴胡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的作用[7]。全方共奏清熱除濕、舒筋活絡、強筋壯骨、活血止痛的功效,配合中藥方濕熱敷,可增強中藥藥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晨僵時間、腫脹個數、關節腫脹指數、VAS評分低于對照組,雙手握力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西藥口服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濕熱敷聯合理療,兩者協同,可充分發揮藥物作用,改善患者關節腫痛、腫脹癥狀,縮短患者晨僵時間,恢復關節功能。綜上所述,中藥濕熱敷輔助理療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握力理療風濕性關節炎
巧練握力益康壽
juliArt覺亞頭皮理療中心
肌內效貼:無毒無害理療產品引發關注
兒童握力弱,未來健康差
不容忽視的握力
石墨烯理療U型枕
蒙藥治療風濕性關節炎260例
類風濕性關節炎蒙醫證型與AKA相關性研究
壯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研究進展
藏醫外敷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