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科學編史學對科學技術史研究的價值

2019-09-03 03:25沈平聶馥玲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年9期

沈平 聶馥玲

[摘要]關于科學編史學的研究是國內外科學史家研究的重要領域,也是科學哲學家重點關注的研究對象。本文通過分析科學編史學與科學技術史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試圖從“科學哲學”與“大科學史觀”的整合研究、科學史“內史”與“外史”之分的研究“輝格”與“反輝格”的科學史研究傾向以及女性主義研究視角等多個層面,論證了科學編史學在解決科學技術史研究的發展上,意義重大。

[關鍵詞]科學編史學;科學技術史;科學哲學;大科學史觀

[中圖分類號]K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9-0106-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48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科學編史學作為科學技術史和科學哲學的近親,彼此之間總保持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們一直努力嘗試解開科學編史學的面紗,試圖為科學編史學在科學史專業發展中找到明確清晰的定位,然而這種努力只是把我們從一種迷惘帶到另一種迷惘。這種迷惘似乎并沒有影響他對科學技術史發展的默默付出,反而激起了研究者人員更大的學術探究熱情。

一、科學技術史與科學編史學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科學技術史是描述和解釋科學技術的產生、發展和系統化進程,以及研究它們與政治、軍事、經濟、工業、文化、宗教、哲學等各個社會領域之間的互動關系的學科。以上關于科學技術史的概念描述,已經包含了科學史的內史和外史部分,不僅有介紹科學史自身的發展進程,同時也強調了研究科學史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關系,那么科學編史學究竟屬于科學史的內史還是外史研究部分?科學編史學通過哪些方式對科學史學科的發展起作用的?

目前,國內科學編史學專家袁江洋認為,科學編史學作為科學史的一個重要的亞學術領域,主要涉及科學史這門學科本身的歷史、方法及元歷史問題研究,它所關注的主要對象是科學史家的思想、工作與方法,是形形色色的科學史實踐。袁江洋對科學編史學的理解,更多是一種偏向于科學史內史方向的解釋。

清華大學劉兵教授通過對英語單詞Historiography含義的解讀,認為編史學是對歷史這門學問的發展的研究,科學編史學的研究對象是科學史和科學史家。綜合以上兩位專家的理解來看,無論有關科學史思想、工作和方法的研究,還是研究科學史家,其本質上也是在解決科學史的發展問題。在科學編史學的研究實踐中,比如對科技哲學家的思想和方法論的研究就很多,國內關于拉卡托斯科學編史學研究也不少,此外關于女性主義和建構主義視角研究的科學編史學文章也有一定的厚度。事實上,科學技術史本身就具有多科性的特點,這注定了科學史研究的多樣性和混雜性,科學編史學僅僅通過對科學史和科學史家的研究來解決科學史的發展問題,可能難度較大。相比較而言,科學史的研究并不缺少研究材料,而科學編史學激發了科學史新的生命力,促進了科學史研究的發展。

二、科學編史學為推進科學技術史研究所作的努力

(一)科學編史學試圖為科學技術史與科學哲學聯姻

科學技術史作為獨立的學科本身不缺乏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甚至很多科學技術史專家認為科學哲學是空洞的無用的,更愿意在自己的研究史料上深耕細作。然而任何科學史料的在研究編排上,都是有一定的主題性、思想性和導向性,而這種編史思想邏輯體系的建立和價值甚至高于史料的本身。目前很多科學哲學家將其編史思想和方法引介到科學史的研究中,比如國內學者張卜天在他的文章《科學革命起止時間背后的科學史編史學觀念》,就圍繞科學哲學家和科學史家的不同編史學思想在科學革命的時間上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實證主義式的方法一般把科學革命的開端置于中世紀晚期或文藝復興時期。而以柯瓦雷為代表的科學史家強調,科學革命的開端是科學史上一次明顯的斷裂,導致其發生的因素具有相當程度的偶然,認為哥白尼的《天球運動論》和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徹底地改變了人類對生活和世界的看法。在這篇文章中,科學編史學的價值一覽無余,由于科學哲學家和科學史家各自領域的不同專業視角和認知度,在史料安排的程序設置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甚至是革命性的,這種編排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對科學技術史的研究是一種推進。

國內科學技術史家也比較重視哲學對科學技術史研究的作用意義,內蒙古師范大學數學史家李迪先生早在1982年就提到科學史研究者的研究實踐由某種哲學觀念支配“科學史研究想離開哲學觀點是絕對辦不到的,不管研究本人是有意還是無意,意識到還是沒意識到,總脫離不了哲學觀點的支配”。在李迪先生看來,科學史的研究僅局限于對史料的考證和分析批判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將科學史事實與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等外部環境結合起來分析,不僅要做微觀的具體問題的科學史研究,更要站在中國科學史和世界科學史發展的角度進行縱橫比較,從宏觀上認識科學史的發展,這正是李迪先生“大科學史觀”的科學編史學思想。李迪先生的科學編史學思想強調的是科學史研究的整體性和多科性特點,主張研究中要實現微觀與宏觀,理論與實證相統一的辯證研究思想。

(二)科學編史學引起科學技術史研究的自我審視

科學編史學不僅很好地把科學哲學的理念內核介入到科學技術史研究領域,此外也引發了科學技術史自我審視的必要。關于科學技術史的“內史”與“外史”之分的必要性,科學史界觀點不一“內史”論的學者認為科學史的發展有其自身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規律,其發展的本質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累積趨于真理的過程“外史”論學者則是把科學史放在整個社會發展的系統中加以考察,研究的是科學系統與社會其他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20世紀30年代,默頓開始從社會學和科學史的視角來研究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的問題,把科學作為一種社會體制加以考察,這標志著科學史的“外史”研究已占有一席之地。此外,庫恩采取的兩分法,即把科學實體作為知識來考慮,稱“內部方法”,這仍然是科學史研究的主要形式;把科學家的活動作為一個更大范圍中的社會集團來考慮,則稱為“外部方法”。庫恩的“兩分法”雖然只是從科學史研究對象和研究角度來劃分,但也是科學編史學的一種思想,為科學史研究打開了新的進路。

