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研究

2019-08-07 10:02陶琳齊佳斯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數字化

陶琳 齊佳斯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地域的邊界逐漸被打破,文化原有的地域特征也逐漸消失,如何保護文化多樣性特征,是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新媒體技術的引入,對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希望能夠在保留民族文化原有語義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還原、保存并傳承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少數民族 數字化

遼寧省是少數民族大省,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也多種多樣,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技術新手段的不斷增加,對那些傳統文化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尤其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無形的文化,使得它們正在逐漸消失或消亡,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其特殊性質,更是面臨消逝消亡的問題。因此,如何有效保護并傳承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政府及專家學者關注的重要問題。數字化的出現,就是順應了現階段高科技的發展,給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數字化平臺的建立有利于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和傳播,對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意義

(一)提供專業性保護。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各種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為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尋找新的途徑,數字化保護模式就應運而生。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除了面臨一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困境之外,又加上少數民族的特殊性質,使其傳承與保護的難度增加。數字化保護主要是通過建立數據庫,根據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特征,有針對性的進行數據采集,運用錄像、攝影、掃描、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展示并傳播出來,有利于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業性保護。

(二)呈現數字化旅游產品。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形式,在傳承和保護過程中要注重其文化多樣性、傳統性和活態性的傳承,這也是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性決定的。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與保護也應與之結合,順應市場發展要求,運用數字旅游的方式來展示和傳播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不再僅僅是簡單地復制和保留過程,而是有效的進行了創新再造,讓人們通過數字旅游的方式,從另一個角度來體驗、感受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彌補傳統保護模式的弊端。傳統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主要存在維護成本高、開放性低、后繼無人等弊端,而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從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傳統保護模式的弊端,通過數字博物館的建立,降低了維護成本,通過網絡傳播,擴大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受眾,通過數字游戲等創新模式的運用,調動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積極性,為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提供了有效途徑。

(四)發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省文化藝術的結晶,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高效的保護和傳承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民族文化的傳播與發揚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有多內容已經被束之高閣,遠離人們的生活,數字化的保護模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拉近到人民群眾當中,貼近我們的生活,通過多種多樣的傳播平臺和傳播方式,將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展示給世人,讓人們充分的了解遼寧省少數民族文化傳統,使得遼寧省的少數民族文化得以發揚和傳承。

二、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對策

(一)確定分類標準。在對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保護的過程中,首先是對其進行分類整理,按照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標準,在此基礎上,歸納整理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標準,在建立數字化信息庫的時候,按照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科學的進行采集整理,這樣有利于數據庫資源的描述、也有利于日后應用過程中的信息檢索。

(二)可視化表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特征就是無形的,這里說的可視化表達,并非單單指以往的那種文字、圖片、視頻等可視化表達,而是主要針對無形的非物質文化知識進行可視化表達,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之所以難,就是因為其無形的特點,不利于表達,所以不便于傳承與發揚,而數字化的應用,恰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利用數字技術對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無形的知識進行可視化的表達,有利于人們更加直觀全面的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建立數據庫。數據庫的建立是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最基本的一個途徑,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將其存儲于計算機內,然后展示給受眾,受眾通過檢索、瀏覽等方式了解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相關信息。在建立數據庫是要保證數據庫的正常運行,并不斷充實完善數據資料,達到知識推廣傳播的目的。

(四)創建多媒體交互平臺。在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過程中,強調用數字化的方式來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多媒體交互平臺,這樣可以形成資源共享,通過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并傳播出去,這種方式不僅具有宣傳展示作用,同時也兼具娛樂功能,通過與受眾的互動交流,提高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

三、結論

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遼寧省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很好的保護與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義。本文是在綜合了國內外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對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保護對策,通過數據庫的建立、多媒體交互平臺的建立等多種途徑來進行數字化保護。在研究過程中,將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系統梳理,分類整理,提煉特征,探究適合不同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模式??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進而推動遼寧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順利進行并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譚必勇,張董.中外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J].圖書與情報,2011(4):7-11

[2] 趙東.數字化生存下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以陜西為中心[D].山東:山東大學.2014

[3] 秦境澤.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問題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2

[4] 李朵朵.數字化工作方式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記錄與傳播研究——以金陵刻經處為例[D].江蘇:南京藝術學院.2012

基金項目:2018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研究成果(L18BMZ002),2016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研究成果(W201602),2019沈陽師范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研究成果(201910166244)

作者簡介:陶琳,1981-,女,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景觀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數字化
Jiao Ayi| 《嬌阿依》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數字化起舞
少數民族的服裝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少數民族舞》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