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進探析

2019-09-10 13:48杜韋李麗趙敏云戴必輝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15期
關鍵詞: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

杜韋 李麗 趙敏云 戴必輝

摘 ?要:以西南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通過分析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近幾年的專業培養方案改革,以學生視角從教學資源、實踐教學、創新創業及畢業設計等方面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改進建議,為培養出高質量應用型本科人才提出解決方案,也可為其它院校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給排水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方案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設立于1952年,至今已有近70年歷史,屬于傳統工科專業。作為西南邊陲的云南省高校偏少,工科類學校更少,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在云南起步較晚,且該專業歷年培養人數有限,到目前為止,云南省本科院校內開設該專業的學校僅有4所,每年畢業生不足200人,供不應求現象明顯,導致人才培養模式僵化,主動融入市場積極性不足,缺乏創新活力。本文從該專業在本省的現狀入手,通過分析在實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健全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改進建議。

1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在云南省的現狀

迄今為止,云南省共有四所高校(昆明理工大學、西南林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昆工津橋學院)開辦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每年畢業生不足200人。經調查,約28.7%的學生畢業后意向進入事業單位,15.6%的學生讀研深造,12.9%的學生選擇進施工單位,42.8%的學生選擇其他行業工作。經過對西南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2011-2019級畢業生對目前所從事行業的原因進行問卷調查發現78.6%的學生認為本科專業的吸引力不夠強,就業面臨“院校歧視,不如改行”的困境。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原因:

(1)招生生源主要為云南籍考生,因云南省地方發展受限,地州不斷引進高校本科生發展地方經濟,大部分學生畢業后考入地州相關專業公務員、事業單位,因此外省企業在云南省招收該專業學生較困難。

(2)招生人數較少,云南省平均每年招生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不足200人,據不完全統計,真正參與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工作的人數不足30%,另外這30%人中有一半人在工作過程中,專業知識僅局限于一個方面,或是給水工程、或是排水工程、或是建筑給排水工程。

(3)以上2個原因雖決定了云南省目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去向,但最根本原因是學生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不夠熱愛,認為該專業的吸引力不夠強,更加偏愛易就業的專業等等,所以畢業時也就酌情考慮是否繼續從事本專業工作。

2西南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介紹及現狀分析

西南林業大學旨在緊密圍繞校訓“樹木樹人,至真至善”的辦學宗旨和特色、辦學理念和方法,把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與善待自然、追求和諧的人文精神相結合。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二本專業,設置在土木工程學院,2011年獨立招生,結合土木工程、森林工程、消防工程、測繪工程等專業開設了四大力學(流體力學、理論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水分析化學、水處理微生物學、給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CAD制圖、水處理實驗技術等課程,是一門交叉性極大的工科學科。

自辦學以來,按照學校辦學理念,根據市場需求,結合學院實際,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先后制定了2012版及2018版培養方案。兩個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及學分構成情況見表1、2。

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保留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等課程體系,新增了雙創教育和素質教育,此外,理論教學內容及各個課程所占比例也有所改變。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新的培養方案更能適應專業發展和學生培養的需求,但還是存在一些不足:

(1)教學方法單一,教學配套資源不足。

(2)實踐教學投入不夠,實習場地有限。

(3)專業競賽缺乏,沒有很好的對外交流學習平臺。

(4)外語水平普遍較差,雙語教學課程開設不夠。

(5)創新能力鍛煉不夠,參與的科學研究課題較少。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對專業知識掌握能力不強。

(7)畢業設計環節重視不足,選題單一,新技術新方法融入不夠。

3 改進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進行以下改進:

(1)教學資源方面:①課程教材盡量做到選用“十三五”出版的國家級規劃教材以及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要求的教材,跟進教材改革部分,防止教學內容過時化、錯誤化。②為更直觀的表達設計內容,展示設計成果,可以將BIM技術教學課程[1]作為必修課,便于同土木工程建筑設計模型相結合。③利用網絡平臺,引入雨課堂、慕課、荔枝微課等線上的教學方法[2]。④增加專業教師數量,進一步推進專業英語教學[3]。

(2)實驗教學方面:①建議引入“思維導圖”[4]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的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和諧課堂課堂氛圍,最終有效提升實驗的教學效果。②本校配有實驗室,用于輔助理論課程教學。建議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開放實驗室,同時在實驗室內配套專業興趣實驗書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能力。③為培養出具有科研創新精神的優秀本科人才,必須利用好實驗室這個平臺。建議由專門的指導教師帶領有興趣的學生長時間進行實驗操作和實驗研究。

(3)實習方面:按照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建議在校內進一步建設給排水實訓基地,并按照教學進度定期帶領學生參觀自來水廠、污水廠,增長實習時間和課時,盡量做到趁熱打鐵、活學活用。學院應給予大力支持,保證做到專業基礎課、重要專業選修課及專業特色課都有對應的實習條件。

(4)創新創業訓練方面:進入大學后,多鼓勵學生了解和參加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進入專業課學習之后,多鼓勵學生參與老師的創新課題研究,利用學校提供的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并結合學校每年的申報項目和資助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從而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操能力。

(5)畢業論文方面。本校傳統的畢業設計是根據專業核心課程進行個性化選擇設計,但將其與大學生科研訓練課題相結合的科研類論文卻很罕見。一方面缺乏專業相關的科研訓練課題,另一方面研究課題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大部分傾向于利用課本現有的研究成果進行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最好對具體工程有針對性的設計,并且對設計成果的頁數進行最低數量[5](合理排版,滿足規定)的要求。

4 結語

探索并實施新理念、新模式、新機制、新體系、新方法,才能得到新質量。完全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工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才能從根本上升華。云南省需要大量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若想建設具有西南林業大學特色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從以上五個方面進行改進。本校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授課更加注重課本理論知識和部分工程經驗的學習,但其他方面(如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習仍不夠完善。建議學生多重視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課后多詢問老師相關的專業知識,利用假期在相關單位實習,獨立完成專業課程設計。教師需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完善,吸收新的技巧,巧妙利用多媒體手段和互聯網平臺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放實驗室,及時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不斷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工程設計的能力,這樣有助于實現本科院校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倪愷.淺析BIM技術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優勢與發展方向[J].中國金屬通報,2018(11):200-201.

[2] ?王燕舞,林華,李海翔,曾鴻鵠.“互聯網+”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探索的幾點思考[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6,5(11):95-96+133.

[3] ?高靜湉,楊文煥,李衛平,于玲紅,殷震育.新形勢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9(15):117-119.

[4] ?陳華仕.思維導圖在高校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02):181+185.

[5] ?王鄭,黃新,荊肇乾.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05):145-146.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南林業大學2018年教育科學研究面上課題(YB201811)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
關于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思考
醫學生共情能力培養方案及評價體系完善的研究
基于市場細分理論的我國應用型外貿人才培養方案研究
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觀賞水草栽培學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戰略新興物聯網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設置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