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嵇康美學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2019-08-27 07:27王學路
北方文學 2019年23期
關鍵詞:嵇康魏晉美學

王學路

摘要:嵇康美學是歷史的產物,是魏晉時期社會動蕩、思想解放的一個民族文化產品。嵇康在音樂、詩文、人生等各方面的美學思想,為魏晉士人的思想解放開辟了廣闊的精神領域,文學藝術逐漸擺脫了政治的附庸而獲得獨立發展,對于當下的美育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嵇康;魏晉;美學

魏晉時期是“人的覺醒”的時代,重視人在審美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成為文人的共識,嵇康的美學理論就集中表達了魏晉時期的審美意識。在嵇康之后,鐘嶸“滋味”說、謝赫“氣韻生動”理論、司空圖“詩味”說、嚴羽“妙悟”說、李贄“童心”說都深受嵇康的影響。

一、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

嵇康的音樂美學包含破和立兩個方面,“破”就是顛覆了傳統的儒家音樂觀,“立”就是提出了“聲無哀樂”的觀點,建立起了以“和”為核心的音樂美學體系。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聲無哀樂論》和《琴賦》中。

《聲無哀樂論》由秦客與東野主人之間的八組清談辯難組成。秦客是嵇康假設的論敵,東野主人是嵇康的自稱。在《聲無哀樂論》中,嵇康闡述了音樂的本質在于和諧、平和精神。和諧為美,平和為善。

全文宗旨為“心之與聲,明為二物”。嵇康認為聲音是外在的客觀存在,與人內在的哀樂情感不相干。音樂只給人以刺激,引起靜躁等感覺,不喚起相應的情感。同樣的情感可以表現為不同的聲音,均同之聲也可表現為萬殊之情。嵇康對審美主體的差異性、審美客體的復雜關系的認識,比《樂記》更深入了一步。強調音樂的娛樂作用,把藝術之美和道德之善區分開,突破了《樂記》強調音樂的社會功能是道德教化的思想,動搖了儒家把音樂當作維護封建名教工具的傳統理論。嵇康反對夸大音樂對社會生活的作用,但這并非是全盤否定。勞者歌其事,樂者舞音樂的產生于社會環境等客觀條件相關。

《聲無哀樂論》涉及了音樂的本質、音樂的審美感受、音樂的功用等問題。在中國古代這類型的論著,只有《樂記》?!堵暉o哀樂論》克服了《樂記》的偏頗,注重音樂的形式美和娛樂作用。但嵇康在某種程度上,把分析變成了分割,不懂得音樂作為藝術和美的對象,已不是純客觀的自然聲音,也滲透了社會人的情感。保持適當的審美距離是審美欣賞的重要原則,也是藝術創作的主要環節,嵇康認為要根據不同的個性、習慣、能力來調整心理距離,這樣才符合審美的標準。

嵇康音樂美學啟示我們,當代音樂教育必須以促進人的本性回歸為目標,突出被教育者的主體地位,順應他們身心發展的正常要求。

二、嵇康的文學美學思想

嵇康的文學作品主要是詩和文,其中四言詩最多也最為出色。他的文學作品保留下來的不多,但通過對詩文作品的解讀,可以透析出蘊藏其中的詩文美學觀。作為獨具個性的文學藝術家,嵇康的詩文吸收了前人的創作經驗,更有自己的審美追求,體現了對人生存的關注。

(一)假物以托心

一方面,自然在人生出處上有指導意義;另一方面,即使是在文人藝術化生命追求中也具有實踐品格,就是把自我生命與客觀世界溝通??陀^世界包含的范圍極廣,如自然山水、藝術手段等。這一觀念還延伸到嵇康對文學創作的思考中,灌注到具體的藝術創作中。嵇康大部分詩文作品都借自然景物來抒發內心情感。從《琴賦》中可以看出,他以琴為友、為知己,把凝聚了宇宙流行、生命大化的琴聲,當作亂世兇年中唯一的精神寄托。

(二)越名任心

關于文學作品的表達內容,嵇康主張表現自我意識和鮮明個性。他大膽提出“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追求本真和天然,反對虛偽的禮教對人之本性的壓抑。首先,嵇康主張文本是抒情的,他將詩文作為對個人時運的歌唱,使其真正成為詩人內心真實的獨白,他要么是抒發對山水的喜愛,要么是宣泄內心感受。其次,嵇康詩文作品里往往表現出強烈的主體意識,因而能夠產生一種攝人心魄的審美感染力。

