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地域特色影視劇的題材開發與前景分析

2019-09-03 03:25于勝男王嬋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年9期
關鍵詞:發展前景影視劇題材

于勝男 王嬋

[摘要]影視劇是龍江文化品牌對外輸出的窗口,而帶有地域特色的影像文化傳播對于文化形象的塑造和構建尤為重要。因此,對具有龍江地域特色影視劇題材的開發與前景分析在未來的龍江文化傳播中必然會顯現出獨具的競爭優勢。本文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黑龍江地域特色影視劇的主要題材,指出了21世紀以來對具有黑龍江地域特色的“闖關東"、知青文化和工業建設影視劇題材的開發,最后分析了在俄僑移民文化題材、少數民族題材、冰雪文化題材方面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黑龍江地域特色;影視劇;題材;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9-018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84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近年來,黑龍江省在“文化興省”的戰略引領下,黑龍江的影視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和已經形成鮮明地域文化傳播特色的魯派、京派.海派等地區的影視劇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當然這與黑龍江影視劇的產業化發展有著必然的聯系,由于還未形成產業發展鏈條,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質量都無法和其他有實力的省份相比較。黑龍江省“十三五”規劃中明確強調: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龍江文化品牌。影視劇是龍江文化品牌對外輸出的窗口,而帶有地域特色的影像文化傳播對于文化形象的塑造和構建尤為重要。因此,對具有龍江地域特色影視劇題材的開發與前景分析在未來的龍江文化傳播中必然會顯現出獨具的競爭優勢。從涉及黑龍江地域文化題材的影視劇來看,范圍的界定不能僅僅局限于龍江制作,只要是反映龍江地域特色的影視作品都在研究的范圍之內。

一、改革開放以來黑龍江地域特色影視劇的主要題材

改革開放以后,黑龍江影視劇的發展從1979年開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影視作品的內容越來越重視對現實社會生活變化的反映,人物的塑造也越來越立體化,地域性的影視題材特點鮮明。

(一)東北抗聯革命歷史題材

改革開放以來拍攝的大量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東北抗聯題材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代表作品有《趙一曼》《楊靖宇將軍》《趙尚志》《八女投江》等。這類題材主要描寫的是東北抗日聯軍在東北抗日的事跡,劇中展現的獨特的自然風光、民風民俗、建筑風格具有典型的東北地域特色,塑造的典型英雄形象和描寫的英雄故事充分體現了在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東北抗日戰爭中形成的東北抗聯精神。這類題材是“東北派”成就較高的類型,近幾年攝制的《夜幕下的哈爾濱》《懸崖〉《絕地槍王》也是典型的代表,作品中不僅體現了濃郁的東北地域文化特色,還有效地重塑了“東北抗聯精神”。

(二)北大荒知青生活題材

“知青”是“文革”時期的一個特殊群體,黑龍江北大荒是知青上山下鄉的一個主要地區,所以,以“知青”為題材的電視劇是黑龍江地域文化的主要題材之一。早期的知青題材電視劇,主要反映的是知青農村生活和返城后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今夜有暴風雪》《年輪》《雪城》等。知青題材一直以來都是“東北派”中黑龍江的地域題材,后期的知青劇題材更是進行了深度的挖掘,形成特有的知青文化,成了“龍江精神”的精神范式。

(三)東北農村題材

東北農村劇的創作與社會文化發展關系較密切,因此,20世紀80-90年代的東北農村劇主要表現的是改革開放后農村生活、思想的變化,如《籬笆、女人和狗》《趟過男人河的女人》《一村之長》等,其中涉及的農村女性地位的變化,農村土地改革、農民進城打工都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但這類題材所設定的是東北農村這個大環境,并未指向某個具體的地點,主要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描寫,用獨特的東北地域文化的影像表達,透露出東北農村生活的淳樸氣息,反映的是東北農村的現實生活。東北農村題材也是反映東北地域文化的較有成就的題材類型,2000年以后拍攝的劉老根》系列、《馬大帥》系列《鄉村愛情故事》系列等一系列東北農村劇,更是掀起了全國的收視熱潮,通過東北農村的小視角,展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成就。