科學史的“內外史之爭”始于20世紀70年代,爭論的主體除了科學史家,比較有名的要數科學哲學家拉卡托斯,拉卡托斯看來科學史的內外史之分是完全必要的,這種必須建立在科學哲學的指導下,而且“當出現了一個更好的合理性理論時,內部歷史就可能擴大,并從外部歷史中開拓新地”。與此觀點相競爭的是科學史家史蒂文·夏平,在夏平看來科學史完全沒有區分內外史的必要,科學史家必定要把科學知識的制造過程與他們發生于其中的具體社會環境聯系起來,把知識的產生和知識的擁有展現為社會過程“內史”與“外史”或許不能割裂開來研究,正如拉卡托斯的觀點,即便是科學史的外史部分只要在特定的科學方法論指導也是可以解釋成內史??茖W技術史的發展本身就是社會化高度發展的結果,兩者起到的是相互補充和滲透,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等本身也是科學技術史的一部分,如果科技史有內外之區分,那也是一種解釋視角上的選擇。

(三)女性主義科學編史學對科學史研究的影響

除了近親科學技術哲學以外,女性主義科學編史學也為科學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研究視角。西方女性主義科學史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歷史,形成了比較有特色的科學史編史學研究方向。隨著女性科學家的增多和當代婦女地位的提升,研究者逐步認識到當代科學批判理論中對性別因素的忽視,女性主義對科學哲學、科學史、科學社會學和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研究也逐漸發展起來。女性主義的研究視角主要是圍繞“生理性別”(SEX)和“社會性別”(GENDER)兩個概念的區分展開,1986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希賓格爾出版的《頭腦沒有性別嗎?》探索了在科學和被定義為“陰性”的西方文化之間長期存在的適合,此書也是一本重要的女性主義科學史書“社會性別”的概念也屬于社會建構理論的范疇,然而社會建構理論正在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的研究中大放異彩,可以說女性主義的研究視角讓科學史與科學社會學之間走得更近了。章梅芳教授在女性主義編史學的研究中提出“社會性別”本身就是社會建構的產物而非自然的鏡像反映。我們在考察社會性別或者說性別差異對科學史內容形成的影響,這就是在承認科學是社會建構的產物,這種研究其實質是對SSK觀點一種支持。

三、科學編史學研究面臨的現實挑戰

由于科學在近現代社會發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科學編史學極為重視突出科學發展的這種不斷累積、進步的傾向,對發展過程中的那些錯誤、過失則往往避而不談,比如煉金術、占星術、陰陽五行說等等都曾被早期的科學史家在編史過程中主動刪除,抑或是過度追求以本國科學史發展中多少個世界第一為目的的編史研究,這本身就是一種“輝格”式的科學編史學傾向?!拜x格”這一概念最早是指19世紀初英國輝格黨歷史學家,從輝格黨的利益出發用歷史作為工具來論證輝格黨的政見,依照現在來解釋過去和歷史“輝格史”和“反輝格史”在科學史研究中爭議頗多,也是科學編史學面臨的挑戰。那種力求復原歷史、再現歷史真相的“反輝格史”研究或許也只能是一種美好的愿望,畢竟完全擯棄當前的觀念和標準,置身過去某個史實發生的環境來評價或是復原歷史,這本身就是不可能實現的。按照漢森的“觀察滲透理論”,我們的任何觀察都不是純粹客觀的,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的觀察者觀察同一事物,會得出不同的觀察結果,而在語言組織的過程中也滲透著主觀的理解?;谝陨嫌^點,我們的科學編史學既不能做到徹底摒棄“輝格”式編史觀,也不可能實現完全的“反輝格”式,更多的是尋求兩種編史觀之間的一種平衡,在不同歷史發展背景下,如果能實現其社會價值,為人類的發展起到積極有益的影響,那當然是更好的。當前科學編史學的研究已經從對具體科學內容的介紹和安排提升到對科學發展過程的探索以及對科學精神的理解上,致力于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把握科學的本質??茖W編史學的發展也需要緊扣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的發展,服務于社會全體成員。

四、結語

結合筆者當前的研究成果表明,科學編史學除了給科學史的發展帶來了科學哲學視角和女性主義視角以外,在科學史與地方史,在科學史觀和科學批判方面對科學史的發展也有自己獨特的貢獻。我們試圖給科學史編史學在科學史學科中找到一個明確清晰的定位,目前看來還是有一定難度。但不可否認,科學編史學在做著類似與科學史學科再建制的工作,致力于科學史未來的發展,而且已經有一定的成果,無論國內外。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9-2010學科發展報告綜合卷[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32.

[2]袁江洋.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科學編史學教程簡介[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5,26(4):370-380.

[3]劉兵.科學編史學身份:近親的誤解與遠親的接納[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7,28(4):463.

[4]張卜天.科學革命起止時間背后的編史學觀念[J].科學文化評論,2013,10(4):30-32.

[5]李迪.中國科學史學史概述[J].內蒙古科技,1982(4):20-22.

6杜嚴勇.科學史的合理重建與社會學重構[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7(1):94.

團劉兵.克里奧眼中的科學[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9:99.

[8]章梅芳.性別與科學的社會建構[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9,23(2):16.

[9]李雁冰,鄒逸.科學史融入科學教育的幾個現實問題[M].全球教育展望,2012,41(10):9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