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劑學課程以組方原則為樞機的教學方法的研究

2019-08-01 01:45王蔚然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19年6期
關鍵詞:教學

王蔚然

【摘要】目的:研究以組方原則為樞機的教學方法在方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在方劑學課堂教學中以證為核心,以組方原則為樞機,深入闡述組方結構的用意,提升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結果:此方法確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結論:以組方原則為樞機的教學方法是使學生對方劑的記憶加深、運用能力提高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方劑學;組方原則;教學

【中圖分類號】R17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6-234-01

方劑學是中醫專業的必修課,是中醫臨床學科的最重要的基礎,因此在方劑學課程中需調整重心進行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效率。目前方劑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諸多不足:方劑學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記住一定量的方子,學生方劑記憶效果差,主要是課堂枯燥、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對方劑的組成及配比無法形成深層理解,在實驗課中不能正確獨立的思考及使用。本文通過研究以組方原則為樞機的教學方法,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對方劑的記憶加深。

1 教學中以組方原則為樞機來提升興趣及對方劑的深層理解

1.1 方劑不是幾種或十幾種中藥的堆砌,方劑通過組成藥物之間獨有的配伍關系使其在臨床治療效果上療效得到提升,毒副作用減弱,即“減毒增效”。而反觀同功效的中藥雖然疊加在一起,不但療效有限 ,毒副作用還很大。原因在于這些中藥通過這種獨有的配伍關系發生出多重碰撞,既激發出協同放大的藥效和協助擴大的藥力范圍,又抑制著主力藥物的毒性,在用藥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高療效。這一組成原則是古人對中藥龐大配伍群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及臨床實踐總結形成的,即“君、臣、佐、使”:包含著君藥、臣藥 、佐助藥、佐制藥、反佐藥、引經藥、調和藥等諸多組方原則,尤其是《傷寒論》功不可沒。這諸多的組方原則大致可分成三類,即核心組成原則(君藥)、增效組成原則(臣藥)、修正組成原則(佐藥使藥)[1]。這些組方原則是十分嚴謹和科學的,因此學生在理解及記憶上有非常大的困難,如果課堂上不把它講透講清,學生就會對方劑的記憶失去信心,產生焦慮不安、盲目無助等消極情緒,從而產生逃避厭學等情況的發生。

1.2 方劑的組方原則是從治法來的,而方從法出,法隨證立,疾病的證機才是治療的關鍵,所以要想讓學生理解記憶方劑,先要明確針對的證機是什么,接下來才能真正搞懂方子的組方原則。也就是課堂上我們是以證為核心,以組方原則為樞機來進行教學的。當學生對此時的證的病理變化特點以及后續的演化方向有了清晰的認識的時候,這張方劑的組成結構就了然于心了。學生不僅清楚了為何以此等藥物為君為臣,以及由君臣藥物的本質屬性帶來的弊端,必然要進行相應的佐制及調和,同時也明白了病理演變帶來的藥物調整。這樣就提升了興趣,而且還能引領他們自覺地去圖書館或互聯網上查閱資料來擴展這張方劑的應用。

2 以組方原則為樞機來擴寬對方劑的使用,提升實踐能力

2.1 當反饋回來的資料足夠多的時候,我們就在課堂上組織討論。這時學生的興趣大漲,各抒己見,各顯其能,我們則趁熱打鐵,在討論的基礎上引入拆方的拓展課程,針對可能病理演化方向或相似的證型,通過拆方將方劑重新組合。指導教師選擇經典方劑,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在研究方劑拆方時先進行理論論證,分析選出的中藥是否是相互協調及佐制的最佳組合。接下來篩選各種臨床指標,找出與之相匹配的動物模型進行實驗。[2]

2.2 通過病案討論來提升實踐能力。方劑課堂最重要的實驗課就是病案討論,在章節結束時,提出一個典型病例,讓學生進行小組分析,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小組代表唇槍舌劍的論戰,思想激烈的碰撞,課堂效果十分理想。例如一個中焦瘀血的病案,學生們根據所學的相關方劑會提出多個組合方案進行辯論,最后指導教師以代表方血府逐瘀湯進行加減組合,針對病案所得出的復雜病機特點,引領學生們進行深入而廣泛的探討。方劑是拿來治病的,通過如此深入淺出的分析討論,學生才能加深對重點方劑的理解,同時真正了解組方運用的規律,提高了實踐能力。

2.3 強化顧護胃氣的觀念,使學生們理解使藥的深層含義。中醫自古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醫圣張仲景在四大經典《傷寒論》中非常重視顧護胃氣,書中絕大多數方中,以姜、棗、草、參為使藥。醫圣以此或甘緩補中,或調和峻烈,或健脾和胃,或扶正益氣,目的皆在于顧護胃氣。仲景不但在組方時十分注意調護胃氣,在方藥煎服時也處處留意保護胃氣。另外胃氣是否正常,直接影響到全方的治療結果,湯藥必須口服,胃氣一敗,則百藥難施[3]。許多學生忽略了使藥的重要性及治療過程中和結束后的調護,我們在課堂教學時會不斷的強化顧護胃氣的觀念,使他們了解古代先賢組方時的良苦用心。

3 綜上所述

在方劑的課堂學習中,通過以證為核心,以組方原則為樞機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真正理解方劑的精髓,提高對方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另外提高這樣的學習,學生都能擴展中醫組方的思維,提升實踐運用能力,同時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提高了方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大鵬,齊放,趙宇昊.方劑學組成原則探究[J].陜西中醫,2013,34(2):2255—2256

[2]平靜,于鷹,劉西建等.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實驗方劑學教學設計與思考[J].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29(02):98

[3]韓鋒.從方劑組成配伍談監證保護胃氣的意義.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5,18(2):24

猜你喜歡
教學
“對比”:讓學習走向深刻——以《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學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學設計(Part B)
計算教學中“算用結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組合》教學設計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類比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索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