二、新世紀黑龍江地域特色影視劇的題材開發

21世紀以來,伴隨著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影視劇的發展也進入了繁榮時期,大量的影視新題材出現,涌現出大量精品影視劇。黑吉遼由于地域上的相近和文化上的相似,被稱“關東派或東北派”,除擅長的革命歷史和農村題材以外,還有一些新的題材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

(一“闖關東"題材

“闖關東”是中國近代華北地區農民向東北移民,以求生存的歷史事件,是中國歷史上特有的大規模人口遷徙現象,反映的是關東流民文化。這類題材主要是從2008年由山東電影電視制作中心攝制的央視開年大戲《闖關東》開始的,之后陸續又拍攝了《闖關東中篇》《關東金王》(又名《闖關東前傳》),《闖關東》系列劇雖然講述的是山東人到東北謀求生活的故事,但在劇中展現的確是東北的地域風情和文化。電視劇《闖關東》中的“老金溝“放牛溝“山河煤礦”等地點都是在黑龍江取景拍攝的,黑龍江的自然環境、物美豐產、風土人情等地域文化在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由于這類影視劇的主人公大都是山東人,因此,有學者也把這類題材劃分到魯派電視劇的范疇內,但“關東”畢竟具有地域性“闖關東"類題材中塑造的人物在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環境中,所展現的都是獨具特色的關東文化“大棉襖“大煙袋“狗皮帽子”“油炸冰溜子”等典型民風民俗是黑龍江地域文化的典型表現。

(二)知青文化題材

由于以“知青”為題材的影視劇具有明顯的黑龍江地域文化特色,因此,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龍江文化產業振興計劃的實施,這類題材仍然具有可開發價值,并已形成“知青文化”現象,從早期的“傷痕”視角轉為對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北大荒精神的頌揚,較有代表性的像《北風那個吹》《知青》《情系北大荒》等。其中也有不少影視劇以知青下鄉為背景,卻迎合了當代觀眾的審美接受需求,或是對知青在農村勞動的內容的戲謔描寫,或是加入美好愛情的描寫,也取得了較好的收視效果。知青題材可以說在幾十年甚至是以后都是黑龍江地域文化傳播的主要題材,知青在艱苦環境中表現出的責任感、使命感,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生活的心態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品質,都會通過影視作品進行傳播,起到對當代人精神品質的教化作用。

(三)工業建設題材

工業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至關重要,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以前,由于工業在國家建設的重要地位,拍攝了許多工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其中1975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創業》,就是以大慶油田為題材的電影,突出地歌頌了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進入新世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需要重塑時代典型,本是被忽視的工業建設題材開始逐漸被重視,陸續攝制了《大工匠》《鋼鐵時代》等工業建設題材的影視劇。東北是老工業基地,黑龍江有著聞名全國的大慶油田,大慶油田在20世紀形成的“鐵人精神”也是龍江精神的代表。2009年上映的電影《鐵人》是這類題材中較成功的主旋律電影,生動刻畫了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一代中國石油人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對家庭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工業建設題材極具開發價值,對黑龍江地域文化的傳播,龍江精神品牌的塑造有著重要意義。

三、新時期黑龍江地域特色影視題材的發展前

進入新時期,網絡與新媒體的發展拓展了文化傳播的平臺,黑龍江的影視產業發展亟需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因此對極具地域特色的影視題材開發前景可觀。