(三)以恬淡為至味

嵇康始終以高尚的品格、出世的態度塑造詩歌意象,形成了以恬淡為至味的文學審美觀。山是靜謐的,水是空靈的,風云是飄逸的,花草是玲瓏神異的,透露出嵇康恬淡和平的悟道體會。這里,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即使是議論性散文,也往往歸于自然之本性,得意妄言。

(四)以創新為貴

自然和社會不斷變化,文藝創造應從現實出發,打破舊有條條框框,不斷有新的創造。在創作手法上,嵇康借鑒了《詩經》的寫實傳統,同時吸收了玄學瀟灑玄逸的思想,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在文學風格上,嵇康摒棄了“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傳統詩教觀,展示出清遠脫俗的特點。在以創新為貴的文學觀念統攝下,嵇康的文章作品帶有獨立無待的理想人格。另外,在文體創新方面,嵇康也做出了貢獻?!肚儋x》四、六言相雜,疑問句、陳述句交替使用,用韻繁多而不刻板,對后世辭賦有重大影響。

三、嵇康的人生美學

古代思想家非常重視人本身,無論美學思想多么玄遠,最終的落腳點都在人生問題上,嵇康也不例外。他不跟司馬氏統治集團合作,終為“帝王者所不容”,最后面對屠刀神態自若,彈完一曲千古絕奏《廣陵散》,從容赴死。在這慷慨的人生中,嵇康以自己的切實行動踐行了自己的美學理想。

從人與世界的認知關系來說,嵇康的人生美學超越了完全靠理智運作的局限性,在心性的自然感動中達到了對事物本質的把握。從人與世界的功利關系來說,嵇康的人生美學也超越了單純意志行為的片面性。

《莊子》給魏晉士人的啟示是:不再將安身立命的基礎置于社會的道德層面上,而是置于一個絕對的精神世界中。在《卜疑》中,嵇康通過一環扣一環的追問,顯現了對現實生活本質上的肯定與執著。通過理想與現實、肯定與否定的沖突,生命的意義得以彰顯,生命價值被充分肯定。在《琴賦》中,嵇康以熱情洋溢的文字鋪陳描寫琴的自然之質,讓人無限向往琴音指向的世界??傊?,嵇康理想人生境界的核心就是超越,獲得徹底的自由解放,已經觸及人的生存本質。

嵇康在人生途中尋求的是傲世的獨立人格,面對黑暗的社會現實,一度產生隱遁深山的思想,但他始終沒擺脫政治斗爭的旋渦。在他心中,理想的人與其說是道家的隱士,毋寧說是儒家的君子。雖然嵇康舉止放達,但并不是完全反對道德,他抵觸的只是名教陳腐的外在形式,因為它早已成為君主誅殺異己的手段。

在嵇康的人生際遇中,有幾個重要事件充分展現了他將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理想付諸實踐的勇氣。其一,投身批判王肅的太學辯難活動,撰寫《管蔡論》。其二,司馬趙德心腹鐘會造訪,嵇康不予理睬,得罪了鐘會,表現出對專權者的極度蔑視。其三,司馬昭屢次征召嵇康做官,嵇康均不應召,采取與統治者堅決不合作的態度。為此宣布與山濤絕交,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其四,卷入呂安案,被牽連入獄。嵇康對朋友赤膽忠心,為了堅持獨立人格,幫朋友伸張正義,嵇康身陷囹圄。其五,臨刑前索琴彈奏《廣陵散》,表達了反抗暴君的斗爭精神。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痛惜的不是生命的消亡,而是這支曲子會因他的逝去而成為絕響。

四、嵇康美學思想的當代意義

嵇康始終以生命的和諧充盈為美,意在沖破儒家的中和為上的禮法束縛,建立起全面和諧的美學體系。不論從現實性還是學理上來講,全面和諧是中國傳統美學與當代美學建設的重要契合點。當下的中國美學可以充分借鑒嵇康美學的和諧思想,將其作為當代美學建構的追求和目標,這與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也是一致的?;蛟S,這樣就能“消除我們在藝術活動中所可能遇到的任何一個審美上的困惑”。

參考文獻:

[1]嵇康.嵇康集[M].北京:朝華出版社,2018.

[2]陳書良.竹林悲風:嵇康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3]張玉安.聲無雅鄭:嵇康的音樂美學與政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4]易先林.論嵇康的人格與人生審美境界[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1996.

[5]盧政.嵇康美學對于當下中國美學建設的價值和意義[J].社會科學輯刊,2008.

猜你喜歡
嵇康魏晉美學
仝仺美學館
盤中的意式美學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嵇康 山濤 絕交于江湖,相知于內心
沒落期|魏晉南北朝至唐代
嵇康
純白美學
“妝”飾美學
嵇康“自然和音”的美學意境
魏晉風流,縱是靜坐也繁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