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蟈蟈》教學案例

2019-09-10 08:55劉星
學業 2019年9期
關鍵詞:習性蟈蟈說明文

劉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①整體感知,概括文章內容 ②細節感悟,品味生動語言 ③激發興趣,培養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五字”高效課堂模式及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能夠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點撥法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豐富學生的自然科學知識,感受作者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和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①培養閱讀能力——整體感知,概述內容

②品味語言——體會美詞佳句,仿寫練習

教學難點:概括內容,體會文章生動傳神的語言。

教學設想:《綠色蟈蟈》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自然科學小品文,同時也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散文。在這篇文章中介紹了蟈蟈的生活習性,文中雖有很多生字,但是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能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加以引導,讓學生能自主探究,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筆下活靈活現的蟈蟈。

教學方式:小組探究、合作、討論的方式。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啟

回顧舊知

1、說明文根據語言的特點可以分為那兩類?

2、一般介紹昆蟲或動物活動的文章,常寫哪些內容呢?這類的文章行文的結構有什么特點?

(多媒體出示答案):

1、根據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兩種。生動的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是通過文藝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

2、習性,特征,第一印象,生活環境還有自己的聯想以及別人的看法,最好引申出一些其他方面不太跑題的話。

作者簡介:法布爾是法國的著名昆蟲學家,他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寫了一部很有影響力的書──《昆蟲的故事》?!独ハx的故事》原名《昆蟲記》,這部書行文生動活潑,語言傳神,內容多集中在昆蟲學問題上,很受青少年的喜愛。魯迅曾把《昆蟲記》稱為“許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因而黃亞治在翻譯時,把它改名為《昆蟲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法布爾老人,一同走進蟈蟈這個神秘的昆蟲世界。

第二個環節:讀

教師活動

教師展示“導讀提綱”,并布置閱讀文本的要求及時間。

1、綠色蟈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 2、綠色蟈蟈有哪些習性?3、作者主要寫了哪幾個方面的習性? 4、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蟈蟈的呢?5、作者是如何知道蟈蟈喜歡吃什么食物的呢?6、研讀課文第9段,歸納這段文字說明了蟈蟈的什么生活習性,說明蟈蟈屬(A、食肉B、食草C、雜食)性昆蟲。 7、研讀課文第10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8、《辭?!酚嘘P蟈蟈的條目是這樣的:蟈蟈,昆蟲。螽斯的一種。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發聲。吃植物的嫩葉和花,危害農作物。也稱之為“哥哥”。這段文字與課文相比,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筆法特點。

學生活動:(學生快速閱讀,篩選關鍵信息了解課本內容,并作出標記)(針對問題細讀課本,獨立思考,記錄不能解決的問題。)這一環節給學生①讀書②獨立認識新事物的機會。

留給學生獨立讀書思考的空間,鍛煉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潛心讀書的習慣。

第三個環節:議

教師活動

合作探究

展示“導學提綱”提綱,并

提出學生討論要求及時間

學生活動

小組合作,①討論老師給出的問題;②A、B層學生幫助C層學生解答疑問。

針對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整理的合作探究提綱,通過小組討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發揮集體的力量,將難點盡可能地突破。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四個環節:知

教師活動

展示導學提綱中的問題答案:

1、外表特征: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如紗。

2、習性:叫聲 柔和?? 主物 蟬

3、哪些方面習性: 綠色蟈蟈的叫聲的主食。

4、作者引出蟈蟈的方法很特別。

第1段并沒有寫蟈蟈,只是寫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里,自己還沒有忘記去觀察昆蟲?!拔要氉砸蝗恕闭f明作者對他所熱愛的事業是多么執著!搞科學研究需要這樣的精神。

第2段寫蟬在夜晚不再鳴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蟬的一聲哀號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蟈蟈。

5、他從草叢中看到蟈蟈正吃著蟬的肚子,而蟬的肚子里有甜食,所以才明白蟈蟈喜歡吃甜食。

6、課文第9段文字說明了蟈蟈的食性。選C,屬雜食性昆蟲。

7、語段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寫蟈蟈同類相食,拿螳螂來作比較。這樣寫既能使讀者了解其他昆蟲的習性,又能突出蟈蟈的習性。

8、本文的說明與一般的說明文不同,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親切自然,富有文學筆法,妙趣橫生,生動活潑。

特色:(1)文藝筆調。本文既有對昆蟲的形象描寫,又有個人感情的流露。(2)生動傳神的語言。作者對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語言生動感人。(3)擬人手法的運用。這使文章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4)通過比較來寫蟈蟈。比如在寫蟈蟈的叫聲時,拿蟬的叫聲來作比較;寫它喜歡吃肉食時,拿螽斯來作比較;寫它追捕蟬時,拿鷹來作比較;寫它同類相食時,拿螳螂來作比較。這些比較,既突出了蟈蟈的習性,又說明了作者對各種昆蟲的習性了如指掌。

教師引導學生展示閱讀和討論成果,并做簡單小結。

學生活動

B、C層展示,A層補充,教師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點撥,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升。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五個環節:練

教師活動:出示“達標檢測”題

閱讀課文的8~11語段,回答問題:

(1)語段節選自《綠色蟈蟈》,作者是___________(國)著名昆蟲學家__________。

(2)結合語境,解釋詞語。

屠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語段⑨⑩的內容要點。

10分制,重點在于考察本節課重要的基礎知識,有2-3分為能力提升題,使A層學生充分發揮個人的智慧。

課堂總結:學習了這篇文章,讓我們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細致的觀察,并且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可愛的小昆蟲--蟈蟈。在整篇文章中,作者介紹了蟈蟈的生活習性,多它的食物習性進行了詳細介紹,對它的叫聲進行了略寫。通過學習這篇文章,讓我們掌握了昆蟲的相關知識。今后同學們如果對那種昆蟲感興趣,可以通過觀察或者查閱資料,用你得筆像法布爾一樣把它描述出來。

猜你喜歡
習性蟈蟈說明文
說明文閱讀專練
會唱歌的蟈蟈
埋松果
喜新厭舊與神經特質有關
可怕的習性
我可愛的職業病
禮物
說明文閱讀復習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