(一)俄僑移民文化題材

隨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東鐵路的修建,大量俄國僑民移居中國開始社會活動,在黑龍江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俄僑移民文化可以說是黑龍江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黑龍江與俄羅斯相鄰,中俄文化在建筑風格、生活方式、語言表達上的相互影響融合,對俄僑移民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這些方面文化遺產研究,但把俄僑移民文化作為影視劇題材來進行創作還并不多見。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攝制的《黑河風云》是首部以旅俄華僑歷史為題材的電視劇,但由于種種原因并未能如約開播,沒能給這類題材帶來社會影響??傮w來說,這類題材可以說是被忽視的題材,在新媒體環境下,俄僑移民文化影視題材的開發可以借助新的傳播媒介進行傳播,對俄僑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起到重要作用。

(二)少數民族題材

黑龍江的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逐漸形成了草原游牧文化森林狩獵文化、水邊漁獵文化、宗教薩滿文化等基本文化形態。對黑龍江的少數民族影視題材的開發應該圍繞著黑龍江獨有民族或黑龍江流域的特色民族展開,比如世代居住在黑龍江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余脈的赫哲族,繁衍生息在黑龍江中上游兩岸的達斡爾族,主要居住在大小興安嶺的鄂倫春族。少數民族的生活多受制于所處的生存環境,其特有的生活方式、民風民俗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如赫哲人捕魚生活衍生出來的魚皮手工技藝,鄂倫春人狩獵生產衍生出來的樺樹皮手工藝制作等。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數民族影視題材作品在民族融合的大敘事背景下,主要承擔著政治宣傳作用,但表現東北少數民族的作品較少。2000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的《最后的獵鹿者》是一部記錄鄂倫春族生活的電影,以鄂倫春的傳統生活展開,展示了鄂倫春人的善良、倔強和豪放的民族品格。近幾年,在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機遇下,少數民族題材逐漸受到重視,2017年第一部赫哲族題材電視劇<黑金部落》投拍,為少數民族文化品牌的建立和傳播,進而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冰雪文化題材

黑龍江位于中國的最北部,冬季漫長,因此,在各類黑龍江影視劇的題材中,描寫自然環境方面自然離不開冰雪,觀眾對東北的印象就是山舞銀蛇、皚皚白雪,這就是黑龍江的典型地域特征。因此,如何利用冰雪做文章,打造“冰雪文化”品牌,并以此為影視劇的題材,達到對黑龍江地域文化的傳播目的,是黑龍江影視人應該面對思考的問題。在影視作品方面冰雪題材主要以展現冰雪體育運動為主,如1999年上海電影制片廠出品的電影《冰與火》,講述的是速滑運動員的故事,國外的冰雪題材影視作品主要也是以體育運用為主,有講述自由式滑雪的、有講述冰球的、有講述越野滑雪的等等。在2022年冬奧會即將舉行的大背景下,冰雪文化題材的影視作品勢必會迎來創作的高峰,題材的范圍也不會僅僅局限于體育類,在其他方面也會有所突破,這類題材會成為反映黑龍江地域特色,塑造龍江形象和品質的特色題材。

在眾多保存、傳播地域文化的媒介形式中,影視劇應該是最受大眾關注,且傳播效果最為突出的,各地通過影視劇進行傳播地域文化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影視劇對于一個地域的文化形成構建尤為重要。因此,進入新時期對具有地域特色的影視劇題材的挖掘和開發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朱旭輝.黑龍江電影的歷史分期與風格嬗變[J].新聞愛好者,2011(12).

[2]吉平,王鋒.中國地域流派電視劇發展現狀探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3]朱旭輝,吳金娜.新媒體時代知青電視劇的現代傳播[J].新聞知識,2013(11).

[4]張芳瑜,王稼之.新時期東北電影對本土少數民族原生態文化的發掘與傳承[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4(6).

猜你喜歡
發展前景影視劇題材
廣電總局關于2020年4月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
影視劇“煙霧繚繞”就該取消評優
2016年9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117部、4552集
冷鏈物流基礎上的生鮮電商發展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被影視劇帶火的“勝地”
試論影視劇中的第三者現象
廣電總局關于2015年6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通知
廣電總局關于2015年3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通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